古诗词网

祗越眇冥,鸿基永昌。

佚名隋代〕《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黄钟角]素精笔节,金行固藏。
气冲炎伏,明河翻霜。
功收有年,礼为有章。
祗越眇冥,鸿基永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眇冥鸿基永昌

祗 zhī《國語辭典》

祗 [ zhī ]

  1. 恭敬的。如:「祗颂学祺」、「祗请尊安」。《南史·卷四○·黄回传》:「回既贵,祗事戴明宝甚谨。」
  2. 适、仅、只。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祗相似。」
越 yuè《國語辭典》

越 [ yuè ]

  1. 度过、跨过。如:「翻山越岭」、「越墙而走」。《楚辞·屈原·天问》:「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2. 经过。《书经·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 不按次序,超出某种范围或常规。如:「越位」、「越俎代庖」。《易经·系辞下》:「其称名也,杂而不越。」《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桓自宗支,越跻天禄。」
  4. 坠落。《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5. 宣扬。《国语·晋语八》:「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1. 悠扬。《礼记·聘义》:「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
  1. 我国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居于浙、闽、粤一带。也称为「百越」、「百粤」。
  2. 国名。春秋时诸侯国,姒姓。建都于会稽。曾占有今江苏、浙江及山东的一部分,后灭于楚。
  3. 浙江省的别名。
  4. 姓。如春秋时齐有越百父。
  1. 更加。如:「越大越不懂事。」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恰随妹妹闲行散闷些,到池沼,陌观绝,越教人叹嗟。」
  1. 句首发语词,无义。《书经·微子》:「殷遂丧,越至于今。」《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越若翊辛丑,诸生、庶民大和会。」
眇冥 miǎo míng
(1).谓川流卑伏,幽暗难晓。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永与奥区固,川源纷眇冥。” 仇兆鳌 注:“眇冥,谓川流卑伏。”
(2).长逝。 宋 范成大 《提刑察院王丈挽词》:“日者悲离索,公今又眇冥。”  ——《漢語大詞典》
鸿基(鴻基)hóng jī
(1).宏大建筑物的基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北岸有 新臺 鸿基,层广高数丈, 卫宣公 所筑 新臺 矣。”
(2).伟大的基业。多指王业。 三国 蜀 刘禅 《策丞相诸葛亮诏》:“朕以幼冲,继承鸿基。” 宋 范仲淹 《圣人大宝曰位赋》:“固此鸿基,方君临於万国。” 明 沈采 《千金记·别姬》:“英雄志,当初指望造鸿基,如今一旦成虚费。”  ——《漢語大詞典》
永昌 yǒng chāng
长久。 唐 元稹 《人道短》诗:“ 尧 舜 有圣德,天不能遣,寿命永昌。”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