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风雨时若,自天降康。

佚名隋代〕《绍兴祀太社太稷十七首

风雨时若,自天降康。
稼樯滋殖,自神发祥。
彀我妇子,岂年穰穰。
报本严祀,齐明允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风雨时若

风雨时若
《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圣,时风若。” 孔 传:“君行敬,则时雨顺之。”后以“风雨时若”指风调雨顺。 唐 张嘉贞 《北岳庙碑》:“禎祥日新,既祠既禋,国万斯春兮;风雨时若,是耕是穫,家勤於作兮。”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於是三光澄清,万灵敷佑;风雨时若,百穀丰茂。”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亭无枹鼓之警,里有室家之乐。士气始奋,而人和始洽。至於风雨时若,田出自倍。”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1.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2.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3.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4.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5.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6.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7.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8.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9.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10.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1.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2.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3.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1.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降 jiàng/xiáng《國語辭典》

降 [ jiàng ]

  1. 从上落下。如:「降雨」、「下降」、「迫降」、「喜从天降」。
  2. 尊贵人物莅临、光临。如:「降驾」、「光降」。《文选·潘岳·藉田赋》:「于是我皇乃降灵坛,抚御耦。」
  3. 赐予、给予。如:「降福」、「降罪」。《诗经·小雅·节南山》:「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4. 压低、贬抑。如:「降级」、「降职」、「降低」、「降价」、「降格以求」。

降 [ xiáng ]

  1. 屈服、服从。如:「投降」、「宁死不降」。《春秋·庄公八年》:「夏,师及齐师围 郕,郕降于齐师。」
  2. 制服、驯服。如:「降龙伏虎」、「一物降一物」。唐·杜甫〈秦州杂诗〉二○首之三:「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康 kāng《國語辭典》

康 [ kāng ]

  1. 平安、安定。如:「安康」、「康樂」。《書經·益稷》:「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2. 豐足、富裕。如:「小康」、「康年」。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杭土麗且康,蘇民富而庶。」
  3. 身體強健。如:「健康」、「康強」。《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
  4. 通達、平坦。《史記·卷七四·孟子荀卿傳》:「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
  1. 大陸地區西康省的簡稱。
  2. 姓。如元代有康進之,清代有康有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