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报本严祀,齐明允藏。

佚名隋代〕《绍兴祀太社太稷十七首

风雨时若,自天降康。
稼樯滋殖,自神发祥。
彀我妇子,岂年穰穰。
报本严祀,齐明允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报本齐明

报本(報本)bào běn
见“ 报本反始 ”。  ——《漢語大詞典》
严 ( 嚴 ) yán
严 [ yán ]
  1. 紧密,没有空隙:~紧。~密。
  2. 不放松,认真:~格。~肃。~正(严肃正当)。~明(严肃而公正,如“赏罚~~”)。~饬(➊严格命令;➋谨严)。威~。
  3. 郑重,庄重:庄~。尊~。
  4. 厉害的:~厉。~苛。
  5. 重大:~重。
  6. 姓。
祀 sì《國語辭典》

祀 [ sì ]

  1. 祭祀。《尔雅·释诂下》:「祀,祭也。」《周礼·春官·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
  1. 年。《书经·洪范》:「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自姬汉以来,眇焉悠邈,时更七代,数逾千祀。」
齐明(齊明)zī míng
整齐而严明。《礼记·中庸》:“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 孔颖达 疏:“齐谓整齐,明谓严明,盛服谓正其衣冠,是修身之体也。”
谓在祭祀前斋戒沐浴,静心洁身。《礼记·中庸》:“齐明盛服,以承祭祀。” 郑玄 注:“明犹洁也。” 孔颖达 疏:“言鬼神能生养万物,故天下之人齐戒明絜,盛饰衣服,以承祭祀。”
敏捷明智。齐,通“ 齌 ”。《国语·周语上》:“国之将兴,其君齐明衷正。”《荀子·修身》:“齐明而不竭,圣人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一》:“齐者,智虑之敏也,故以齐明连文。”
粢盛;齍盛。祭祀所盛黍稷。齐,通“ 粢 ”。《诗·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 毛 传:“器实曰齐,在器曰盛。” 陈奂 传疏:“《释文》:‘齐本又作齍。’《丰年》传作齍盛,他经典多作粢盛,作齐者,古文假借字。器实曰齐,实谓黍稷也。黍稷为齐,齐在器曰盛,故经言齐而传乃兼言盛耳。”  ——《漢語大詞典》
允 yǔn《國語辭典》

允 [ yǔn ]

  1. 答应、许可。如:「应允」。唐·韩愈〈上郑尚书相公启〉:「不蒙察允,遽以惭归。」
  1. 公平、得当。如:「公允」。《后汉书·卷五八·虞诩传》:「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
  1. 果真。《诗经·大雅·公刘》:「度其夕阳,豳居允荒。」汉·扬雄《法言·问道》:「允治天下,不待礼文与五教,则吾以黄帝尧舜为疣赘。」
  1. 姓。如上古时代有允格。
藏 cáng/zàng《國語辭典》

藏 [ cáng ]

  1. 储存。如:「收藏」、「储藏」。《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
  2. 隐匿。如:「躲藏」、「藏拙」、「藏污纳垢」。《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唐·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3. 怀抱。《易经·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庄子·应帝王》:「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1. 姓。如南朝宋有藏凝之。

藏 [ zàng ]

  1. 储存东西的地方。如:「宝藏」。《礼记·月令》:「命百官,谨盖藏。」《史记·卷三○·平准书》:「山海,天地之藏也。」
  2. 内脏。《淮南子·原道》:「夫心者,五藏之主也。」唐·李白〈东海有勇妇〉诗:「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通「脏」。
  3. 西藏的简称。如:「蒙藏一带」。
  4. 边疆民族。主要分布于大陆地区西藏、西康、青海一带。旧称为「吐蕃」。
  5. 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如:「道藏」、「藏经」。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上·滇游日记八》:「宝台大寺,为立禅师所建,三年前立师东游请藏,久离此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