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宫阙回帝览,钲鼓感皇情。

何景明明代〕《十二月朔日大驾观牲

玄云翳广陌,素霰雰层城。万乘屯兰甸,六辔俨天行。

轻飙转芝盖,重霄扬翠旌。𦐏𦐏剑佩合,锵锵龙凤鸣。

牺人脱衡楅,膳宰翼房楹。牛羊上廪贮,鹿豕大庖盈。

馨香流秬鬯,肥腯奏牷牲。宫阙回帝览,钲鼓感皇情。

至敬肇兹达,大礼须时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宫阙钲鼓皇情

宫阙(宫闕)gōng què
古时帝王所居宫门前有双阙,故称宫殿为宫阙。《史记·高祖本纪》:“ 萧丞相 营作 未央宫 ,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 高祖 还,见宫闕甚壮。”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趋事辞宫闕,载笔陪旌棨。”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闕,今夕是何年。”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絳续筹传露正垂,岧嶢宫闕壮朝仪。” 康有为 《泛舟至天津入京复还上海》诗:“万里烟波迴紫潮,五云宫闕耸丹霄。”  ——《漢語大詞典》
回 huí《國語辭典》

回 [ huí ]

  1. 掉轉。如:「回首」、「回過身來」。唐·白居易〈長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2. 返、歸。如:「回國」、「回家」、「一去不回」。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 改變。如:「回心轉意」。《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
  4. 答覆。如:「回信」、「回電」、「回答」。《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日後他來通消息時,好言回他。」《紅樓夢·第七回》:「次日,鳳姐梳洗了,先回王夫人畢,方來辭賈母。」
  5. 還覆給對方相同或某種動作。如:「回敬」、「回他一槍」。
  6. 謝絕、辭去。如:「一口回絕」。宋·蘇軾〈與開元明師〉二首之一:「謹留筆一束,以領雅意,餘回納,不訝不訝。」《紅樓夢·第一一九回》:「咱們家遭著這樣事,那有工夫接待人,不拘怎麼回了他去罷。」
  7. 避開。如:「回避」。明·徐復祚《紅梨記·第二齣》:「前日兩次訪他,俱不得遇,風塵中人,知他真不在家,還是故意回你。」
  1.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大陸地區新疆、遼寧、青海、甘肅、寧夏、河北等地區,以信奉回教為主。
  2. 量詞:➊ ​ 計算行為、動作的單位。相當於「次」。如:「前後我共去找了他五回。」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➋ ​ 計算時間的單位。一陣子稱為「一回」。《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八老到門前站了一回,蹔到間壁糶米張大郎門前,閒坐了一回。」➌ ​ 計算長篇小說段落的單位。一章稱為「一回」。如:「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➍ ​ 計算事情的單位。相當於「件」。如:「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3. 姓。如明代有回滿注。
帝 dì《國語辭典》

帝 [ dì ]

  1. 天子、君主。如:「称帝」、「先帝」、「三皇五帝」。《战国策·赵策三》:「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
  2. 天神,宇宙的主宰。如:「上帝」、「天帝」、「玉皇大帝」。《左传·僖公十年》:「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矣。」
  3. 泛指其他尊贵的神。《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
览 ( 覽 ) lǎn
览 [ lǎn ]
     ◎ 看,阅:阅~。游~。展~。~胜(观赏美景)。一~无余(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了,形容事物或诗文平淡无奇)。
钲鼓(鉦鼓)zhēng gǔ
(1).钲和鼓。古代行军或歌舞时用以指挥进退、动静的两种乐器。《汉书·平帝纪》:“遣执金吾候 陈茂 假以鉦鼓,募 汝南 、 南阳 勇敢吏士三百人。”《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每拜跪,节以鉦鼓……歌已,俯伏,鉦作,復揖舞。” 金 师拓 《游同乐园》诗:“可怜欢乐极,鉦鼓散云和。”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下》:“或壮丽而为江山,或喧闐而为鉦鼓。”
(2).并称以言兵事。《汉书·东方朔传》:“十九学 孙 吴 兵法,战阵之具,鉦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漢語大詞典》
感 gǎn《國語辭典》

感 [ gǎn ]

  1. 震撼。如:「感動」。《說文解字·心部》:「感,動人心也。」《易經·咸卦·彖曰》:「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2. 接觸、引起。如:「感染」。《紅樓夢·第四二回》:「太夫人並無別症,不過偶感一點風涼。」
  3. 覺得。如:「頗感意外」、「深感不安」。
  4. 互相影響、應和。《易經·咸卦·彖曰》:「天地感而萬物化生。」
  5. 傷嘆。如:「感嘆」。《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唐·杜甫〈春望〉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6. 對別人所給的好處表示謝意。如:「感恩」、「感激」、「銘感五內」。《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二首之二》:「是用感嘉貺,寫心出中誠。」宋·歐陽修〈代贈田文初〉詩:「感君一顧重千金,贈君白璧為妾心。」
  1. 受到外來刺激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如:「快感」、「好感」、「百感交集」。晉· 陸機〈愍思賦·序〉:「故作此賦,以紓慘惻之感。」
  2. 某種自我認知的看法或想法。如:「幽默感」、「責任感」、「自卑感」、「成就感」。

感 [ hàn ]

  1. 心中不完滿的感覺。《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感。』」通「憾」。
  1. 振動、搖動。《詩經·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傳》:「廣室陰兮帷幄暗,房櫳虛兮風泠泠。感帷裳兮發紅羅,紛綷縩兮紈素聲。」通「撼」。
皇情 huáng qíng
皇帝的情意。《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化际无间,皇情爰眷。” 刘良 注:“皇情,谓天子之情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安陆昭王碑》:“皇情眷眷,虑深求瘼。”《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四·隋方丘歌》:“皇情虔,具寮肃。” 唐 贾岛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诗:“渐通 青塚 乡山尽,欲达皇情译语初。”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