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海宇丰阜,边陲晏夷。

崔敦诗宋代〕《皇帝上平上皇帝寿乐曲·洒再行罢用圣德重光

于穆圣子,仁天智神。
体刚立极,宝俭化民。
美政毕举,旧章聿遵。
舞以象德,拟韶实伦。
龙楼问寝,前殿奉卮。
密承慈训,不怠其只。
海宇丰阜,边陲晏夷。
于以养志,福禄来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海宇丰阜边陲

海宇 hǎi yǔ
(1).犹海内、宇内。谓国境以内之地。《梁书·武帝纪上》:“浹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 宋 苏辙 《皇弟偲加恩制》:“罄海宇之人孰非付託之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丈夫与叔叔文空海宇,洪然高掇,不必过忧。”《说唐》第三回:“举鼎千斤,名振海宇。”
(2).近海之地。 南朝 宋 颜延之 《家传铭》:“旷彼 琅邪 ,实唯海宇。”  ——《漢語大詞典》
丰阜(豐阜)fēng fù
(1).犹言丰盛富有。 汉 扬雄 《元后诔》:“丰阜庶卉,旅力不射。” 宋 苏洵 《兵制》:“今屯田盖无几,而府兵亦已废,欲民之丰阜,势不可也。”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至乃於各行省中,择其人物之駢罗,土产之丰阜,山川之险要者,命将军都统治之,而 汉 人不得居其职。”
(2).犹高大。 元 王恽 《中堂事记》下:“夫五岳之中, 恒 属其一,丰阜峻极,作镇北土。”  ——《漢語大詞典》
边陲(邊陲)biān chuí
亦作“ 边垂 ”。亦作“ 边埵 ”。
(1).犹边境。《左传·成公十三年》:“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 郑伯 ﹞曰:‘寡人无良,边陲之臣以干天之祸。’” 晋 左思 《魏都赋》:“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不以边垂为襟也。” 唐 李白 《代赠远》诗:“鸣鞭从此去,逐虏荡边陲。”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白敏中》:“ 崔鉉 诗云:‘边埵万里注恩波,宇宙羣方洽凯歌。’”《全唐诗》 崔鉉 诗作“边陲”。 元 柳贯 《题苏长公书曹侍中与王省副论赵元昊事》诗:“夏童昔跳踉,势将撼边垂。”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想此日开酺会,家家燕喜,只吾家抱向隅悲远謫,去边陲。” 郭小川 《祝酒歌》:“桦树林呀,犹如古代兵将守边陲。”
(2).边缘。 骆宾基 《罪证》九:“﹝ 大盘岭 ﹞虽然并不算高,但岭背露出阴云的边陲。”  ——《漢語大詞典》
晏 yàn《國語辭典》

晏 [ yàn ]

  1. 晴朗无云。《说文解字·日部》:「晏,天清也。」《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于是天清日晏,逢蒙列眦,羿氏控弦。」
  2. 晚、迟。《楚辞·屈原·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吕氏春秋·似顺论·慎小》:「二子待君,日晏,公不来至。」汉·高诱·注:「晏,暮也。」
  3. 平静、安和。如:「河清海晏」。《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高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如。」
  1. 晚、迟。如:「晏寝」。宋·陆游〈新晴出门闲步〉诗:「废寺僧寒多晏起,近村农惰阙冬耕。」
  1. 姓。如宋代有晏殊。
夷 yí《國語辭典》

夷 [ yí ]

  1. 中国古代东部民族之一。殷商时约分布在今大陆地区山东、江苏一带。后泛称东方各族为「夷」。如:「徐夷」、「淮夷」。《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序》:「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2. 古代对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称。如:「蛮夷戎狄」。
  3. 同辈。《礼记·曲礼上》:「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4. 锄草、平土的农具。《国语·齐语》:「恶金以铸鉏、夷、斤、𣃁,试诸壤土。」《管子·小匡》:「恶金以铸斤斧鉏夷锯𣚚,试诸木土。」
  5. 创伤。《左传·成公十六年》:「子反命军吏,察夷伤。」《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通「痍」。
  6. 平易、平安。如:「化险为夷」。
  7. 常道。《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曰王极之傅言,是夷是训,于帝其顺。」通「彝」。
  8. 姓。如周代有夷诡诸。
  1. 铲平、使平坦。如:「夷为平地」。《左传·成公十六年》:「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国语·晋语六》:「夷灶堙井,非退而何?」
  2. 诛除、消灭、平定。《荀子·君子》:「一人有罪,而三族皆夷。」唐·柳宗元〈封建论〉:「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
  3. 铲草、割草。《周礼·秋官·薙氏》:「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
  4. 陈放、安置。《礼记·丧大记》:「彻帷,男女捧尸夷于堂,降拜。」
  5. 平均。《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唐·孔颖达·正义:「所以平均下民也。」
  1. 平坦。《庄子·眩箧》:「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从壶头则路近而水崄,从充则涂夷而运远,帝初以为疑。」
  2. 愉悦。《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通「怡」。
  3. 傲慢无礼。《荀子·修身》:「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远,庸众而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