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三百年馀深德泽,生灵草木尽光荣。

聂琚明代〕《读赵君家谱感十六朝衣冠文物之盛为赋

乾坤毕竟属昌陵,夹马先惊紫气腾。汴水九龙临大统,吴山七叶绍中兴。

庆云瑞日君臣际,甘露祥风海岱清。三百年馀深德泽,生灵草木尽光荣。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三百年馀德泽生灵草木尽光

三百 sān bǎi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漢語大詞典》
年馀(年馀)
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行年馀五十出守数已六  ——《骈字类编》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1.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2.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3.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4.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5.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德泽(德澤)dé zé
恩德,恩惠。《韩非子·解老》:“有道之君,外无怨讎於邻敌,而内有德泽於人民。”《尚书大传》卷二:“清庙升歌者,歌先人之功烈德泽也。”《乐府诗集·相和歌辞·长歌行三》:“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宋 陆游 《秋思》诗:“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忧勤德泽深。” 清 唐甄 《潜书·权实》:“夫国有善政,而德泽不加於民者,政虽善,未尝入民也。”  ——《漢語大詞典》
生灵(生靈)shēng líng
(1).人类。《北史·四夷传序》:“万物之内生灵寡而禽兽多。” 唐 柳宗元 《愈膏肓疾赋》:“夫八紘之外,六合之中,始自生灵,及乎昆虫,神安则存,神丧则终。”《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大明太平天囯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刘示》:“上帝以泥土造人,由鼻吹入生命之气,即为生灵。”
(2).人民,百姓。《晋书·慕容盛载记》:“生灵仰其德,四海归其仁。” 唐 杜荀鹤 《再经胡城县》诗:“今来县宰加朱紱,便是生灵血染成。”《三国演义》第四回:“请奉 陈留王 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赵朴初 《满江红·悼卢蒙巴》词:“名器早知沦盗贼,生灵竟见供荼毒。”
(3).犹生命。 南朝 梁 沈约 《千僧会愿文》:“生灵一谢,再得无期。” 南朝 梁 沈约 《与徐勉书》:“生灵有限,劳役过瘥。总此凋竭,归之暮年。”
(4).指有生命的东西。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譬光影於飞浮,比生灵於栖托。”《西游记》第三五回:“似我师父、师弟,连马四个生灵,平白的弔在洞里,我心何忍?” 杨朔 《荔枝蜜》:“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漢語大詞典》
草木 cǎo mù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漢語大詞典》
尽光(盡光)jìn guāng
犹精光。全无馀剩。 邹韬奋 《草菅人命的集中营》:“到了集中营之后,头发就立刻被剃得尽光,穿上囚衣。”  ——《漢語大詞典》
荣 ( 榮 ) róng
荣 [ róng ]
  1. 草木茂盛,引申为兴盛:~枯(草木盛衰,喻得意失意)。~悴(荣枯)。
  2. 受人敬重,与“”相对:光~。~升。~誉。
  3. “梧桐”的别称。
  4. 草开花,亦泛指草木的花:绿叶素~。~华。
  5.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