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杞人之忧,废立大厄。

靖康小雅宋代〕《吏部侍郎李公

烈烈李公,实备全德。
义动幽明,气贯金石。
扈跸敌营,爰究忠烈。
杞人之忧,废立大厄。
公挺不雇,二将面叱。
勇甚雷霆,天地动色。
命轻鸿毛,名高斗极。
燎炎之焚,不变蓝璧。
滔天之溺,砥柱独立。
死得其所,震耀方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杞人之忧废立

杞人之忧(杞人之憂)qǐ rén zhī yōu
同“ 杞人忧天 ”。 清 钱谦益 《上高阳师相书》:“以 谦益 之将隐也,杞人之忧,不敢以告人,而效其一二於师门,并以为别。”  ——《漢語大詞典》
废立(廢立)fèi lì
(1).帝王废置皇后、太子、诸侯或大臣废旧君立新君。《史记·太史公自序》:“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废后王氏》:“后兄 守一 以后无子,常惧有废立,导以符厌之事。”《明史·后妃传一·景帝汪废后》:“ 宪宗 復立为太子,雅知后不欲废立,事之甚恭。”
(2).废弃或存置。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明律传论》:“於是互执见闻,各引师説,依据不同,遂成五部,时或不同,开遮废立,不无小异。”  ——《漢語大詞典》
大 dà/dài/tài《國語辭典》

大 [ dà ]

  1. 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3. 表示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4. 不平常、重要的、偉大的。《文選·石崇·思歸引序》:「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
  5. 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大年初一」。
  1. 表程度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大搞活動」、「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2. 與「不」字連用,表次數少或程度淺。如:「她不大出門見人的。」、「他不大愛抽菸。」、「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
  3. 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怨光。」
  4. 差不多、不很精確。如:「大約」、「大概」、「大略」。
  1. 與「小」相對之詞。《孟子·梁惠王上》:「小國不可以敵大。」
  2. 年紀較大的人。如:「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
  3. 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興國。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誇耀、自以為是。如:「誇大」。《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大 [ tài ]

  1. 至高無上的。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后』,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通「太」、「泰」。

大 [ dài ]

  1. 參見「大夫 」條。
厄 è《國語辭典》

厄 [ è ]

  1. 樹木的節。《說文解字·?部》:「厄,科厄,木節也。」
  2. 災難、困難。《文選·左思·魏都賦》:「英辯榮枯,能濟其厄。」宋·蘇軾〈三槐堂銘〉:「盜蹠之壽,孔顏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3. 車轅前端套在牛、馬等頸上的橫木。《詩經·大雅·韓奕》:「鞹鞃淺幭,䩦革金厄。」通「軛」。
  1. 困窘的。如:「厄運」。唐·韓愈〈贈徐州族姪〉詩:「歲時易遷次,身命多厄窮。」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