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本原 běn yuán
(1).根源,根由。《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宋 苏辙 《御试制策》:“臣请为陛下推其本原,而极言其故。”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上:“説者谓 东汉 多名节之士,赖以久存。跡其本原,正在 子陵 钓竿上来。”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今日诗道之弊,其本原尚不在此。”
(2).根本,事物的最重要部分。《管子·水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戴望 校正引 王引之 曰:“本原、根荄、宗室,皆谓根本也。”《汉书·董仲舒传》:“养士之大者,莫大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宋 陆游 《自责》诗:“文章跌宕忘绳墨,学问荒唐失本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若夫 娄师德 都督 丰州 ,亲衣皮裤率士屯田,积穀百万,无转餉和糴之费,此又裕餉之本原在於平日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还在 汉昭帝 时,有所谓贤良文学的儒生,代表下层豪强,力争盐铁私营权,以为这是致太平的本原。”
(3).推究,推本溯源。《墨子·兼爱下》:“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序》:“六圣之德泽,覆露生养,斯其所以盛也。本原事实,其所繇致此,有自也哉!”
(4).根底,基础。 宋 曾巩 《制诰拟词·相制二》:“某行无錙磷,学有本原。材諝智谋,淑问惟旧。”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清 顾炎武 《与周籀书书》:“为山覆簣,当加进往之功;祭海先河,尤务本原之学。”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君固卓有本原,非近日号为作新体诗者所敢重也。”
(5).哲学上指万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实体。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漢語大詞典》
(2).根本,事物的最重要部分。《管子·水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戴望 校正引 王引之 曰:“本原、根荄、宗室,皆谓根本也。”《汉书·董仲舒传》:“养士之大者,莫大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宋 陆游 《自责》诗:“文章跌宕忘绳墨,学问荒唐失本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若夫 娄师德 都督 丰州 ,亲衣皮裤率士屯田,积穀百万,无转餉和糴之费,此又裕餉之本原在於平日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还在 汉昭帝 时,有所谓贤良文学的儒生,代表下层豪强,力争盐铁私营权,以为这是致太平的本原。”
(3).推究,推本溯源。《墨子·兼爱下》:“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序》:“六圣之德泽,覆露生养,斯其所以盛也。本原事实,其所繇致此,有自也哉!”
(4).根底,基础。 宋 曾巩 《制诰拟词·相制二》:“某行无錙磷,学有本原。材諝智谋,淑问惟旧。”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清 顾炎武 《与周籀书书》:“为山覆簣,当加进往之功;祭海先河,尤务本原之学。”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君固卓有本原,非近日号为作新体诗者所敢重也。”
(5).哲学上指万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实体。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漢語大詞典》
不昧 bù mèi
(1).不忘。《逸周书·王会》:“佩之令之不昧。” 孔晁 注:“不昧,不忘也。”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不昧风雨晨,乱离减忧慼。” 宋 曾巩 《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尚其不昧,服此茂恩。”
(2).不晦暗,明亮。《老子》:“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3).不损坏;不湮灭。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玄阴凝,不昧其洁。” 唐 杜甫 《迴棹》诗:“吾家碑不昧, 王氏 井依然。”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感谢上帝,在我最初一灵不昧的入世之日,已予我以心灵永久的皈依和寄托。” ——《漢語大詞典》
(2).不晦暗,明亮。《老子》:“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3).不损坏;不湮灭。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玄阴凝,不昧其洁。” 唐 杜甫 《迴棹》诗:“吾家碑不昧, 王氏 井依然。”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感谢上帝,在我最初一灵不昧的入世之日,已予我以心灵永久的皈依和寄托。” ——《漢語大詞典》
先天 xiān tiān
(1).谓先于天时而行事,有先见之明。《易·乾》:“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孔颖达 疏:“先天而天弗违者,若在天时之先行事,天乃在后不违,是天合大人也。”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有令赋诗》:“三正迭绍,洪圣启运;自昔哲王,先天而顺;羣辟崇替,降及近古。” 唐 白居易 《贺雨》诗:“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
(2).谓与生俱来,先于感觉经验和直接实践。《高子遗书·会语六一》:“命之所有,先天也;人之肎为,后天也。无先天不起后天,无后天不成先天。”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窗前草色悟惺惺,完却先天一点灵。碧緑满山皆意趣,春风 沂水 伴《西铭》。” 柳青 《狠透铁》:“他们说老汉精神上有一种先天的质素,使他嗅出异己阶级的味道。”
(3).指人或动物诞生前的胚胎时期。《红楼梦》第二八回:“ 林妹妹 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儿风寒。”《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一·参附汤》“治阴阳气血暴脱等之证”注:“先身而生,谓之先天;后身而生,谓之后天。先天之气在肾,是父母之所赋;后天之气在脾,是水谷之所化。”
(4).指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原。 清 赵翼 《静观》诗之一:“大《易》论天道,恒久而不已;此从后天观,未究先天始。”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这坛本在虚空闢建,象涵太极法先天。”
(5).指 伏羲 所作之《易》。 宋 罗泌 《路史·发挥一·论三易》:“ 伏羲氏 之先天, 神农 易之为中天; 神农 之中天, 黄帝 易之为后天。岂非《易》道广大,变通不穷,有非一法之所能尽?” 明 杨慎 《丹铅续录·三易》:“《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 干令升 注云:‘…… 伏羲 之《易》小成,为先天; 神农 之《易》中成,为中天; 黄帝 之《易》大成,为后天。’予按: 邵康节 之《易》先天、后天,其源出于此。” 尚秉和 《周易尚氏学·总论》:“先天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一阴一阳,相偶相对,乃天地自然之法象。” ——《漢語大詞典》
(2).谓与生俱来,先于感觉经验和直接实践。《高子遗书·会语六一》:“命之所有,先天也;人之肎为,后天也。无先天不起后天,无后天不成先天。”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窗前草色悟惺惺,完却先天一点灵。碧緑满山皆意趣,春风 沂水 伴《西铭》。” 柳青 《狠透铁》:“他们说老汉精神上有一种先天的质素,使他嗅出异己阶级的味道。”
(3).指人或动物诞生前的胚胎时期。《红楼梦》第二八回:“ 林妹妹 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儿风寒。”《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一·参附汤》“治阴阳气血暴脱等之证”注:“先身而生,谓之先天;后身而生,谓之后天。先天之气在肾,是父母之所赋;后天之气在脾,是水谷之所化。”
(4).指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原。 清 赵翼 《静观》诗之一:“大《易》论天道,恒久而不已;此从后天观,未究先天始。”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这坛本在虚空闢建,象涵太极法先天。”
(5).指 伏羲 所作之《易》。 宋 罗泌 《路史·发挥一·论三易》:“ 伏羲氏 之先天, 神农 易之为中天; 神农 之中天, 黄帝 易之为后天。岂非《易》道广大,变通不穷,有非一法之所能尽?” 明 杨慎 《丹铅续录·三易》:“《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 干令升 注云:‘…… 伏羲 之《易》小成,为先天; 神农 之《易》中成,为中天; 黄帝 之《易》大成,为后天。’予按: 邵康节 之《易》先天、后天,其源出于此。” 尚秉和 《周易尚氏学·总论》:“先天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一阴一阳,相偶相对,乃天地自然之法象。” ——《漢語大詞典》
理 lǐ《國語辭典》
理 [ lǐ ]
动- 雕琢玉石。《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 修整、整治、使整齐。如:「整理」、「治理」、「理家」、「管理」。
- 办事、处置。如:「办理」、「处理」、「代理」。
- 对别人的言行有所反应。如:「答理」、「理会」、「不理不睬」。
- 温习、熟习。如:「书不理不熟。」明·无名氏《闹铜台·楔子》:「英雄贯满东京府,曾理兵书习六韬。」
- 条纹、纹路。如:「肌理」、「纹理」。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物异》:「建城县出燃石,色黄理疏,以水灌之则热,安鼎其上,可以炊也。」
- 事物的规律、意旨。如:「天理」、「公理」、「真理」、「义理」、「定理」。
- 顺序、层次。如:「有条有理」。《荀子·儒效》:「井井兮有理也。」
- 物理学科或自然学科。如:「理化」、「理工」。
- 姓。如殷商时代有理征。
功效 gōng xiào
亦作“ 功効 ”。
(1).功劳,成绩。《汉书·冯奉世传》:“《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则顓之可也。 奉世 功效尤著,宜加爵土之赏。”《北史·贺拔岳传》:“ 天光 虽为元帅,而 岳 功効居多,进封 樊城县伯 。”《元典章·吏部二·选格》:“归附后有功者,验所立功効大小陞迁。” 清 吴敏树 《黄特轩传》:“若 黄君 之为团,可谓能用其人,其功效卓著。”
(2).效验;成效。 宋 苏轼 《圣散子后序》:“圣散子主疾,功効非一,去年春, 杭 之民病,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矧夫运悼既灵,将他日功効之神妙,有不祇激厉此区区汉族者而已。” 吴组缃 《山洪》二八:“这不是一朝一夕的病根,想一下子就收到改革的功效,是不可能的。” ——《漢語大詞典》
(1).功劳,成绩。《汉书·冯奉世传》:“《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则顓之可也。 奉世 功效尤著,宜加爵土之赏。”《北史·贺拔岳传》:“ 天光 虽为元帅,而 岳 功効居多,进封 樊城县伯 。”《元典章·吏部二·选格》:“归附后有功者,验所立功効大小陞迁。” 清 吴敏树 《黄特轩传》:“若 黄君 之为团,可谓能用其人,其功效卓著。”
(2).效验;成效。 宋 苏轼 《圣散子后序》:“圣散子主疾,功効非一,去年春, 杭 之民病,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矧夫运悼既灵,将他日功効之神妙,有不祇激厉此区区汉族者而已。” 吴组缃 《山洪》二八:“这不是一朝一夕的病根,想一下子就收到改革的功效,是不可能的。” ——《漢語大詞典》
多从(多从)
汉书陈汤传大将军凤奏汤以为从事中郎莫府事壹决于汤汤明法令善因事为埶纳说多从 ——《韵府拾遗 冬韵》
大学(大學)dà xué
(1).泛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包括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综合性大学等。如: 小王 上大学了。
(2).特指多科系的高等学校,一般设有哲学社会科学(文科)和自然科学(理科、工科)方面的各种专业。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太学。《礼记·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大戴礼记·保傅》:“束髮而就大学,学大蓺焉,履大节焉。” 卢辩 注:“大学,王宫之东者。束髮,谓成童。”《汉书·礼乐志》:“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 ——《漢語大詞典》
(2).特指多科系的高等学校,一般设有哲学社会科学(文科)和自然科学(理科、工科)方面的各种专业。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太学。《礼记·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大戴礼记·保傅》:“束髮而就大学,学大蓺焉,履大节焉。” 卢辩 注:“大学,王宫之东者。束髮,谓成童。”《汉书·礼乐志》:“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 ——《漢語大詞典》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 信:~信。~札。~简。~函。
- 文件:证~。说明~。
-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 字体:草~。隶~。楷~。
-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