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丹山 dān shān
(1).南方当日之地。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非 丹山 之赫曦,闻琴瑟之空音。”参见“ 丹穴 ”。
(2).古谓产凤之山名。《吕氏春秋·本味》:“ 流沙 之西, 丹山 之南,有凤之丸, 沃 民所食。”《说唐》第十三回:“凤翅展 丹山 ,天下咸欣瑞兆。”参见“ 丹穴 ”。
(3).山名。在今 湖北 宜都县 西。《北堂书钞》卷一五一引 晋 袁山松 《宜都记》:“郡西北四十里有 丹山 。山间时有赤气笼林,岭如丹色,因名 丹山 。”
(4).地名。指 丹州 ,在今 陕西 宜川县 东北。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校战 丹山 ,移营 白璧 。” 倪璠 注:“ 丹山 , 丹州 。” ——《漢語大詞典》
(2).古谓产凤之山名。《吕氏春秋·本味》:“ 流沙 之西, 丹山 之南,有凤之丸, 沃 民所食。”《说唐》第十三回:“凤翅展 丹山 ,天下咸欣瑞兆。”参见“ 丹穴 ”。
(3).山名。在今 湖北 宜都县 西。《北堂书钞》卷一五一引 晋 袁山松 《宜都记》:“郡西北四十里有 丹山 。山间时有赤气笼林,岭如丹色,因名 丹山 。”
(4).地名。指 丹州 ,在今 陕西 宜川县 东北。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校战 丹山 ,移营 白璧 。” 倪璠 注:“ 丹山 , 丹州 。”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琴瑟 qín sè
(1).乐器,琴和瑟。亦偏指琴瑟的一种。《书·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 晋 陆机 《拟西北有高楼》诗:“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琴,一本作“ 瑶 ”。 唐 杜甫 《锦树行》:“飞书 白帝 营斗粟,琴瑟几杖柴门幽。”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见王》:“桐作琴瑟,音调和也。” 郭沫若 《历史人物·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琴瑟的输入,大约在 春秋 初年。”
(2).指琴瑟之声,古人以之为雅乐正声。《荀子·非相》:“听人以言,乐於钟鼓琴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统序科第》:“琴瑟不改,而清浊殊涂;丹漆不施,而丰俭异致。” 元 方回 《仇仁近百诗序》:“琴瑟具而滛哇退舍;衣冠正而强暴拱手。”
(3).弹奏琴瑟。《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后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亦借指夫妇、匹配。 宋 苏轼 《答求亲启》:“许敦兄弟之好,永结琴瑟之欢。”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我年已逼桑榆,尔尚未谐琴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竹青》:“且卿与僕,名为琴瑟,而不认一家,奈何!”
(4).比喻朋友的融洽情谊。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 南朝 梁 刘峻 《广绝交论》:“心同琴瑟,言鬱郁於兰茝;道叶胶漆,志婉孌於塤箎。” 唐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遶山川。” ——《漢語大詞典》
(2).指琴瑟之声,古人以之为雅乐正声。《荀子·非相》:“听人以言,乐於钟鼓琴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统序科第》:“琴瑟不改,而清浊殊涂;丹漆不施,而丰俭异致。” 元 方回 《仇仁近百诗序》:“琴瑟具而滛哇退舍;衣冠正而强暴拱手。”
(3).弹奏琴瑟。《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后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亦借指夫妇、匹配。 宋 苏轼 《答求亲启》:“许敦兄弟之好,永结琴瑟之欢。”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我年已逼桑榆,尔尚未谐琴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竹青》:“且卿与僕,名为琴瑟,而不认一家,奈何!”
(4).比喻朋友的融洽情谊。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 南朝 梁 刘峻 《广绝交论》:“心同琴瑟,言鬱郁於兰茝;道叶胶漆,志婉孌於塤箎。” 唐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遶山川。” ——《漢語大詞典》
不为(不爲)bù wéi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漢語大詞典》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漢語大詞典》
忧伤(憂傷)yōu shāng
忧愁悲伤。《诗·小雅·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擣。”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小人但咨怨,君子惟忧伤。” 曹禺 《日出》第四幕:“[ 陈白露 ]缓缓回过身来,神色忧伤。” ——《漢語大詞典》
容 róng《國語辭典》
容 [ róng ]
动- 含纳。如:「容身之所」。《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宋·苏轼〈留侯论〉:「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 收留。《左传·僖公七年》:「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 宽待、原谅。《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雠。」
- 修饰、妆饰。如:「女为悦己者容」。宋·辛弃疾〈江神子·梅梅柳柳斗纤秾〉词:「梅梅柳柳斗纤秾。乱山中,为谁容?」
- 可、允许。如:「容许」。《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窃感古人一饭之报,况言𪡏遇而容不尽乎?」
- 面貌。《诗经·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雝。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 承装量。汉·王充《论衡·骨相》:「察表候以知命,犹察斗斛以知容矣。」
- 姓。如明代有容悌与。
- 应当。《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宫省之内,容有阴谋。」
- 或许、也许。如:「容或有之」。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粹精》:「凡稻最佳九穰一秕,倘风雨不时,耘耔失节,则六穰四秕者容有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