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须知玉局闲居士,元是蓬瀛第一仙。

吴翊唐代〕《洞庭山馆呈司寇东海公二首 其一

廿载鸿文典集贤,还乡仍续石渠编。暂伸谢傅登山志,较胜温公在洛年。

岳读遗经搜禹穴,金銮旧记录《吴船》。须知玉局闲居士,元是蓬瀛第一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须知玉局闲居蓬瀛第一

须知(須知)xū zhī
(1).必须知道;应该知道。 唐 杜甫 《鸂鶒》诗:“故使笼宽织,须知动损毛。”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全不肯施恩布德行王道,怎比那多谋足智雄 曹操 ?你须知 南阳 诸葛 应难料!”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啊!”
(2).见“ 须知册 ”。
(3).应用文体之一。对所从事的活动必须知道的事项,多用作通告或指导性文件的名称。 叶圣陶 《四三集·一个练习生》:“‘我考上了,不过……’我递给他那张‘进局须知’。” 王蒙 《风筝飘带》:“须知挺复杂,看来不经过一周学习班的培训,是无法学会逛公园的。”  ——《漢語大詞典》
玉局 yù jú
(1).棋盘的美称。 唐 李商隐 《灯》诗:“锦囊名画揜,玉局败碁收。” 宋 贺铸 《南乡子》词:“玉局弹棋无限意,缠绵,肠断 吴 蚕两处眠。”
(2).道观名,在 四川 成都 。传说 李老君 曾于此坐局脚玉床讲经,因而得名。《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蜀主 詔於 玉局化 设道场。” 胡三省 注:“ 玉局化 在 成都 。 彭乘 《记》曰: 后汉 永寿 元年, 李老君 与 张道陵 至此,有局脚玉牀自地而出, 老君 昇坐,为 道陵 説《南北斗经》,既去而坐隐,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 宋 苏轼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诗:“莫欺老病未归身, 玉局 他年第几人。” 元 袁桷 《张虚靖圜庵扁曰归鹤次韵》:“ 玉局 讲残春换劫,石臺丹在草通灵。” 明 王世贞 《九支斋十歌》之六:“ 成都 玉局 授书后,渐与金僊相对雄。”
(3). 苏轼 曾任 玉局观 提举,后人遂以“玉局”称 苏轼 。 宋 刘克庄 《摸鱼儿·赏海棠》词:“悵 玉局 飞仙, 石湖 絶笔,孤负这风韵。” 明 文徵明 《先君行略》:“一日见公书,稍涉 玉局 笔意。” 清 赵翼 《再题焦山寺赠巨超练塘两诗僧》诗:“我本才非 苏玉局 ,敢嗔 佛印 不烧猪。” 清 程文正 《钱王庙》诗:“残碑有字还堪读, 玉局 鸿文笔力遒。”  ——《漢語大詞典》
闲居(閒居)xián jū
亦作“间居”。亦作“闲居”。 间杂相居。《诗·小雅·巷伯》“成是南箕” 毛 传:“﹝妇人﹞曰:‘子何为不纳我乎?’男子曰:‘吾闻之也,男子不六十不间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纳子。’”一本作“ 閒居 ”。 唐 元稹 《莺莺传》:“予始自孩提,性不苟合。或时紈綺间居,曾莫留盼。”
亦作“间居”。亦作“闲居”。 1.谓避人独居。《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閒居, 子夏 侍。” 陆德明 释文:“退燕避人曰閒居。”《荀子·解蔽》:“是以闢耳目之欲,而远蚊蝱之声,闲居静思则通。”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2).安闲居家;在家里住着无事可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閒居,不慕官爵。” 宋 苏轼 《赐镇江军节度使充集禧观使韩绛赴阙诏》:“请老閒居,固非所望。”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在 沪 上闲居了半年,因为失业的结果,我的寓所迁移了三处。”
(3).闲静的住所。 唐 孟浩然 《宴鲍二宅》诗:“闲居枕清 洛 ,左右接大野。” 唐 王建 《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寄閒居。” 宋 陆游 《斋中杂兴》诗之十:“閒居寂无客,柴门昼常关。”  ——《漢語大詞典》
士 shì《國語辭典》

士 [ shì ]

  1. 未婚的男子。《易經·歸妹卦·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2. 男子的美稱。《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
  3. 四民之一。指讀書人、知識分子。如:「士農工商」。漢·王充《論衡·實知》:「故智能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4. 古代社會階層的等級之一,為貴族中等級最低者。如:「天子、諸侯、大夫、士、庶人。」
  5. 泛稱居官受祿的人。《禮記·中庸》:「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
  6. 對品德好、有睿智或特殊技藝的人的美稱。如:「明士」、「勇士」、「護士」、「博士」、「碩士」。
  7. 對人的美稱。如:「男士」、「女士」、「地方人士」。
  8. 兵卒。如:「士兵」、「士卒」。
  9. 現今軍中的階級名稱,在尉級以下。如:「上士」、「中士」、「下士」。
  10. 職業、工作。《論語·述而》:「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11. 姓。如戰國時晉國有士蒍。
  1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元 yuán《國語辭典》

元 [ yuán ]

  1. 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2. 量词。计算钱币的单位。一元等于十角。如:「十元」、「五十元」。通「圆」。
  3. 代数式中,表示未知数的文字称为「元」。如:「一元一次方程式」。
  4. 朝代名。参见「元朝 」条。
  5. 姓。如唐代有元稹。
  1. 为首的。如:「元凶」、「元首」。
  2. 开始的、第一的。如:「元年」、「元旦」。
  3. 大的。《书经·大禹谟》:「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逮至汉初,萧、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
  4. 善的。《书经·舜典》:「柔远能迩,惇德允元。」《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抨巫咸以占梦兮,迺贞吉之元符。」
  5. 基本的。如:「元素」。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蓬瀛 péng yíng
蓬莱 和 瀛洲 。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亦泛指仙境。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得道之士﹞或委华駟而轡蛟龙,或弃神州而宅 蓬 瀛 。” 唐 许敬宗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清字》诗:“幽人蹈 箕 潁 ,方士访 蓬 瀛 。” 明 唐顺之 《送王侍读赴南都》诗:“此去 周南 异留滞,看君到处即 蓬 瀛 。”  ——《漢語大詞典》
第一 dì yī
(1).等第次序居首位或首位的。《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傅 产 、丞相 平 等言, 武信侯 吕禄 上侯,位次第一,请立为 赵王 。” 宋 苏轼 《与梁左藏会饮傅国博家》诗:“将军破贼自草檄,论诗説剑俱第一。”《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 杜子春 ﹞急鬆鬆跟着老者径到西廊下第一间房内,开了壁橱,取出银子。”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2).形容程度最深;最重要。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羊》:“常以正月、二月预收乾牛羊矢,煎乳第一好:草既灰汁,柴又喜焦;乾粪火软,无此二患。” 明 李贽 《复士龙悲二母吟书》:“幸公虚心以听,务以 翰峰 先生为念, 翰峰 在日,与公第一相爱,如僕旁人耳,僕知公必念之极矣。”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 中国 第一要他多。”  ——《漢語大詞典》
仙 xiān《國語辭典》

仙 [ xiān ]

  1. 經修煉後長生不老、超脫塵俗的人。如:「神仙」、「八仙過海」、「修道成仙」。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詩:「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2. 性情或行為超凡不俗的人。如:「詩仙」、「劍仙」。唐·杜甫·〈飲中八僊歌〉:「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3. 姓。如宋代有仙源明。
  1. 神仙的、仙人的。如:「仙宮」、「仙居」、「仙丹」。《文選·張衡·西京賦》:「含利颬颬,化為仙車。」
  2. 輕飄、輕盈。《文選·何敬祖·雜詩》:「心虛體自輕,飄颻若仙步。」唐·杜甫〈覽鏡呈柏中丞〉詩:「起晚堪從事,行遲更覺仙。」
  3. 超俗不凡。如:「仙容」、「仙品」、「仙才」。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1. 稱死的婉辭。如:「仙化」、「仙去」、「仙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