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感从中来,孤吟动林樾。
陈遵〔清代〕《和惠山三唐人诗三首 其三》
百感从中来,孤吟动林樾。霭霭山中晖,归鸟飞不绝。
琳宫殊壮观,千年几兴灭。一瓢西神泉,常贮南朝月。
郁郁涧松寒,霏霏野芳发。叹彼泉下人,匆匆返游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百感 bǎi gǎn
种种感慨。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是以行子肠断,百感悽惻。” 宋 梅尧臣 《新霜感》诗:“一念百感生,欲问天苍苍。” 明 刘基 《题王起宗御史〈江山烟靄图〉》诗:“羈旅伤心缘百感,可堪回首忆吾庐。” 鲁迅 《亥年残秋偶作》诗:“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漢語大詞典》
从中 cóng zhōng
从…人或事物之中
从这(那)里。例如:这种使用中材料的展览可以使人们从中获得客观的情报。 ——《漢語大詞典》
从这(那)里。例如:这种使用中材料的展览可以使人们从中获得客观的情报。 ——《漢語大詞典》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孤吟 gū yín
独自吟咏。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孤吟屡闋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唐 郑巢 《泊灵溪馆》诗:“孤吟疏雨絶,荒馆乱峯前。” 宋 杨万里 《夜雨》诗:“寒夜耿难晓,孤吟悄无儕。” ——《漢語大詞典》
动林(动林)
唐 韦应物 春日郊居寄万年吉少府中孚三原少府伟夏侯校书审 光风动林早,高窗照日初。 ——《骈字类编》
樾 yuè《國語辭典》
樾 [ yuè ]
名- 树荫。《玉篇·木部》:「樾,楚谓两树交阴之下曰樾。」《淮南子·人间》:「武王荫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宋·苏轼〈中秋月寄子由〉诗三首之二:「三更歌吹罢,人影乱清樾。」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