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寒姿本是湖水骨,波涛漱击应千年。

高启明代〕《太湖石

没人采石山根渊,投身不试饥蛟涎。冯夷不解护潜宝,几片捧出如青莲。

寒姿本是湖水骨,波涛漱击应千年。初疑鬼怪离洞府,珊瑚铁网相钩连。

嵌空突兀多异态,云吐夏浦芝生田。龙鳞含雨晚犹润,豹质隐雾朝常鲜。

清音叩罢磬韵远,微靥洗出珠窝圆。坐移各岫置庭砌,日照仿佛生紫烟。

三峰削成泰华掌,一穴透入仇池天。醉中时倒倚苍藓,秋风冷逼吟诗肩。

洛阳园墅汴宫苑,当时骈列夸奇妍。黄罗封盖素毡裹,万里贡饷劳车船。

奢游事歇家园废,尽仆荆棘荒池边。人生嗜此亦可笑,有身岂得如石坚。

百年零落竟谁在,空品甲乙烦题镌。又嗟此石何献巧,自召凿取亏天全。

不如顽矿世所弃,满山长作牛羊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寒姿湖水波涛千年

寒姿 hán zī
犹言鄙陋之姿,孤寒的姿色。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谢金釵鈿盒赐予奉君欢。只恐寒姿,消不得天家雨露团。”  ——《漢語大詞典》
本 běn《國語辭典》

本 [ běn ]

  1. 草木的根幹。《說文解字·木部》:「木下曰本。」《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漢·高誘·注:「本,根也。」
  2. 事物的本原、根源。如:「本末倒置」、「變本加厲」。《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3. 母金、資金。如:「成本」、「股本」、「夠本」、「賠本」、「將本圖利」、「一本萬利」。
  4. 書籍、字畫、碑帖等。如:「讀本」、「版本」、「刻本」、「拓本」、「手抄本」、「精裝本」。
  5. 演出的底本。如:「腳本」、「話本」、「劇本」。
  6. 古代奏達皇帝的文書。如:「奏本」、「修本」。
  7. 量詞:➊ ​ 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➋ ​ 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➌ ​ 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8. 姓。如明代有本高。
  1. 根據、依憑。如:「一本初衷」。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1.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本位」、「校本部」。
  2. 起初的、原來的。如:「本能」、「本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3. 現在的、目前的。如:「本月」、「本年度」。
  1. 本來、原來。《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本定天下,諸將及(項)​籍也。」《文選·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1. 稱自己或自己這方。如:「本人」、「本庭」、「本籍」、「本報訊」。《淮南子·氾論》:「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湖水
唐 戴叔伦 送独孤𢚕还京 湖水两重山万里,定知行尽到京师。
唐 陈羽 隐居 秋山隔岸清猿叫,湖水当门白鸟飞。
元 郭钰 和袁方茂才秋夜宴集 月明湖水龙吟细,云度吴山雁到稀。
元 倪瓒 寄顾仲瑛 衰柳半敧湖水碧,浊醪犹趁菊花黄。  ——《骈字类编》
骨 gǔ/gū《國語辭典》

骨 [ gǔ ]

  1. 动物体内支持身体的支架组织。如:「筋骨」、「接骨」、「脊椎骨」、「脱胎换骨」。
  2. 支撑物体的架子。如:「龙骨」、「钢骨」、「伞骨」。
  3. 气概、风格。如:「傲骨」、「风骨」。唐·王维〈少年行〉四首之二:「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4. 姓。如隋代有骨仪。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骨 [ gú ]

  1. 参见「[[骨头」、「骨碌」等条。

骨 [ gū ]

  1. 参见「骨朵儿]]」条。
波涛(波濤)bō tāo
(1).江河湖海中的大波浪。《淮南子·人间训》:“及至乎下 洞庭 ,騖 石城 ,经 丹徒 ,起波涛,舟杭一日不能济也。” 唐 张乔 《望巫山》诗:“愁连远水波涛夜,梦断空山雨雹时。”《警世通言·乐小舍拚生觅偶》:“ 乐和 跳下水去,直至水底,全不觉波涛之苦,心下如梦相似。” 茅盾 《锻炼》二五:“ 陈克明 感覚到自己好像是在一叶孤舟,而这孤舟又是在这风狂雨骤波涛汹涌的大海。”
(2).比喻艰险的处境。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无故沉浮於波涛之间,倒屣於埃尘之中,遨集京邑,交关贵游。” 唐 孟郊 《百忧》诗:“何必在波涛,然后惊沉浮。”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在 东山坞 这场剧烈、复杂的斗争波涛里,那那全身的精神力量又被大大地鼓动起来了。”
(3).比喻突起的变故。《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汉祖 西征秉白旄, 子婴 宗庙起波涛。”
(4).比喻起伏不平的思潮。 唐 韩愈 《桃源图》诗:“ 南宫先生 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三:“窗外是祖国明丽的山河,心中是滚滚的波涛。”
(5).波逃,奔逃。 唐 李白 《白马篇》:“叱咤经百战, 匈奴 尽波涛。”一本作“ 奔逃 ”。《敦煌变文集·季布诗咏变文》:“三三五五总波涛,各自思归营幕内。”  ——《漢語大詞典》
漱 shù《國語辭典》

漱 [ ​shù ]

读音
  1. 含水荡洗口腔。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2. 洗涤。《礼记·曲礼上》:「诸母不漱裳。」
  3. 冲刷、冲蚀。《文选·马融·长笛赋》:「秋潦漱其下趾兮,冬雪揣封乎其枝。」唐·孟郊〈游韦七洞庭别业〉诗:「波涛漱古岸,铿锵辨奇石。」

漱 [ ​sòu ]

语音
  1. (一)​之语音。
击 ( 擊 ) jī
击 [ jī ]
  1. 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打。~鼓。~中(zhòng)。~破。~毙。~水(a.拍打水面;b.指游泳)。旁敲侧~。
  2. 攻打:~败。~毁。打~。声东~西。
  3. 碰,接触:撞~。目~。肩摩毂()~(亦作“摩肩击毂”)。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2. 回答:答~。喊他不~。~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4. 姓。
应 [ yìng ]
  1.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3.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4. 对待:~付。~变。~酬。
千年 qiān nián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