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轩轩众艺张天贶,翰墨悲凉二绝余。

晁说之宋代〕《偶见张天贶奉议书策後题跋感旧作绝句

轩轩众艺张天贶,翰墨悲凉二绝余。
今日无人知姓字,史官他日若为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轩轩众艺张天翰墨悲凉二绝

轩轩(軒軒)xuān xuān
(1).舞貌;飞动貌。《淮南子·道应训》:“见一士焉,深目而玄鬢,泪注而鳶肩,丰上而杀下,轩轩然方迎风而舞。” 唐 韩愈 《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山狂谷很相吐吞,风怒不休何轩轩。” 金 司马朴 《无馀居士斋壁有沈传师游道山岳麓诗石刻穆仲等和之因亦次韵》:“卷藏篋笥已戢戢,风生襟袖何轩轩。” 清 曹寅 《射堂柳已成行命儿辈习射作三捷句寄子猷》诗之三:“画鼓鼕鼕簇羽繁,《黄麞》命舞亦轩轩。”
(2).高扬貌;飞举貌。 南朝 宋 谢惠连 《长安有狭斜行》:“帟帟雕轮驰,轩轩翠盖舒。”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香山寺》:“ 香山 流泉茂树,一著屐即有轩轩白雪之气,於 西山 中当据上座。”
(3).扬扬自得貌。 晋 傅玄 《傅子》:“ 王黎 为黄门郎,轩轩然得志,煦煦然自乐。” 宋 文天祥 《自叹》诗:“竖子溷人漫不省,红缨白马意轩轩。” 明 宋濂 《寓言》之二:“ 晋景 朝出见饭牛者,且行且歌,意轩轩若自得。”
(4).仪态轩昂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 会稽王 ( 司马昱 )来,轩轩如朝霞举。” 宋 杨万里 《古风送刘委游试艺南宫》:“此郎轩轩千里驹,槐花再登乡老书。” 清 方文 《初度书怀》诗之四:“凤鸟復来仪,轩轩自霞举。”
(5).宽悦貌。《灵枢经·通天》:“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膕,此太阳之人也。”
(6).大鸟将停未停时的状态。  ——《漢語大詞典》
众艺(衆藝)zhòng yì
(1).特指其他乐器演奏的音乐。《文选·嵇康〈琴赋〉》:“良质美手,遇今世兮;纷纶翕响,冠众艺兮。” 吕向 注:“众艺,谓众乐也,言首出诸乐也。”
(2).各种技艺,艺术。 唐 司空曙 《送曹同椅》诗:“青春三十餘,众艺尽无如。” 唐 韩愈 《通解》:“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艺备於身而行之者也。”  ——《漢語大詞典》
张天(張天)zhāng tiān
(1).布列天象。《南齐书·孔稚珪传》:“陛下张天造历,驾日登皇,声雷寓宙,势压河岳。”
(2).布满天空。《文选·左思〈蜀都赋〉》:“諠譁鼎沸,则哤聒宇宙;嚻尘张天,则埃壒曜灵。” 李周翰 注:“车马之尘昏上蔽日景也。”《宋书·武帝纪上》:“时东北风急,因命纵火,烟爓张天,鼓噪之声,音震京邑。” 元 赵善庆 《寨儿令·早春湖游》曲:“景物新,艷晨昏,山气张天成緑云。”  ——《漢語大詞典》
贶 ( 貺 ) kuàng
贶 [ kuàng ]
     ◎ 赠,赐:厚~。嘉~。
翰墨 hàn mò
(1).笔墨。 汉 张衡 《归田赋》:“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清 秦道然 《金缕曲·题云川蓉湖词隐图》词:“老矣城南 杜 ,尚依然飞扬翰墨,词填花雨。”
(2).借指文章书画。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 唐 颜真卿 《〈干禄字书〉序》:“既考文辞,兼详翰墨。”《宋史·米芾传》:“特妙於翰墨,沉著飞翥,得 王献之 笔意。” 郭沫若 《歌颂群英大会》诗:“旧状元只通翰墨,而今是各业俱全。”  ——《漢語大詞典》
悲凉(悲涼)bēi liáng
亦作“ 悲凉 ”。 悲伤凄凉。 汉 班固 《白虎通·崩薨》:“黎庶殞涕,海内悲凉。” 唐 杜甫 《地隅》诗:“丧乱 秦公子 ,悲凉 楚大夫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署》:“﹝ 崔署 ﹞工诗,言词款要,情兴悲凉。”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寄梁汾》词:“落魄江湖还载酒,一种悲凉滋味。” 茅盾 《子夜》七:“ 林佩珊 正坐在钢琴前弹奏,那音调是异常悲凉。”  ——《漢語大詞典》
二绝(二絶)èr jué
(1).同时并称的两种卓绝的技艺。指 南朝 陈 顾野王 所画古贤和 王褒 为它写的赞。《陈书·顾野王传》:“ 宣城王 为 扬州 刺史, 野王 及 琅邪 王褒 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 野王 又好丹青,善图写,王於东府起斋,乃令 野王 画古贤,命 王褒 书赞,时人称为二絶。”后亦以“二絶”为称颂别人二种绝艺之典。 宋 苏轼 《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 希逸 ,春蚓秋蛇病 子云 。醉里自书醒自笑,如今二絶更逢君。”此指 孔宗翰 的诗和草书。
(2).同时并称的两位才行卓绝的人物。指 北齐 的 苏珍之 和 宋世轨 。《北齐书·循吏传·宋世轨》:“ 世轨 ,幼自严整。好法律,稍迁廷尉卿……时大理正 苏珍之 亦以平干知名。寺中为之语曰:‘决定嫌疑 苏珍之 。,视表及里 宋世轨 。’时人以为寺中二絶。”  ——《漢語大詞典》
余 ( 餘 ) yú《國語辭典》

余 [ yú ]

  1. 我,表第一人稱。《文選·班彪·北征賦》:「余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文選·陸機·歎逝賦》:「余將老而為客。」
  1. 剩下、多餘。《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同「餘 」。
  2. 姓。如宋代有余靖。

余 [ xú ]

  1. 參見「余余」、「余吾鎮」等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