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身到雍隙,故人在阳翟。
晁说之〔宋代〕《谋归寄阳翟李九吕十四兄》
著身到雍隙,故人在阳翟。
白发何冉冉,清梦徒历历。
有美李将军,诗是万人敌。
家封异姓王,身老二千石。
吕侯几世来,蝉冕必踵迹。
如何此孙贤,早饥而晏食。
门前颍水流,屋上嵩山色。
天以延二老,世人何用识。
只应尔日来,为我长叹息。
我尝从之游,何难此投帻。
篱下菊黄时,雁背俯可即。
岳寺讲时锺,婆娑且连屐。
白发何冉冉,清梦徒历历。
有美李将军,诗是万人敌。
家封异姓王,身老二千石。
吕侯几世来,蝉冕必踵迹。
如何此孙贤,早饥而晏食。
门前颍水流,屋上嵩山色。
天以延二老,世人何用识。
只应尔日来,为我长叹息。
我尝从之游,何难此投帻。
篱下菊黄时,雁背俯可即。
岳寺讲时锺,婆娑且连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著 zhù/zhuó/zhe《國語辭典》
著 [ zhù ]
动- 显露、表现。《礼记·大学》:「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 标举、标示。《礼记·祭法》:「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汉书·卷六○·杜周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 撰述、写作。《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于是老子迺著书上下篇。」《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
- 记载。《墨子·明鬼下》:「周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周之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
- 文章、作品的通称。如:「名著」、「巨著」。
- 《诗经·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著〉,刺时也。」或亦指嫁者即事之诗。首章三句为:「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著,与宁通,指门屏之间。而,语尾助词,无义。充耳,以玉塞耳。以素,系以素丝。尚,加也。琼华,美玉。
- 显明。如:「显著的差别」。
著 [ zháo ]
动- 表示状态的持续或已有了结果。如:「灯点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 接触。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前不搭村,后不著店」。
- 陷入、中计。如:「他著了我的道了。」
- 恰好、得当。如:「这笔钱真花著了。」
著 [ zhuó ]
动- 穿上。《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诗:「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 附、接触。如:「附著」。《国语·晋语四》:「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 及、到。如:「著陆」。《三国志·卷二六·魏书·田豫传》:「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著岸。」唐·沈佺期〈杂诗〉三首之二:「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 开花或结果。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诗:「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 命令、差使。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处行监坐守,谁著你迤逗的胡行乱走?」《西游记·第一三回》:「接至里面供给了,著僧纲请往福原等安歇。」
- 下棋行子。如:「棋高一著」。
- 处事的方法、计策。如:「失著」、「无著」。
- 事情的归宿。如:「著落」。
著 [ zhe ]
助- 表示动作正持续进行。如:「坐著」、「正说著话」。
- 表示动作的存有。如:「镶著花边儿」、「贴著标语」。
- 表示某种情形的程度。如:「他可聪明著呢!」、「这石头沉著呢!」
- 表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如:「你慢著!」、「你可要记著!」
著 [ zhāo ]
名- 计策、方法。《水浒传·第二回》:「三十六著,走为上著。」
- 放置。晋·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
- 受。如:「著风」、「著凉」。
- 发生。如:「著急」、「著慌」。
- 北方方言。指意见相合、同意。如:「著哇!这正合我意。」
身 shēn《國語辭典》
身 [ shēn ]
名- 軀體的總稱,或專指軀幹。如:「搜身」、「翻身」、「隨身攜帶」、「身長七尺」。《孟子·告子下》:「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楚辭·屈原·九歌·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
- 物體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如:「車身」、「船身」、「機身」。
- 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石點頭·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五臟六腑,顯出在外,方才氣斷身絕。」
- 自己。如:「以身作則」。《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戰國策·趙策四》:「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 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晏子春秋·內篇·問上》:「稱身就位,計能受祿 。」
- 身分、地位。如:「出身寒微」、「身敗名裂」。《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 女子懷孕稱為「有身」。《詩經·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金瓶梅·第四○回》:「一腳躡滑了,把個六、七個月身扭吊了。」
- 量詞。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菩薩五百身。」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親自。如:「身臨其境」。《墨子·號令》:「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構之。」
- 第一人稱,相當於「我」。魏、晉朝人多自稱為「身」。《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
身 [ juān ]
- 參見「身毒 」條。
到 dào《國語辭典》
到 [ dào ]
动- 抵达、到达。如:「火车到站」、「支票到期」、「坚持到底」。《文选·江淹·恨赋》:「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 往、去。如:「到非洲丛林探险。」、「我晚上到你家拜访。」
- 周密。如:「若有不到之处,尚请多多包涵!」《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传》:「所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 姓。如南朝宋有到彦之。
雍 yōng《國語辭典》
雍 [ yōng ]
形- 和谐的、和睦的。如:「雍和」。《书经·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 堵塞。《谷梁传·僖公九年》:「毋雍泉,毋讫籴。」《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赞曰》:「隔以山谷,雍以沙幕。」通「壅」。
- 拥有。《战国策·秦策五》:「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汉·高诱·注:「雍,有也。」通「拥」。
- 国名。周代诸侯国。故址在今河南省沁阳县东北。
- 姓。如明代有雍泰。
隙 xì《國語辭典》
隙 [ xì ]
名- 裂缝、孔穴。如:「孔隙」、「缝隙」。《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 空暇、闲暇。如:「农隙」。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宋·苏轼〈教战守策〉:「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
- 漏洞、机会。如:「乘隙而入」。唐·德宗〈西平王李晟东渭桥纪功碑〉:「觑隙乘便,饵诱贪卒。」
- 仇怨。如:「嫌隙」。《史记·卷八二·田单传》:「惠王立,与乐毅有隙。」南朝宋·鲍照〈代贫贱苦愁行〉:「或以一金恨,便成百年隙。」
- 空著的。如:「隙地」。
- 不完整、不足。《孙子·谋攻》:「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人 gù rén
(1).旧交;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綈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盃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在往常,开学的日子正像家庭中的节日,大家可以会见一个暑天未见面的故人。”
(2).古人;死者。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复员后 张季鸾 却成了故人了。”
(3).对门生故吏的自称。《后汉书·杨震传》:“故所举 荆州 茂才 王密 为 昌邑 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 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资治通鉴·汉桓帝建和三年》:“此咎由故人畏惮彊御。” 胡三省 注:“ 汉 人於门生故吏之前,率自称故人。”
(4).指前妻、前夫或旧日的情人。《玉台新咏·古诗〈上山采蘼芜〉》:“长跪问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南朝 梁 刘孝绰 《古意》诗:“故居尤可念,故人安可忘。” 唐 李白 《怨情》诗:“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犹来重。” 清 缪艮 《沈秀英传》:“曩者 李顺娘 死,病危时,恋恋故人,至有魂觅情缘之语。” ——《漢語大詞典》
(2).古人;死者。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复员后 张季鸾 却成了故人了。”
(3).对门生故吏的自称。《后汉书·杨震传》:“故所举 荆州 茂才 王密 为 昌邑 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 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资治通鉴·汉桓帝建和三年》:“此咎由故人畏惮彊御。” 胡三省 注:“ 汉 人於门生故吏之前,率自称故人。”
(4).指前妻、前夫或旧日的情人。《玉台新咏·古诗〈上山采蘼芜〉》:“长跪问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南朝 梁 刘孝绰 《古意》诗:“故居尤可念,故人安可忘。” 唐 李白 《怨情》诗:“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犹来重。” 清 缪艮 《沈秀英传》:“曩者 李顺娘 死,病危时,恋恋故人,至有魂觅情缘之语。” ——《漢語大詞典》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阳翟(阳翟)
战国策昭献在阳翟周君将令相国往相国将不欲苏厉为之谓周君曰今昭献非人主也而主君令相国往若其王在阳翟主君将令谁往周君曰善乃止其行 史记项羽纪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
又留侯世家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馀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贵又吕不韦传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 家累千金 汉书地理志㯋川郡县阳翟颍宋书符瑞志汉安帝延光三年八月戊子白虎二见 川阳翟 盐铁论大夫曰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丘郑之阳翟二周之三川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也 ——《骈字类编》
又留侯世家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馀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贵又吕不韦传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 家累千金 汉书地理志㯋川郡县阳翟颍宋书符瑞志汉安帝延光三年八月戊子白虎二见 川阳翟 盐铁论大夫曰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丘郑之阳翟二周之三川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也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