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童稚欣欣新有谣,湖山蔼蔼旧相识。

晁说之宋代〕《送顾弥邵朝奉知钱塘

钱塘宰是会稽客,一身见尽元与白。
元白风流且置之,是家尊翁勇金石。
早受申公国士知,谁任东坡邦人责。
之子敢嗟官不达,惟惭家世无踵迹。
大才小试亦丹青,众前独却自朝夕。
童稚欣欣新有谣,湖山蔼蔼旧相识。
定知不用酒遣闲,流行举要百代历。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童稚欣欣湖山蔼蔼旧相识

童稚 tóng zhì
(1).亦作“ 童穉 ”。儿童;小该。《后汉书·邓禹传》:“父老童穉,垂髮戴白,满其车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况其庶士,冀以自达者哉?” 唐 刘长卿 《送姨子弟往南郊》诗:“别时两童稚,及此俱成人。” 宋 王安石 《和农具诗》之十四:“岂此卖餳人,吹簫贩童穉。” 郭沫若 《文艺论集·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一》:“不识不知的童稚,醉生梦死的俗人,他们正是这种最幸福的人。”
(2).童年。 唐 杜甫 《送路六侍御入朝》诗:“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魁传》:“予与 康候 有父祖乡曲之旧,又自童稚共笔砚。” 郭沫若 《文艺论集·艺术的评价》:“同是一部《离骚》,在童稚时我们不曾感得甚么,然到目前我们能称道 屈原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天才的作者。”
(3).幼稚。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八章一:“若以自变文出现以来所产生的叙事的种种大杰作与之相较量,则《孔雀东南飞》等等诚不免要慊然的自觉其童稚。” 茅盾 《回忆之类》:“当那一声焦雷打到了我们面前时,童稚之心也曾欢喜而鼓舞。”  ——《漢語大詞典》
欣欣 xīn xīn
欣喜的样子  ——《整理自网络》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1.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2.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1.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2.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3.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4.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5.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1.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谣 ( 謠 謡 ) yáo
谣 [ yáo ]
  1. 大众编的反映生活的歌:民~。歌~。童~。
  2. 凭空捏造的不可信的话:~言。~传(chuán )。~诼(造谣诬蔑的话)。
  3. 古代指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我歌且~”。
湖山 hú shān
(1).湖水与山峦。 唐 元稹 《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诗:“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唐 杜牧 《江楼晚望》诗:“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宋 曾巩 《归老桥记》:“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赵孟俯 《钱塘怀古》诗:“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诗之一:“ 林逋 、 苏軾 俱名世,指点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  ——《漢語大詞典》
蔼蔼(藹藹)ǎi ǎi
(1).茂盛貌。 晋 陶潜 《和郭主簿》之一:“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 龟城 蔼蔼,焕繁霞於百尺之楼。” 清 金农 《游晋祠》诗:“蔼蔼长生树,泠泠难老泉。”
(2).盛多貌。《诗·大雅·卷阿》:“蔼蔼王多吉士。” 汉 刘向 《九叹·逢纷》:“谗夫蔼蔼而漫著兮,曷其不舒予情。” 晋 陆机 《艳歌行》:“蔼蔼风云会,佳人一何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蔼蔼多士,发言盈庭。”
(3).(香气)浓烈貌。《楚辞·刘向〈九叹·愍命〉》:“怀椒聊之蔼蔼兮,乃逢纷以罹詬。” 王逸 注:“蔼蔼,香貌。”
(4).温和貌;和气貌。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诗:“蔼蔼春候至,天气和且清。”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遇学师 赵 ,相见蔼蔼。”
(5).云雾弥漫貌。 南朝 宋 鲍照 《采桑诗》:“蔼蔼雾满闺,融融景盈幕。” 元 揭傒斯 《山水卷》诗:“稍稍云木动,蔼蔼烟烽乱。”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七:“蔼蔼玉生烟,霏霏山出云。”
(6).暗淡、昏昧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 李善 注:“蔼蔼,月光微暗之貌。”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司马治书同闻邻妇夜织》诗:“蔼蔼夜庭广,飘飘晓帐轻。” 明 何景明 《白菊赋》:“簷萧萧以下月,庭蔼蔼而降霜。”  ——《漢語大詞典》
旧相识(舊相識)jiù xiāng shí
老熟人;旧相知。《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 札 ﹞聘於 郑 ,见 子产 ,如旧相识,与之縞带, 子产 献紵衣焉。”《晋书·陆机传》:“ 太康 末,与弟 云 俱入 洛 ,造太常 张华 。 华 素重其名,如旧相识。” 唐 韩愈 《送灵师》诗:“还如旧相识,倾壶畅幽悁。”《红楼梦》第一○九回:“ 岫烟 是 妙玉 的旧相识,先走去接他。”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