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志士 zhì shì
有远大志向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閒。” 唐 雍裕之 《早蝉》诗:“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元 刘诜 《送范主一宪郎》诗:“庸夫老邱里,志士轻山川。” 丁西林 《妙峰山》第四幕:“他是一个爱国的志士,他是一个抗战的英雄。” ——《漢語大詞典》
此时(此時)cǐ shí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漢語大詞典》
忧国(憂國)yōu guó
为国事而忧劳。《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 清 钱谦益 《董应举授中大夫制》:“为国以得人为急,人臣以忧国为先。” ——《漢語大詞典》
泪 ( 淚 ) lèi《國語辭典》
- 「泪 」的异体字。
将军(將軍)jiāng jūn
(1).官名。《墨子·非攻中》:“昔者 晋 有六将军。” 孙诒让 间诂:“六将军,即六卿为军将者也。 春秋 时通称军将为将军。”
(2). 战国 时始为武将名。 汉 代皇帝左右的大臣称大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等;临时出征的统帅有别加称号者,如楼船将军、材官将军等。 魏 晋 南北朝 时,将军有各种不同的职权和地位,如中军将军、龙骧将军等,多为临时设置而有实权;如骁骑将军、游击将军等,则仅为称号。 唐 十六卫、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军,均于大将军下设将军之官。 宋 、 元 、 明 多以将军为武散官。 明 代的总兵官有挂印带将军号的。此外, 宋 、 元 、 明 亦称殿廷武士为将军。 清 代的将军有三种:一为宗室爵号之一,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二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专由 满 族人充任。内地各省将军(如 江宁 、 广州 、 成都 等将军),掌驻防军事及旗籍民事;在边疆地区(如 黑龙江 、 吉林 、 伊犁 ),将军即为全区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三为临时出征的统帅,如扬威将军、靖逆将军等。 太平天囯 朝内官职,丞相最高,以次为检点、指挥、将军。
(3).泛指高级将领,或对军官之尊称。《史记·项羽本纪》:“臣与将军戮力而攻 秦 ,将军战 河 北,臣战 河 南。”《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诸将军幸欲尊立宗室,其德甚厚。”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4).象棋术语。又称“照将”,简称“将”。亦用以比喻给人出难题。 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我看,这个整改又要来一个鸣放高潮。把大字报一贴,你为什么不改?将一军。这个将军很有作用。”
(5).中药石硫黄,大黄的别名。分别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部、草部。
(6).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漢語大詞典》
(2). 战国 时始为武将名。 汉 代皇帝左右的大臣称大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等;临时出征的统帅有别加称号者,如楼船将军、材官将军等。 魏 晋 南北朝 时,将军有各种不同的职权和地位,如中军将军、龙骧将军等,多为临时设置而有实权;如骁骑将军、游击将军等,则仅为称号。 唐 十六卫、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军,均于大将军下设将军之官。 宋 、 元 、 明 多以将军为武散官。 明 代的总兵官有挂印带将军号的。此外, 宋 、 元 、 明 亦称殿廷武士为将军。 清 代的将军有三种:一为宗室爵号之一,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二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专由 满 族人充任。内地各省将军(如 江宁 、 广州 、 成都 等将军),掌驻防军事及旗籍民事;在边疆地区(如 黑龙江 、 吉林 、 伊犁 ),将军即为全区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三为临时出征的统帅,如扬威将军、靖逆将军等。 太平天囯 朝内官职,丞相最高,以次为检点、指挥、将军。
(3).泛指高级将领,或对军官之尊称。《史记·项羽本纪》:“臣与将军戮力而攻 秦 ,将军战 河 北,臣战 河 南。”《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诸将军幸欲尊立宗室,其德甚厚。”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4).象棋术语。又称“照将”,简称“将”。亦用以比喻给人出难题。 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我看,这个整改又要来一个鸣放高潮。把大字报一贴,你为什么不改?将一军。这个将军很有作用。”
(5).中药石硫黄,大黄的别名。分别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部、草部。
(6).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漢語大詞典》
他日 tā rì
(1).以往;昔日;过去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左传·宣公四年》:“ 子公 之食指动,以示 子家 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 宋 苏轼 《出狱次前韵》之二:“寒上纵归他日马,城中不鬭少年鷄。” 宋 苏轼 《鹿鸣宴》诗:“他日曾陪探 禹穴 ,白头重见赋《南山》。”
(2).过些天;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孟子·滕文公上》:“墨者 夷之 因 徐辟 而求见 孟子 。 孟子 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他日又求见 孟子 。” 宋 林逋 《先生将终之岁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 茂陵 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禪书》。”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他日印《杂感集》时,也许可以把它印出来。” ——《漢語大詞典》
(2).过些天;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孟子·滕文公上》:“墨者 夷之 因 徐辟 而求见 孟子 。 孟子 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他日又求见 孟子 。” 宋 林逋 《先生将终之岁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 茂陵 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禪书》。”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他日印《杂感集》时,也许可以把它印出来。” ——《漢語大詞典》
望乡台(望鄉臺)wàng xiāng tái
(1).称古人久戍不归或流落外地,往住登高或筑台以眺望故乡之处。 唐 王勃 《九日升高》诗:“九月九日望乡臺,他席他乡送客盃。” 唐 李群玉 《闻笛》诗:“望乡臺上望乡时,不独落梅兼落泪。”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谁知 相国寺 ,即是望乡臺。”
(2).旧时迷信,谓阴间有望乡台,人死后鬼魂可登台眺望阳世家中情况。亦借指阴间。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昏惨惨云雾埋,疎剌剌的风雨筛,我一灵儿直到望乡臺。”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判》:“则这水玻璃堆起望乡臺,可哨见纸铜钱夜市 扬州 界?花神,可引他望乡臺随意观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耿十八》:“又移时,见有臺,高可数仞,游人甚多,囊头械足之辈,呜咽而下、上,闻人言为望乡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章:“饿就饿个真死呀!闹半天还得吃饭--还要吃他妈稀饭。‘望乡台上打转游’,不知死的鬼!” ——《漢語大詞典》
(2).旧时迷信,谓阴间有望乡台,人死后鬼魂可登台眺望阳世家中情况。亦借指阴间。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昏惨惨云雾埋,疎剌剌的风雨筛,我一灵儿直到望乡臺。”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判》:“则这水玻璃堆起望乡臺,可哨见纸铜钱夜市 扬州 界?花神,可引他望乡臺随意观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耿十八》:“又移时,见有臺,高可数仞,游人甚多,囊头械足之辈,呜咽而下、上,闻人言为望乡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章:“饿就饿个真死呀!闹半天还得吃饭--还要吃他妈稀饭。‘望乡台上打转游’,不知死的鬼!”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