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义 ( 義 ) yì《國語辭典》
- 「义 」的异体字。
霜 shuāng《國語辭典》
霜 [ shuāng ]
名-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而凝结成白色的结晶颗粒。《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清·方苞〈左忠毅公轶事〉:「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 白色如霜的粉末或膏脂。如:「砒霜」、「面霜」。
- 白色的。唐·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素 sù《國語辭典》
素 [ sù ]
名- 白色的生絹。唐·杜牧〈杜秋娘〉詩:「寒衣一匹素,夜借鄰人機。」
- 事物的基本性質、根本。如:「因素」、「元素」、「色素」。《淮南子·俶真》:「是故虛無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
- 用絹帛寫的書信。《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唐·元稹〈魚中素〉詩:「重疊魚中素,幽緘手自開。」
- 真情、真誠。宋·蘇軾〈徐州謝上表〉:「惟有樸忠之素,既久而猶堅,遠不忘君,未忍改常度。」通「愫」。
- 不包括蔥、蒜、韭的蔬菜食物。如:「禮佛吃素」。
- 樸質無華的、清淡的。如:「樸素」、「素妝」、「素流」。《淮南子·本經》:「其心愉而不偽,其事素而不飾。」漢·高誘·注:「素,樸也。」
- 白色的。如:「素絲」、「素車白馬」。《禮記·雜記上》:「素錦以為屋而行。」《文選·左思·雜詩》:「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
- 一向的。如:「素志」、「素行」。《三國志·卷六·魏書·袁紹傳》:「緣紹素意,乃素尚代紹位。」
- 空的、平白的。如:「尸位素餐」。
- 平日的。如:「平素」、「素不相識」。《三國志·卷一一·魏書·張範傳》:「士不素撫,兵不練習,難以成功。」
凄惨(凄慘)qī cǎn
(1).悲惨;悲痛。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四》:“故服絺络之凉者,不苦盛暑之鬱懊;袭狐狢之煖者,不忧至寒之悽惨。”《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却説 桓公 尸在牀上,日久无人照顾……﹝众人﹞见虫攒尸骨,无不悽惨。”
(2).谓凄凉或凄凉沉痛。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二六:“萧条亭障远,悽惨风尘多。” 清 梅曾亮 《王惠川墓志铭》:“其诗悽惨幽邃,虽小物必有所指,而用思至精,世俗人莫能知也。”
凄凉悲惨。《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王荆公 ﹞索镜自照,只见鬚髮俱白,两目皆肿。心下凄惨,自己忧恚所致。”
凄凉悲惨。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向夜月明凄惨处,一泓寒碧锁澄寥。”《歧路灯》第九四回:“这 季刺史 满心凄惨,眼中双泪直流,也顾不得失仪。”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女人的手不动了,她直直地瞪大眼睛瞅着 道静 ,木然的没有表情的神情,反而比哀哭更凄惨。” ——《漢語大詞典》
(2).谓凄凉或凄凉沉痛。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二六:“萧条亭障远,悽惨风尘多。” 清 梅曾亮 《王惠川墓志铭》:“其诗悽惨幽邃,虽小物必有所指,而用思至精,世俗人莫能知也。”
凄凉悲惨。《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王荆公 ﹞索镜自照,只见鬚髮俱白,两目皆肿。心下凄惨,自己忧恚所致。”
凄凉悲惨。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向夜月明凄惨处,一泓寒碧锁澄寥。”《歧路灯》第九四回:“这 季刺史 满心凄惨,眼中双泪直流,也顾不得失仪。”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女人的手不动了,她直直地瞪大眼睛瞅着 道静 ,木然的没有表情的神情,反而比哀哭更凄惨。” ——《漢語大詞典》
温律 wēn lǜ
《太平御览》卷五四引 汉 刘向 《别录》:“《方士传》言:‘ 邹衍 在 燕 ,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邹子 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生黍穀,今叫 黍谷 。’”后因以“温律”指能生暖气的器物。 宋 欧阳修 《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五言三十七韵》:“墐户畏初寒,开炉代温律。” ——《漢語大詞典》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動-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 同「復 」(一)。
复 [ fòu ]
- 同「復 」(二)。
冲融(沖融)chōng róng
亦作“冲融”。
(1).充溢弥漫貌。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西游记》第八四回:“﹝ 行者 ﹞佇立在云端里,往下观看,只见那城中喜气冲融,祥光荡漾。”
(2).水波荡漾貌。 唐 杜甫 《渼陂行》:“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裊窕冲融间。” 杨伦 笺注:“冲融,谓水波溶漾。”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诗之一:“飞空结楼臺,影动杳裊冲融间。”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是篇娓娓至数千言,浩浩荡荡,西起 崑崙 ,东注 溟 渤 ,冲融窈窕,异派分支,千态万状,姿媚横生。”
(3).冲和,恬适。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望云悲轗軻,毕景羡冲融。” 杨伦 笺注:“言以年暮,故羡山人颜色冲和。” 元 李裕 《摸鱼儿》词:“些儿淡沲冲融意,到处拈花著柳。” 清 侯方域 《宋牧仲诗序》:“吾则甚服其冲融大雅,油然悠然,从容自适,而工者自莫之及,未尝有孤臣寡妇之怨悲、鱷鱼鵩鸟之祲怪引藉为激壮也。” ——《漢語大詞典》
(1).充溢弥漫貌。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西游记》第八四回:“﹝ 行者 ﹞佇立在云端里,往下观看,只见那城中喜气冲融,祥光荡漾。”
(2).水波荡漾貌。 唐 杜甫 《渼陂行》:“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裊窕冲融间。” 杨伦 笺注:“冲融,谓水波溶漾。”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诗之一:“飞空结楼臺,影动杳裊冲融间。”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是篇娓娓至数千言,浩浩荡荡,西起 崑崙 ,东注 溟 渤 ,冲融窈窕,异派分支,千态万状,姿媚横生。”
(3).冲和,恬适。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望云悲轗軻,毕景羡冲融。” 杨伦 笺注:“言以年暮,故羡山人颜色冲和。” 元 李裕 《摸鱼儿》词:“些儿淡沲冲融意,到处拈花著柳。” 清 侯方域 《宋牧仲诗序》:“吾则甚服其冲融大雅,油然悠然,从容自适,而工者自莫之及,未尝有孤臣寡妇之怨悲、鱷鱼鵩鸟之祲怪引藉为激壮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