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负郭有野趣,荒草带寒流。

徐玑宋代〕《登三层楼与王仲言联句

南州冬日佳,风和霜气收。
出门访良友,散策寻清游。
负郭有野趣,荒草带寒流。
信步任所止,款扉得深幽。
初若隐者居,忽上云中楼。
搅以三层颠,恍与万象浮。
绿野宽作围,青山远相蟉。
凌然欲轻举,久乃思冥搜。
团团荔枝林,往往业叶稿。
时于阴木间,略见碧瓦沟。
苍然晚烟集,红者枫树头。
原立思转赊,顾盼目不周。
何意城中身,而对海上州。
要须千幅尽,未可一语酬。
时已梅萼春,景迈浙水秋。
远地得心赏,良会非宿筹。
黄柑况可餐,绿酒方出篘。
十年真契阔,再见方绸缪。
矧兹天一方,无异水上沤。
把笺不知暮,论文殊未休。
俄惊庭叶落,始觉昏鸦投。
独怜下弦月,未挂初旬钩。
绝景尚可揖,归途谅匪修。
何当雁荡间,相与老一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负郭野趣寒流

负郭(負郭)fù guō
亦作“ 负廓 ”。
(1).谓靠近城郭。《战国策·齐策六》:“ 齐 负郭之民有 孤狐咺 者。”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凭三时之闲暇,兴役鳩工;视四野之川原,依城负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时 濮州 民家子 周猱头 者,居负廓之 周家村 。”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八:“你们又在 武胜门 外放火,烧毁了无数人家,使多数负郭居民无家可归。”
(2).见“ 负郭田 ”。
(3).《史记·陈丞相世家》:“ 负 随 平 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獘席为门。”后因以指穷巷或贫居。 北周 庾信 《和张侍中〈述怀〉》:“寂寥共羈旅,萧条同负郭。” 清 钱谦益 《志伊尹之所志》:“ 颜子 者,簞瓢负郭之人,其流风遗书蔑如也,乃足以上配 伊尹 ,士何必汲汲於天下哉?”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野趣 yě qù
山野的情趣。 南朝 宋 谢惠连 《泛南湖至石帆》诗:“萧疎野趣生,逶迤白云起。”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吴兴园圃》:“ 倪文节 别墅,在 峴山 之傍,取 浮玉山 、 碧浪湖 合而为名。中有藏书楼,极有野趣。” 冰心 《关于女人·我的学生》:“‘公使馆’的物质方面,都已降低,而‘公使馆’的整洁美观的精神,尽还存在,还添上一些野趣。”  ——《漢語大詞典》
荒 huāng《國語辭典》

荒 [ huāng ]

  1. 废弃。如:「荒废」、「荒芜」。《说文解字·艸部》:「荒,芜也。」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 沉溺。如:「荒淫」。《金史·卷七○·撒改传》:「辽主荒于游畋,政事怠废。」
  3. 扩大。《诗经·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列子·杨朱》:「禹纂业事雠,惟荒土功。」
  4. 惊慌、忙乱。唐·卢藏用〈陈子昂别传〉:「(段简)​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刘知远诸宫调·第二》:「知远听得道,好惊荒,别了三翁,急出祠堂。」通「慌」。
  1. 还未开垦的田地。如:「垦荒」。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晋书·卷九○·良吏传·王宏传》:「督劝开荒五千余顷,而熟田常课顷亩不减。」
  2. 边远的地方。如:「八荒九垓」。《楚辞·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我奉王命,问罪遐荒。」
  3. 凶年,农作物歉收的日子。如:「救荒」、「逃荒」、「饥荒」。清·魏源〈吴农备荒议上〉:「救荒不如备荒,备荒莫如急农时。」
  4. 事物严重缺乏的情况。如:「水荒」、「屋荒」、「师资荒」。
  5. 破烂废弃的物品。如:「收荒」、「拾荒」。
  1. 空旷冷清、偏僻。如:「荒凉」、「荒郊野外」。唐·吴融〈野庙〉诗:「古原荒庙揜莓苔,何处喧喧鼓笛来。」
  2. 不合情理的、不实在的。如:「荒诞」、「荒谬」、「荒唐」。《红楼梦·第一○○回》:「前两天还听见一个荒信,说是南边的公当铺也因为折了本儿收了。」
草 cǎo《國語辭典》

草 [ cǎo ]

  1. 草本植物的总称。如:「草木」、「花草」、「碧草如茵」。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是岁大旱,野无草。」
  2. 田野、荒野。如:「草泽」。《商君书·垦令》:「农不败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
  3. 一种书法字体。如:「狂草」、「行草」。
  4. 底稿、文稿。如:「起草」、「拟草」。
  5. 姓。如汉代有草中。
  1. 马虎、粗率、不细腻。如:「潦草」。
  2. 初步的、尚未决定的。如:「草案」、「草图」、「草约」。
  3. 用草编成的。如:「草席」、「草绳」、「草履」。
  4. 用草搭盖的。如:「草棚」、「草房」、「草庵」。
  1. 起稿、拟订。《汉书·卷三○·艺文志》:「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晋书·卷八三·江逌传》:「冀以免咎,使太常博士草其制。」
  2. 草写。清·郑板桥〈清季野闻〉:「板桥却之不得,亦草『难得糊涂』,付之。」
  1. 草率。如:「草草了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草办妆奁,粗陈筵席。」
带 ( 帶 ) dài
带 [ dài ]
  1.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子。皮~。领~。一衣~水。
  2. 像带子的长条物:~钢。~鱼。声~。
  3. 车轮胎:车~。外~。
  4. 区域:地~。温~。
  5. 佩戴,披挂:~孝。~剑。
  6. 随身拿着:携~。~挈。~着钱。
  7. 捎,连着,顺便做:连~。~职。~累(lěi )(连累)。话中~刺。
  8. 含有,呈现:~电。~伤。
  9. 率领,引导:~领。~头。~动。以点~面。
  10. 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白~。
寒流 hán liú
(1).清冷的小河或小溪。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邑里向疎芜,寒流自清泚。” 宋 李弥逊 《渡横溪》诗:“尘埃何处寻真境,试逐寒流认落花。” 明 何景明 《长安驿》诗:“窗闻早鴈秋多思,门对寒流夜不眠。”
(2).出身寒微的人。《梁书·武帝纪中》:“夏四月丁巳,革选尚书五都令史用寒流。”
(3).喻指白光。 宋 秦观 《梦中得此》诗:“縞带横秋匣,寒流炯暮堂。” 明 徐渭 《七里滩》诗之一:“水石何缘能有此,星辰尽夜殞寒流。”参见“ 寒色 ”。
(4).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海流。通常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
(5).指寒潮。 毛泽东 《冬云》诗:“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看这冷的样子,恐怕是寒流快来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