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穷冬(窮冬)qióng dōng
隆冬;深冬。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穷冬百草死,幽桂乃芬芳。” 明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当余之从师也,负笈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郁达夫 《采石矶》:“想想穷冬又快到了,他筐里只有几件大布的棉衣。” ——《漢語大詞典》
逆旅 nì lǚ
(1).客舍;旅馆。《左传·僖公二年》:“今 虢 为不道,保于逆旅。” 杜预 注:“逆旅,客舍也。” 唐 刘长卿 《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诗:“逆旅乡梦频,春风客心醉。” 郁达夫 《东梓关》:“一时重复身入了舟车逆旅的中间,反觉得是回到了熟习的故乡来的样子。”
(2).旅居。常用以喻人生匆遽短促。 晋 陶潜 《自祭文》:“ 陶子 将辞逆旅之馆,永归於本宅。” 宋 叶适 《剡溪舟中》诗:“自伤憔悴少筋骨,半生逆旅长太息。” 明 何景明 《宗哲初至夜集》诗:“聚散古今同逆旅,莫看风景倍悽然。”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九:“人生寄一世,奄忽如逆旅。”
(3).叛逆的军队。 明 王世贞 《中官考二》:“又与少保 于谦 、 王文 等图为不轨,纠合逆旅,迎立外藩。” ——《漢語大詞典》
(2).旅居。常用以喻人生匆遽短促。 晋 陶潜 《自祭文》:“ 陶子 将辞逆旅之馆,永归於本宅。” 宋 叶适 《剡溪舟中》诗:“自伤憔悴少筋骨,半生逆旅长太息。” 明 何景明 《宗哲初至夜集》诗:“聚散古今同逆旅,莫看风景倍悽然。”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九:“人生寄一世,奄忽如逆旅。”
(3).叛逆的军队。 明 王世贞 《中官考二》:“又与少保 于谦 、 王文 等图为不轨,纠合逆旅,迎立外藩。” ——《漢語大詞典》
身 shēn《國語辭典》
身 [ shēn ]
名- 軀體的總稱,或專指軀幹。如:「搜身」、「翻身」、「隨身攜帶」、「身長七尺」。《孟子·告子下》:「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楚辭·屈原·九歌·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
- 物體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如:「車身」、「船身」、「機身」。
- 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石點頭·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五臟六腑,顯出在外,方才氣斷身絕。」
- 自己。如:「以身作則」。《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戰國策·趙策四》:「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 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晏子春秋·內篇·問上》:「稱身就位,計能受祿 。」
- 身分、地位。如:「出身寒微」、「身敗名裂」。《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 女子懷孕稱為「有身」。《詩經·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金瓶梅·第四○回》:「一腳躡滑了,把個六、七個月身扭吊了。」
- 量詞。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菩薩五百身。」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親自。如:「身臨其境」。《墨子·號令》:「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構之。」
- 第一人稱,相當於「我」。魏、晉朝人多自稱為「身」。《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
身 [ juān ]
- 參見「身毒 」條。
薄宦 bó huàn
卑微的官职。有时用为谦辞。 晋 陶潜 《尚长禽庆赞》:“ 尚子 昔薄宦,妻孥共早晚。” 逯钦立 注:“薄宦,作下吏。” 唐 高适 《鉅鹿赠李少府》诗:“ 李侯 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宋 王安石 《和君叔怀灊楼读书之乐》:“聊为薄宦容身者,能免高人笑我不?” 清 邵长蘅 《沛县官舍留别杨简庵表兄》诗:“我昔弱龄今有鬚,君亦蹉跎四十餘。薄宦千里不快意,一官仍拥青氊居。” ——《漢語大詞典》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艰辛(艱辛)jiān xīn
艰苦。 南朝 陈 徐陵 《为武帝与北齐广陵城主书》:“戎帐艰辛,无乃为弊。” 唐 戴叔伦 《屯田词》:“艰辛歷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京剧《沙家浜》第七场:“新四军、共产党来把敌抗,历尽艰辛、东进 江 南、深入敌后,解放集镇与村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