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瀑水数千尺,何曾贴石流。

徐玑宋代〕《大龙湫

瀑水数千尺,何曾贴石流。
还疑众山坼,故使半空游。
雾雨初相乱,波涛忽自由。
道场从建后,龙去任人游。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瀑水千尺何曾石流

瀑水 pù shuǐ
谓瀑布。 南朝 梁简文帝 《招真馆碑》:“高巖鬱起,带青云而作峯;瀑水悬流,杂天河而俱洒。” 唐 刘长卿 《望龙山怀道士许法稜》诗:“嵐烟瀑水如向人,终日迢迢空在眼。” 清 闵麟嗣 《空水阁》诗:“欲穷瀑水源,峡束忽无路。”  ——《漢語大詞典》
数 ( 數 ) shù/shǔ/shuò
数 [ shù ]
  1.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
  2. 几,几个:~人。~日。
  3.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4. 命运,天命:天~。气~。
数 [ shǔ ]
  1.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2. 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3. 责备,列举过错:~落。
  4. 谈论,述说:~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数 [ shuò ]
  1.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千尺 qiān chǐ
极言其深、高、长。 唐 李白 《赠汪伦》诗:“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 南山 。”  ——《漢語大詞典》
何曾 hé zēng
(1).为何,何故。《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於 管仲 ?” 赵岐 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 《九辩》:“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颺?”《诗·大雅·云汉》“胡寧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汉 郑玄 笺:“天何曾病我以旱?曾不知为政所失,而致此害。”
(2).何尝;几曾。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唐 王昌龄 《九日登高》诗:“谩説 陶潜 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宋 苏轼 《和寄无选长官》诗:“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何曾没有生机?只是横遭抑塞!”  ——《漢語大詞典》
贴 ( 貼 ) tiē
贴 [ tiē ]
  1. 粘附,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金。粘~。剪~。
  2. 靠近,紧挨:~近。~切(密合、恰当、确切)。~心。
  3. 添补,补助:补~。津~。倒(dào )~。~息(用期票调换现款时付出利息)。
  4. 质押,典当。《說文•貝部》:“貼,以物為質也。”
  5.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次要的旦角。简称“贴”)。
  6. 同“帖”。
  7. 量词,用于膏药。
石流 shí liú
(1).石山中的溪流。 宋 丁椿 《尊经阁赋》:“引领羣岫者,山名 白鹤 ;底柱石流者,洲号 印龟 。”
(2).在山岳地区大小不同的岩块沿斜坡滑动的现象。通常是由于岩块下面的粘性土被水浸湿后滑动所引起。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