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动-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题名(題名)tí míng
(1).古人为纪念科场登录、旅游行程等,在石碑或壁柱上题记姓名。 唐 张籍 《送远曲》:“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 前蜀 马鉴 《续事始》:“ 慈恩寺 题名:开游而题其同年姓名於塔下,后为故事。” 明 刘基 《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题名所以识岁月之久近,行役之劳勤,而寓感思於其中焉。” 郭沫若 《游西安》:“ 大雁塔 下多题名碑记。古时候有所谓‘ 雁塔 题名’,凡新登科的人要在 大雁塔 下集体树立题名碑。”
(2).指为留纪念所题记的姓名。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 虎邱 旧多 宋 人题名,歷久渐就湮没。”
(3).借指科场登录。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但愿题名玉署,通籍金闺。”
(4).指门额。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败叶填溪水已氷,夕阳犹照短长亭,何年废寺失题名。”
(5).犹命题;命名。 章炳麟 《辨诗》:“后世既以题名为异,《九歌》独在《屈赋》,为之陪属,此又以大为小也。” 沈钧儒 《洪深〈申屠氏〉序言》:“ 欧阳予倩 君采其事实,演为新剧,既博观者赏赞;同时 洪深 君复编作电影剧本,仍题名《申屠氏》。”
(6).题目名称。 章炳麟 《论式》:“《别录》署《礼记》亦有《通论》,不专以题名为质。”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拿着新杂志,看看封面,看看题名,全无心管它的内容。” ——《漢語大詞典》
(2).指为留纪念所题记的姓名。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 虎邱 旧多 宋 人题名,歷久渐就湮没。”
(3).借指科场登录。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但愿题名玉署,通籍金闺。”
(4).指门额。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败叶填溪水已氷,夕阳犹照短长亭,何年废寺失题名。”
(5).犹命题;命名。 章炳麟 《辨诗》:“后世既以题名为异,《九歌》独在《屈赋》,为之陪属,此又以大为小也。” 沈钧儒 《洪深〈申屠氏〉序言》:“ 欧阳予倩 君采其事实,演为新剧,既博观者赏赞;同时 洪深 君复编作电影剧本,仍题名《申屠氏》。”
(6).题目名称。 章炳麟 《论式》:“《别录》署《礼记》亦有《通论》,不专以题名为质。”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拿着新杂志,看看封面,看看题名,全无心管它的内容。” ——《漢語大詞典》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尘壁(尘壁)
唐 元稹 陪诸公游故江西韦大夫通德湖旧居有感题四韵兼呈李六侍御即韦大夫旧寮也 尘壁暗埋悲旧札,风帘吹断落残珠。
宋 苏轼 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以答子由,题画文殊、普贤 春游古寺拂尘壁,遗像久此霾香烟。 ——《骈字类编》
宋 苏轼 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以答子由,题画文殊、普贤 春游古寺拂尘壁,遗像久此霾香烟。 ——《骈字类编》
馀 ( 余 餘 ) yú
馀 [ yú ]
- 见“余”。
- 姓。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動-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 生命。如:「輕生」、「餘生」。
-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那得 nà de
怎得;怎会;怎能。《三国志·魏志·曹洪传》“於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曰:‘我家貲那得如 子廉 耶!’” 唐 钱起 《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诗:“离居见新月,那得不思君。” 明 高启 《方隐君山园》诗:“乃知厚业要德守,那得衰荣但言命?”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矛盾”的继续》:“ 中国 有这几百万几万万甘心做洋奴的人,那得不亡国!” ——《漢語大詞典》
许 ( 許 ) xǔ/hǔ
许 [ xǔ ]
- 应允,认可:~可。允~。特~。
- 承认其优点:赞~。嘉~。
- 预先答应给与:~诺。
-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 或者,可能:也~。或~。
- 处,地方:何~人。
-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
- 这样:如~。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 姓。
- 〔~~〕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
坚顽(堅頑)jiān wán
(1).犹顽强坚定。 唐 白居易 《微之重夸州居寄怀》诗:“谁知太守心相似,抵滞坚顽两相餘。” 唐 元稹 《告畬竹山神文》:“至於蒙翳薈罗,恶木穴窟,蛇蜥虎豺,迎碍吞噬,以遂其高傲坚顽之势,非天意也。”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张超然上舍》:“而我坚顽守章句,壁间不彀空悬弨。”
(2).艰难坎坷。 宋 苏轼 《次京师韵送表弟程懿叔赴夔州运判》:“子亦拙进取,才高命坚顽。”
(3).犹坚硬。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八:“古之石刻存于今者,惟石鼓也……外以木櫺护之,其石质坚顽,类今人马碓磑者。” ——《漢語大詞典》
(2).艰难坎坷。 宋 苏轼 《次京师韵送表弟程懿叔赴夔州运判》:“子亦拙进取,才高命坚顽。”
(3).犹坚硬。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八:“古之石刻存于今者,惟石鼓也……外以木櫺护之,其石质坚顽,类今人马碓磑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