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小酌清泠渊,洗汝尘坌胸。

曾几宋代〕《游灵川县水洞

清溪东南驰,碍此碧玉峰。
蛟龙夜相宅,奋迅生雷风。
剨开两贝阙,凿翠成珠宫。
坐令空洞处,一水油然通。
泉流百道来,投注万斛钟。
不知深几许,湛若鎔青铜。
定应天下稀,岂但湘南雄。
嘉与二三子,叶舟渺相从。
周旋乳盖底,荡漾菱花中。
为我告行客,无为苦匆匆。
小酌清泠渊,洗汝尘坌胸。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小酌清泠尘坌

小酌 xiǎo zhuó
(1).谓随便的饮宴。 唐 白居易 《雪夜小饮赠梦得》诗:“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宋 惠洪 《四绝堂分题诗序》:“呼灯小酌,剧谈赋诗。”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余素爱客,小酌必行令。”
(2).谦称请人饮宴。《三国演义》第四回:“今日老夫贱降,晚间敢屈众位到舍小酌。” 张天翼 《新生》:“唷,哪一天要请 李先生 到舍下去小酌一下。”  ——《漢語大詞典》
清泠 qīng líng
(1).清凉寒冷。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鸿爌炾以爣閬,飋萧条而清泠。” 清 汤右曾 《登岘山亭至甘泉寺》诗:“休问葡萄拨醅后,甘泉一酌自清泠。”
(2).谓风神隽秀。《太平御览》卷四四七引 晋 郭澄之 《郭子》:“ 简文 云:‘ 谢安南 清泠如其弟,学艺不如 孔严 。’” 唐 高适 《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荀山人》诗:“少年词赋皆可听,秀眉白面风清泠。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犹未知膻腥。”
(3).形容声音清越。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美清泠而发越,忆辉光之璀璨。” 宋 陈允平 《酹江月·赋水仙》词:“一曲清泠声渐杳,月高人在珠宫。”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赐冰》:“按《帝京景物略》:前 明 於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编氓卖者,手二铜盏叠之,其声嗑嗑,曰冰盏。是物今尚有之,清泠可听,亦太平之音响也。”
(4).水名。《庄子·让王》:“﹝ 北人无择 ﹞因自投 清泠之渊 。”《山海经·中山经》:“神 耕父 处之,常游 清泠之渊 ,出入有光。” 郭璞 注:“ 清泠水 ,在 西鄂县 山上,神来时,水赤有光耀。” 汉 张衡 《东京赋》:“囚 耕父 於 清泠 ,溺女魃於 神潢 。”《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三国 魏 嵇康 《高士传》:“ 许由 悵然不自得,乃遇 清泠之水 ,洗其耳,拭其目。”  ——《漢語大詞典》
渊 ( 淵 ) yuān
渊 [ yuān ]
  1. 深水,潭:~水。~谷。~林。~薮(“渊”,鱼所聚处;“”,水边草地,兽所聚处;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深~。临~羡鱼(喻只作空想,不作实际工作)。
  2. 深:~博。~源。~浩。~玄。~邈。~儒。~识(精深的见识)。
  3. 姓。
洗 xǐ/xiǎn《國語辭典》

洗 [ xǐ ]

  1. 以水或溶剂涤除污秽、污垢。如:「洗衣」、「洗碗」、「一贫如洗」。《诗经·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西游记·第四八回》:「只见陈家老者,著两个僮仆,扫开道路,又两个送出热汤洗面。」
  2. 清除、洗雪。如:「洗罪」、「洗冤」。《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3. 杀、抢。如:「一帮抢匪把全村的人都洗了。」
  1. 古代用以盛水的盥洗器具,似今日的脸盆。《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

洗 [ xiǎn ]

  1. 植物名。即大枣。鼠李科枣属,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边缘具钝锯齿。夏季开淡绿色花,成聚繖花序。核果呈长椭圆形,成熟时为金红色。《尔雅·释木》:「洗,大枣。」
  2. 姓。如明代有洗光。
汝 rǔ《國語辭典》

汝 [ rǔ ]

  1. 你。《书经·尧典》:「汝能庸命,巽朕位。」宋·陆游〈战城南〉诗:「诏书许汝以不死,股栗何为汗如洗!」
  1. 参见「汝水 」条。
  2. 姓。如明代有汝讷。
尘坌(塵坌)chén bèn
(1).灰尘,尘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在班殿直 刘归仁 率众南奔,相继而溃。入塞者三万人,尘坌四起,居人骇散。”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天部一》:“一日,天大风,晦冥良久,既霽,於尘坌中得一好女子。” 清 黄宗羲 《永乐寺碑记》:“污邪市井,未尝择地,尘坌满室,但供邨妇里老之游息。”
(2).尘俗;世俗之人。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药就功成身羽化,更抛尘坌出凡流。” 宋 苏舜钦 《和邻几登緐台塔》诗:“迥然尘坌隔,顿觉襟抱舒。” 明 宋濂 《兰隐亭记》:“ 华卿 性清脩,不与尘坌交,并皦皦然屹立物外。”
(3).比喻卑下的处境或微贱之物。 明 徐霖 《绣襦记·厌习风尘》:“老身 李大妈 是也,本係 剑南 人氏,不幸夫主早亡,失身尘坌,流寓 长安 。” 明 屠隆 《昙花记·辞家访道》:“烟姿霞韵,也应知生来往因,把金章紫綬看尘坌。”  ——《漢語大詞典》
胸 xiōng《國語辭典》

胸 [ xiōng ]

  1. 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如:「挺胸」。
  2. 心中、内心。如:「胸有大志」。宋·苏轼〈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3. 指人的气量、怀抱。如:「心胸狭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