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不厌寒家淡生活,书窗期与子周旋。

曾几宋代〕《寓居有招客者戏成

蓬蒿小院立秋天,秃鬓凄风雨飒然。丈室何人问摩诘,后堂无地著彭宣。

床头白酒新浮瓮,案上黄诗屡绝编。不厌寒家淡生活,书窗期与子周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厌寒家生活书窗周旋

不厌(不厭)bù yàn
(1).不嫌;不加以排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膾不厌细。”《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
(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
(3).不满足;不饱。厌,通“ 饜 ”。《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王莽传中》:“富者犬马餘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姦。” 明 方孝孺 《赠金溪吴仲实序》:“必学於诗、书、礼、乐、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
(4).不服。《汉书·景帝纪》:“诸疑狱,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輒讞之。” 颜师古 注:“厌,服也。”
不魇,不做恶梦。厌,通“ 魘 ”。  ——《漢語大詞典》
寒家 hán jiā
(1).寒微的家庭。 汉 王粲 《英雄记·丁原》:“ 丁原 字 建阳 ,本出自寒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经 少贫苦,仕至二千石,母语之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 清 曹寅 《雪霁梦游渔村和桐初留别诗并寄怀慕庐学士》:“不愁食指无晨爨,常媿寒家有赐书。” 李心田 《永不忘记》:“自古英雄出在寒家。”
(2).谦称自己的家庭。 宋 黄庭坚 《戏答张秘监馈羊》诗:“细肋柔毛饱卧沙,烦公遣骑送寒家。”《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你今到寒家,清茶淡饭,暂住几日。” 田汉 《关汉卿》第三场:“除了天上的星星,龙宫的珠宝,只要人世间的好东西寒家都还备办得出。”  ——《漢語大詞典》
淡 dàn《國語辭典》

淡 [ dàn ]

  1. 味道不鹹、不重。如:「淡水湖」、「粗茶淡飯」、「這湯太淡了!」
  2. 稀薄、不濃厚。如:「淡酒」、「雲淡風輕」。《莊子·山林》:「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3. 色淺。如:「淡黃色」。
  4. 不熱心。如:「冷淡」、「淡淡的應了一聲。」
  5. 不旺盛。如:「淡季」、「淡月」、「生意清淡」。
  1. 淺、不深。如:「淡妝濃抹」、「淡掃蛾眉」。
  1. 北方方言。指無聊、無意義的話。如:「瞎扯淡」。《儒林外史·第四回》:「眾人慌了,求張鄉紳……說情,知縣准了,早堂帶進,罵了幾句,扯了一個淡,趕了出去。」
  2. 姓。如明代宦官劉謹,仗勢欺人,同州一帶劉姓恥與劉謹同姓,遂改姓為淡。
生活 shēng huó
(1).生存。《孟子·尽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汉书·萧望之传》:“人情,贫穷,父兄囚执,闻出财得以生活,为人子弟者将不顾死亡之患、败乱之行以赴财利,求救亲戚。”《法苑珠林》卷五七:“诸含血虫,皆贪生活,不当杀之。” 明 吕坤 《反挽歌》:“人生亦大难,安用苟生活。”
(2).使活命。《汉书·王莽传下》:“明告以生活丹青之信,復迷惑不解散。” 颜师古 注:“生活,谓来降者不杀之也。”《后汉书·朱浮传》:“上下燋心,相望救护,仰希陛下生活之恩。”
(3).指恤养活人。 唐 李方郁 《修中岳庙记》:“公既至理事,先以恤民为寄,生活瘞死。”
(4).指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文子·道德》:“ 老子 曰,自天子以下,至於庶人,各自生活,然其活有厚薄。”《宋书·索虏传》:“彼年已五十,未尝出户,虽自力而来,如三岁婴儿,復何知我 鲜卑 常马背中领上生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且恩义已絶,更何颜与黑心无赖子共生活哉?”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火与火》:“她们家是那样幸福地生活着。”
(5).指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的经验。 茅盾 《老兵的希望》:“作为老兵,我的确是不行了,最大的原因是没有生活。”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边》:“我想下去再多经验些群众斗争,来补我生活和小说中的不够。”
(6).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境况。《魏书·胡叟传》:“﹝ 胡叟 ﹞家於 密云 ,蓬室草筵,惟以酒自适。谓友人 金城 宗舒 曰:‘我此生活,似胜 焦先 。’”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一:“现时 中国 官场,更于他不适宜。而在 中国 大家庭制度之下,又不得不养育全家,因此生活艰难得很。”
(7).犹生长。 唐 杜牧 《祭城隍神祈雨文》之二:“疽抉其根矣,苗去其秀矣,不侵不蠧,生活自如。”
(8).家产;生计。《北史·尉景传》:“ 董桶 剥 景 衣曰:‘公剥百姓, 董桶 何为不剥公。’ 神武 诫 景 曰:‘可以无贪也。’ 景 曰:‘与尔计生活孰多,我止人上取,尔割天子调。’”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所贪既仁义,岂暇理生活。纵有旧田园,抛来亦芜没。”《太平广记》卷一三四引《法苑珠林·宜城民》:“其家兄弟四人。大兄小弟皆勤事生业。其二弟名 迁 ,交游恶友,不事生活。”
(9).活儿;工作。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夜久人静,或闻以行相呼云:‘今吾辈有何生活?’”《水浒传》第四一回:“这人姓 侯 名 健 ,祖居 洪都 人氏,做得第一手裁缝……现在这无为军城里 黄文炳 家做生活。” 清 秋瑾 《敬告姊妹们》:“泪珠是常常的滴着,生活是巴巴结结的做着: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 刘半农 《三十初度》诗:“江河过边姐妹多,勿做生活就唱歌。”
(10).指生活费用。 沙汀 《困兽记》二八:“待遇菲薄,生活太高,一些消极现象的出现是非常自然的。”
(11).指用品;器物。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童贯 ﹞奉旨差往 江 南等路,计置 景灵宫 材料;续差往 杭州 ,製造御前生活。”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三折:“[正末云]委实埋的是金釵,不知怎么刨出这东西来。[店小二云]怎生变出这箇生活来。”《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银匠打些生活,明白落你两钱还好,他却搀些铜在里面,叫你都成了没用东西。”
(12).美事;美好的时光。 唐 无名氏 《秀师言记》:“ 崔 曰:‘我女纵薄命死,且何能嫁与田舍老翁作妇。’ 李 曰:‘比 昭君 出降单于,犹是生活。’二人相顾大笑。” 宋 杨万里 《春晓》诗:“一年生活是三春,二月春光儘十分。”
(13).笔的别称。 清 黎士宏 《仁恕堂笔记》:“ 甘州 人谓笔曰生活。”  ——《漢語大詞典》
书窗(书窗)
唐 岑参 送杨录事充潼关判官 平明犹未醉,斜月隐书窗。
《韵府拾遗 江韵》:孟郊诗怨彼小书窗张祜诗色照书窗透竹林黄庭坚题画大年儿戏所谓书窗涴壁不能嗔者也今其得意遂与小李将军争衡耶  ——《骈字类编》
期 qī/jī《國語辭典》

期 [ qí ]

  1. 约定。如:「不期而遇」。《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三国魏·曹丕〈秋胡行〉:「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
  2. 希冀、盼望。如:「期待」、「期望」。宋·欧阳修〈纵囚论〉:「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必能也。」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1. 时、日,或经约定的时、日。如:「时期」、「日期」、「限期」、「后会有期」。唐·李益〈江南词〉:「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 折》:「我今日与小姐赴期去来。」
  2. 一段时间。如:「假期」、「学期」、「潜伏期」、「危险期」。
  3. 限度。《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 量词。计算事物分期的单位。如:「训练计划一年分为四期。」、「这本杂志已出版五卷六十期。」

期 [ jī ]

  1. 一周年。《论语·阳货》:「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2. 丧服中期服的简称。《文选·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彊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期 [ ​qī ]

  1. (一)​之又音。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周旋(週旋)zhōu xuán
亦作“ 周还 ”。
(1).运转。《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国语·越语下》:“必顺天道,周旋无究。”《汉书·天文志》:“荧惑出则有大兵,入则兵散。周还止息,乃为其死丧。”
(2).谓辗转相追逐。《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杜预 注:“周旋,相追逐也。” 宋 苏轼 《和子由苦寒见寄》:“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 杨朔 《火并》:“如果能有五百个武装的队员,他们便可以建立抗日政权,不怕城里那一班绅士反对,也可以进一步和敌人周旋了。”
(3).古代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礼记·乐记》:“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 陆德明 释文:“还,音旋。” 孔颖达 疏:“周谓行礼周曲迴旋也。”《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4).引申为交往;交际应酬。 三国 魏 曹操 《与荀彧追伤郭嘉书》:“ 郭奉孝 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险阻艰难,皆共罹之。”《朱子语类》卷一三六:“ 王导 为相,只周旋人过一生。尝有座客二十餘人,逐一称赞。”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余自 嘉靖 丁巳、戊午间为青臬,前后所周还三抚臺, 刘公 来 、 傅公 颐 、 丁公 以忠 ,皆知己。”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叹完了气,他还得有说有笑的和友人们周旋。”
(5).环绕;盘曲。《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众议咸以 丹阳 地势险阻,与 吴郡 、 会稽 、 新都 、 鄱阳 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山环水绕 天台洞 ,势周旋,形曲折。”
(6).盘桓;展转;反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周旋祠宇,庭序荒芜。” 宋 苏轼 《渔樵闲话录》下篇:“周旋宛转,思之不得。” 清 周亮工 《朱静一诗序》:“﹝近人之诗若文﹞骤观之,非不洋洋焉煜煜焉,周旋观之,嚼蜡矣。”
(7).照顾;周济。《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当朝 裴晋公 每怀惻隐,极肯周旋落难之人。” 苏曼殊 《与刘三书》:“ 曼 前离 芜 时,已囊空若洗,幸朋友周旋,不致悲穷途也。”
(8).美好;漂亮。《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毁谤阿罗嘆(汉)果业,致令人貌不周旋。” 蒋礼鸿 通释:“﹝周旋﹞是漂亮、好看的意思。”
(1).交际;应酬。 清 戴名世 《赠蒋玉度还毘陵序》:“习剽窃之文,工侧媚之貌,奔走形势之途,週旋僕隶之际,以低首柔声乞哀於公卿之门。”
(2).周全;照顾。《恨海》第八回:“年伯如此週旋,真是粉身难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