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甘鞠丛萦古樾深,眼看昨日遽乔林。

黄衷明代〕《二南静处为郑白湖赋

酣春南郭如瀼西,归凤早构临霞栖。流云岂解去时意,长桥谩忆当年题。

方池曲槛果何以,柴桑有鬼应知此。放马朝穿白鹭群,箨龙个个呼君子。

甘鞠丛萦古樾深,眼看昨日遽乔林。璇玑不得宰寒暑,羲和六辔纡升沉。

瘦猿老作山中客,却守南山岁星易。踏上肩舆趁市声,回心愧杀孤烟碧。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眼看昨日乔林

甘 gān《國語辭典》

甘 [ gān ]

  1. 甜美的。如:「味香甘甜」。《庄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五出》:「海南荔子味尤甘,杨娘娘偏喜啖。」
  2. 美好。《诗经·小雅·甫田》:「以祁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左传·昭公十一年》:「币重而言甘,诱我也。」
  1. 美味的食物。《孟子·梁惠王上》:「为肥甘不足于口与?」晋·陶渊明〈有会而作诗〉:「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2. 姓。如秦代有甘茂。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顺遂。《左传·庄公九年》:「管召雠也,请受而甘心焉。」
  1. 乐意、情愿、自愿。如:「甘愿」、「甘拜下风」、「自甘堕落」。《诗经·齐风·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鞠 jū《國語辭典》

鞠 [ jú ]

  1. 皮毬,一种以皮革缝合,内塞以鸟羽等柔软物或充气而成的球。《资治通鉴·卷一九九·唐纪十五·高宗永徽三年》:「朕闻胡人善为击鞠之戏。」
  2. 菊花。《礼记·月令》:「鞠有黄华。」同「菊 」。
  3. 姓。如宋代有鞠常。
  1. 养育、抚育。如:「鞠育」。《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2. 弯曲。《论语·乡党》:「入公门,鞠躬如也。」
  3. 审问。《史记·卷八七·李斯传》:「令鞠治之。」《汉书·卷一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鞠狱不实。」同「鞫 」。
  4. 穷困。《书经·盘庚中》:「尔惟自鞠自苦。」
  1. 幼小、幼稚。《书经·康诰》:「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
丛 ( 叢 ) cóng
丛 [ cóng ]
  1. 聚集,许多事物凑在一起:~生。~聚。~密。
  2. 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草~。~刊。为~驱雀(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祠。
  3. 姓。
萦 ( 縈 ) yíng
萦 [ yíng ]
  1. 缭绕:~回。~绕。~纡。~怀。
古 gǔ《國語辭典》

古 [ gǔ ]

  1. 过去久远的时代。与「今」相对。如:「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唐·李贺〈古悠悠行〉:「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2. 过去的事物。如:「贵古贱今」、「信而好古」。《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3. 古体诗。如:「五古」、「七古」。
  4. 姓。如汉代有古霸。
  1. 过去的、旧的。如:「古人」、「古事」。元·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质朴。如:「古朴」、「人心不古」。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樾 yuè《國語辭典》

樾 [ yuè ]

  1. 树荫。《玉篇·木部》:「樾,楚谓两树交阴之下曰樾。」《淮南子·人间》:「武王荫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宋·苏轼〈中秋月寄子由〉诗三首之二:「三更歌吹罢,人影乱清樾。」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1.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2.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3.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4.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5.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眼看 yǎn kàn
(1).眼见;目睹。 唐 王绩 《过酒家》诗之二:“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七章:“眼看着那架敌机,机身上噗地冒出一股火来。”
(2).坐观而无所作为。多用于对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发展。 丁玲 《团聚》:“他横竖是自作自受……我不能眼看他受苦。”
(3).看得见。有马上、很快的意思。 宋 陆游 《言怀》诗:“乐事眼看成昨梦,倦游心伏作衰翁。”《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我只可笑我们 玉格 这个傻哥儿,眼看着这就要作哥儿的爹了,也这么傻头傻脑的,不言语一声儿?” 曹禺 《日出》第二幕:“ 大丰大楼 已经动了工,砸好地基,眼看着就可以盖起来。”
以目监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起赃》:“须差同庄地眼看起臟,起获到官。”  ——《漢語大詞典》
昨日 zuó rì
(1).今天的前一天。《吕氏春秋·察微》:“昨日之事,子为制;今日之事,我为制。” 晋 潘岳 《悼亡诗》之三:“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昨日安民的官下来,百姓散了。”
(2).过去;以前。《南史·王僧孺传》:“昨日卑细,今日便成士流。”  ——《漢語大詞典》
遽 jù《國語辭典》

遽 [ jù ]

  1. 驿车。《尔雅·释言》:「遽,传也。」晋·郭璞·注:「皆传车驿马之名。」《左传·昭公二年》:「闻之,惧弗及,乘遽而至。」
  1. 惊慌、恐惧。《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波涌,孙、王诸人色并遽。」
  1. 急忙、迫促。《国语·晋语四》:「(头头)​谓谒者曰:『……国君而雠匹夫,惧者众矣。』谒者以告,公遽见之。」《礼记·檀弓上》:「故丧事虽遽,不陵节。」
  2. 窘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
  1. 忽然、突然。如:「遽闻」、「欲行遽止」。《聊斋志异·卷四·促织》:「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
  1. 遂、就。《汉书·卷四三·陆贾传》:「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文选·左思·魏都赋》:「虽自以为道洪化以为隆,世笃玄同,奚遽不能与之踵武而齐其风?」
乔林(喬林)qiáo lín
树木高大的丛林。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四:“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唐 杨炯 《广溪峡》诗:“乔林百尺偃,飞水千寻瀑。”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