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交 jiāo《國語辭典》
交 [ jiāo ]
動- 足脛相交。《說文解字·交部》:「交,交脛也。」
- 縱橫錯雜。《孟子·滕文公上》:「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
- 相接、接觸。《楚辭·屈原·九歌·國殤》:「矢交墜兮士爭先。」晉·孔坦〈與石聰書〉:「鋒鏑一交,玉石同碎。」
- 來往、往來相好。如:「交際」、「結交」。《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兩性媾合。如:「交配」、「性交」。《禮記·月令》:「旦不鳴,虎始交。」《聊齋志異·卷一·賈兒》:「婦獨居,夢與人交。」
- 授與、付給。如:「交付」、「交代」、「這件事交給他辦。」
- 使得、使令。唐·羅隱〈銅雀臺〉詩:「祗合當年伴君死,免交憔悴望西陵。」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我聽那先生說了這一會,交我也怕上來了。」通「教」。
- 相會的時候或地方。如:「春夏之交」、「湘鄂之交」。《左傳·僖公五年》:「其九月、十月之交乎?」
- 朋友、友誼。如:「至交」、「刎頸之交」。《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 買賣。如:「今天成交多少數量?」
- 筋斗、跟頭。如:「跌交」、「摔了一交」。同「跤 」。
- 姓。如周代有交父彝。
- 雜合、一齊。如:「水乳交融」、「雷電交作」、「風雨交加」、「飢寒交迫」。
- 互相、彼此。如:「交談」、「交戰」、「交流」。《國語·越語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蠡不如種也。」
州 zhōu《國語辭典》
州 [ zhōu ]
名- 水面上的陆块。《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同「洲 」。
- 行政区域划分的名称。如:「苏州」、「加州」。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州绰。
- 稳固。《国语·齐语》:「令夫士,群萃而州处。」
恶女(惡女)è nǚ
容貌丑陋之女。《史记·外戚世家》:“谚曰:美女入室,恶女之仇。” ——《漢語大詞典》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名- 地支的第一位。
-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缀- 词尾:➊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制驭(制馭)zhì yù
控制驾驭。《北齐书·慕容绍宗传》:“ 洛 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回:“若使太子主 曲沃 , 重耳 夷吾 分主 蒲 屈 ,君居中制驭,此磐石之安矣。” 鲁迅 《华盖集·我的“籍”和“系”》:“我们的乏的古人想了几千年,得到了一个制驭别人的巧法:可压服的将他压服,否则将他抬高。” ——《漢語大詞典》
费 ( 費 ) fèi
费 [ fèi ]
- 用钱财:花~。消~。
- 用,消耗:~事。~时。~解。煞~苦心。
- 需用的钱财:~用。学~。
- 姓。
衔勒(銜勒)xián lè
(1).马嚼口和马络头。《孔子家语·执辔》:“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也。”《旧唐书·陆贽传》:“輗軏之所以行车,衔勒之所以服马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乃马性不调,衔勒不齐之故。”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五:“如同带上衔勒的小马,负重的,目不旁视的走向前途。”
(2).法纪。《大戴礼记·盛德》:“德法者御民之衔勒也。”因借以指道德法纪。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状》:“操名器以励士,上有诚心;正衔勒以驭人,下无遗力。”
(3).控制;限制。 唐 戴孚 《广异记·张嘉祐》:“不能闻义而举,反受 杨坚 衔勒。”《明史·湖广土司传》:“ 永乐 初, 苗 告继絶,袭冠带,益就衔勒。”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孙文革命运动清方档案》:“户部财政部似应稍宽衔勒,俾易措手。” ——《漢語大詞典》
(2).法纪。《大戴礼记·盛德》:“德法者御民之衔勒也。”因借以指道德法纪。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状》:“操名器以励士,上有诚心;正衔勒以驭人,下无遗力。”
(3).控制;限制。 唐 戴孚 《广异记·张嘉祐》:“不能闻义而举,反受 杨坚 衔勒。”《明史·湖广土司传》:“ 永乐 初, 苗 告继絶,袭冠带,益就衔勒。”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孙文革命运动清方档案》:“户部财政部似应稍宽衔勒,俾易措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