嶷嶷潭府公,清誉比琼玖。
郭祥正〔宋代〕《高鸿送唐彦范司勋移苏守》
高鸿方冥飞,万里不回首。况当移杪时,霜露湿星斗。
鼓翼无何乡,永避网罗咎。君子重出处,此义安可负。
嶷嶷潭府公,清誉比琼玖。节制临八州,时命非不偶。
胡为请分务,念念在林薮。切尝听公言,三朝禄食久。
四十有五年,数为漕与守。慎事无纤瑕,收身养吾寿。
儿孙皆赏延,君恩诚已厚。朝廷新法度,利害喧众口。
纷驰使者车,必行无可否。嗟予力已疲,何以为父母。
不待老有请,连章至八九。君相惜其才,符竹今仍剖。
苏台古名邦,震泽当户牖。拜恩臣岂邀,客贺但挥手。
便道将径归,辞疾上印绶。家园瞰西湖,云月是邻友。
翛然一榻外,长物复何有。隐几悟僧禅,颓形若陵阜。
不学陶朱公,反为利端诱。不学陶渊明,区区爱琴酒。
文王如搜贤,肯弃渭川叟。行己无固必,资深逢左右。
重来作霖雨,一洗苍生垢。信哉孟轲氏,和任著伊柳。
独善名易灭,兼济垂不朽。噫嘻高鸿篇,在理或可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嶷嶷 nì nì
(1).幼小聪慧貌。《诗·大雅·生民》“克岐克嶷” 汉 郑玄 笺:“嶷,识也。其貌嶷嶷然,有所识别也。” 唐 韩愈 《原性》:“ 后稷 之生也,其母无灾。其始匍匐也,则岐岐然,嶷嶷然。”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乳下秀嶷嶷,椒蕃泣喤喤。” 林纾 《诰授光禄大夫郭公墓志铭》:“翎章墨綬,仲叔连軫;嶷嶷羣从,孙枝尤振。”
(2).高耸貌。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山嶷嶷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 宋 曾巩 《京师观音院新堂》诗:“駢罗嶷嶷三秀石,藂迸娟娟两脩竹。”
(3).形容道德高尚。《史记·五帝本纪》:“其色郁郁,其德嶷嶷。” 司马贞 索隐:“嶷嶷,德高也。” 宋 王安石 《主客郎中叔祖墓志铭》:“嶷嶷之节,因时乃发,曰黜予咎,匪仇予遏。” 清 姚鼐 《四川北道按察使鹿公墓志铭》:“公之在官,嶷嶷刚毅;公之在家,愉愉孝弟。”
(4).形容壮盛、威武。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诗之二:“王师嶷嶷,熊羆是式;衔勇韜力,日思予殛。” ——《漢語大詞典》
(2).高耸貌。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山嶷嶷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 宋 曾巩 《京师观音院新堂》诗:“駢罗嶷嶷三秀石,藂迸娟娟两脩竹。”
(3).形容道德高尚。《史记·五帝本纪》:“其色郁郁,其德嶷嶷。” 司马贞 索隐:“嶷嶷,德高也。” 宋 王安石 《主客郎中叔祖墓志铭》:“嶷嶷之节,因时乃发,曰黜予咎,匪仇予遏。” 清 姚鼐 《四川北道按察使鹿公墓志铭》:“公之在官,嶷嶷刚毅;公之在家,愉愉孝弟。”
(4).形容壮盛、威武。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诗之二:“王师嶷嶷,熊羆是式;衔勇韜力,日思予殛。” ——《漢語大詞典》
潭府 tán fǔ
(1).深渊。《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 李善 注:“曾,重也。 王逸 《楚辞》注曰:‘ 楚 人名渊曰潭府。’”
(2).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潭潭,深邃貌。后因以“潭府”尊称他人的居宅。《西游记》第四八回:“今日有缘得寓潭府。”《金瓶梅词话》第三六回:“学生们初会,不当深扰潭府。”《红楼梦》第三三回:“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 ——《漢語大詞典》
(2).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潭潭,深邃貌。后因以“潭府”尊称他人的居宅。《西游记》第四八回:“今日有缘得寓潭府。”《金瓶梅词话》第三六回:“学生们初会,不当深扰潭府。”《红楼梦》第三三回:“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 ——《漢語大詞典》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动-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称谓:➊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 姓。如汉代有公俭。
-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 雄性的。如:「公鸡」。
-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清誉(清譽)qīng yù
美好的名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诸葛厷 在西朝,少有清誉,为 王夷甫 所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小生久闻老和尚清誉,欲来座下听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倘是出去好好的嫁一个人呢,倒还罢了,只不要葬送到那不相干的地方去,那就有碍府上的清誉了。” ——《漢語大詞典》
比 bǐ《國語辭典》
比 [ bǐ ]
動- 較量。《文選·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文選·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 媲美。《三國演義·第三六回》:「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
- 依照、仿照。如:「比著葫蘆畫瓢」。《戰國策·齊策四》:「食之,比門下之客。」
- 用手勢摹擬動作。《紅樓夢·第二九回》:「因為寶姐姐要看獃雁,我比給他看,不想失了手。」
- 打譬喻。《紅樓夢·第三四回》:「別說多了,只拿前兒琪官的事比給你們聽。」
- 表示勝負結果的對比。如:「競賽結果為五比一。」
- 同類的兩量相除,求出前量為後量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以A:B或A/B表示。
- 《詩經》六義之一。即譬喻。《詩經·大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 事例。《禮記·王制》:「眾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漢·鄭玄·注:「已行故事曰比。」
- 比利時的簡稱。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比較程度、性狀的差別。如:「你有很多地方比我強。」
比 [ pí ]
- 參見「皋比 」條。
比 [ bì ]
動- 親近。《周禮·夏官·形方氏》:「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漢·鄭玄·注:「比,猶親也。」
- 緊靠、相並。如:「比肩而行」、「比鄰而居」、「櫛次鱗比」。
- 結黨營私。如:「朋比為奸」。《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最近、近來。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
- 及、等到。宋·岳飛〈良馬對〉:「比行百里,始奮迅。」《聊齋志異·卷二·陸判》:「比醒,則殘燭昏黃,鬼客已去。」
- 連連、屢屢。《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又比殺三趙王。」《漢書·卷五·景帝紀 》:「間者歲比不登,民多乏食。」
-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坎(☵)上。《易經·比卦·彖曰》:「比,吉也;比,輔也。」
- 古代地方組織名稱。五家為「比」。《周禮·地官·族師》:「五家為比,十家為聯。……使之相保相受。」
琼玖(瓊玖)qióng jiǔ
(1).琼和玖。泛指美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玖。” 毛 传:“琼、玖,玉名。”
(2).后世常用以美称礼物。 唐 钱起 《酬长孙绎蓝溪寄杏》诗:“芳馨来满袖,琼玖愿酬篇。” 元 朱晞颜 《拟〈古诗十九首〉》之一:“愿勗瓜李心,为君报琼玖。”
(3).喻冰雪。 宋 张孝祥 《忆秦娥·雪》词:“天花落,千林琼玖,满空鸞鶮。”《群音类选·椒觞记·师生讌雪》:“想仙姬摇珮 瀛洲 ,巧将紈素,剪成六出,纷纷琼玖,幻景果谁收。”
(4).喻贤才。 宋 叶适 《送陈彦群》诗:“雍容入儒雅,磨错见琼玖。” ——《漢語大詞典》
(2).后世常用以美称礼物。 唐 钱起 《酬长孙绎蓝溪寄杏》诗:“芳馨来满袖,琼玖愿酬篇。” 元 朱晞颜 《拟〈古诗十九首〉》之一:“愿勗瓜李心,为君报琼玖。”
(3).喻冰雪。 宋 张孝祥 《忆秦娥·雪》词:“天花落,千林琼玖,满空鸞鶮。”《群音类选·椒觞记·师生讌雪》:“想仙姬摇珮 瀛洲 ,巧将紈素,剪成六出,纷纷琼玖,幻景果谁收。”
(4).喻贤才。 宋 叶适 《送陈彦群》诗:“雍容入儒雅,磨错见琼玖。”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