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不须更续更生传,自有丰碑记肃雍。

周必大宋代〕《彭永州夫人挽词

梦虺端由庆阀钟,采萍来助大夫共。
化行闺壶衣无绿,行应箴图管有彤。
石窌方生汤沐邑,黄堈俄掩斧堂封。
不须更续更生传,自有丰碑记肃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须更续更生丰碑肃雍

不须(不須)bù xū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漢語大詞典》
更续(更續)gēng xù
(1).更换接续。《周礼·春官·巾东》:“岁时更续,共其币车。” 郑玄 注:“更,易其旧;续,续其不任用。”
(2).继续。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诗不必人人皆作》:“若一人先倡,而意已尽,则亦无庸更续。”  ——《漢語大詞典》
更生 gēng shēng
(1).新生;重新获得生命。《庄子·达生》:“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 郭象 注:“更生者,日新之谓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及至 秦王 ,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曰皇帝。主海内之政,坏诸侯之城,销其兵,铸以为钟虡,示不復用。元元黎民,得免於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唐 王梵志 《共受虚假身》诗:“死去虽更生,回来尽不记。”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罗中丞》:“上知之,改调 江西 ,公如获更生云。” 郑振铎 《桂公塘》:“当最后的一骑走过了时,人人都自贺更生。”
(2).菊花的别名。见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
再生,再起。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上以国步多阻艰,恐更生一 秦 。” 宋 苏轼 《乞常州居住表》:“岂敢復以迟暮为叹,更生侥覬之心。”《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 吉尔杭阿 亦以照会復之,于詰责之中,仍寓羈縻之意,以免更生他变。”  ——《漢語大詞典》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传 [ zhuàn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丰碑(豐碑)fēng bēi
(1).古代殡葬天子或诸侯,用以下棺的工具。《礼记·檀弓下》:“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 郑玄 注:“丰碑,斲大木为之,形如石碑,於槨前后四角树之,穿中於间,为鹿卢,下棺以縴绕。天子六縴四碑,前后各重鹿卢也。”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邑里萧索,宅惟荒凉;丰碑下柩,题凑迁丧。” 清 朱彝尊 《夜明木赋》:“如场之转碌碡,如縴之拽丰碑。”
(2).纪功颂德的高大石碑。《南史·王琳传》:“丰碑式树,时留堕泪之人。” 金 元好问 《读李状元朝宗禅林记》:“千字丰碑谁国手,百城降虏尽王臣。” 鲁迅 《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漢語大詞典》
记 ( 記 ) jì
记 [ jì ]
  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
  2. 把事物写下来:~录。~功。~者。
  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日~。大事~。
  4. 符号,标识(zhì):印~。标~。~号。
  5.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笺~。
  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
  7.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耳光。
肃雍(肅雝)sù yōng
亦作“ 肃雍 ”。亦作“ 肃邕 ”。
(1).庄严雍容,整齐和谐。形容祭祀时的气氛和乐声。《诗·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 毛 传:“肃,敬;雝,和。”《汉书·刘向传》引作“肃雍显相”。《诗·周颂·有瞽》:“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先祖是听。”《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唐禅社首乐章》:“乐以平志,礼以和容,上帝临我,云胡肃邕。” 宋 司马光 《瞻彼南山诗》:“自堂徂庭,上下肃雍,靡有不恭。”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二:“上帝高居儼肃雍,中书退食敢从容。”
(2).《诗·召南·何彼襛矣》:“曷不肃雝,王姬之车。”原指行车之貌。《诗序》则谓:“《何彼襛矣》,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於诸侯,车服不繫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雝之德也。”后因以“肃雝”为称颂妇德之辞。《后汉书·皇后纪序》:“所以能述宣阴化,修成内则,闺房肃雍,险謁不行也。” 南朝 梁 刘潜 《为王仪同谢国姻启》:“荆布陋饰,已膺凡奬;负薪微胤,復降肃邕。” 宋 沈遘 《中书祭秦国夫人》:“惟灵孝友肃雝,慈祥温惠。” 明 屠隆 《昙花记·法眷聚会》:“其妻 房氏 理家戢众,门户肃雍;相夫奉姑,妇道无缺。” 清 袁枚 《新齐谐·医妒》:“一月之间, 马氏 家政肃雍,内外无间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