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遂性休称疾,子弟能官各受词。
窦常〔唐代〕《奉贺太保岐公承恩致政》
君为宫保及清时,冠盖初闲拜武迟。五色诏中宣九德,
百僚班外置三师。山泉遂性休称疾,子弟能官各受词。
不学铸金思范蠡,乞言犹许上丹墀。
百僚班外置三师。山泉遂性休称疾,子弟能官各受词。
不学铸金思范蠡,乞言犹许上丹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山泉 shān quán
(1).山中泉水。 唐 朱庆余 《山居》诗:“山泉共鹿饮,林果让僧尝。”
(2).犹山水。指山水风景。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朋情以鬱陶,春物方駘荡。安得凌风翰,聊恣山泉赏。” 隋 卢思道 《上巳禊饮》诗:“山泉好风日,城市厌嚣尘。” ——《漢語大詞典》
(2).犹山水。指山水风景。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朋情以鬱陶,春物方駘荡。安得凌风翰,聊恣山泉赏。” 隋 卢思道 《上巳禊饮》诗:“山泉好风日,城市厌嚣尘。” ——《漢語大詞典》
遂性 suì xìng
(1).顺应本性。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然松柏之生,各以良殖遂性。”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非直饮食遂性,舒适自在,至於粪溺,自然一处,不须扫除。” 宋 沈遘 《谢赐历日表》:“凡四海之广,莫不受制於庭;而羣生之微,一皆遂性於下。”
(2).顺适性情。 南朝 宋 鲍照 《答客诗》:“专求遂性乐,不计缉名期。”《陈书·后主纪论》:“仁义利物而道远,嗜欲遂性而便身。” 唐 王毂 《赠苍溪王明府》诗:“水云真遂性,龟鹤足齐年。” ——《漢語大詞典》
(2).顺适性情。 南朝 宋 鲍照 《答客诗》:“专求遂性乐,不计缉名期。”《陈书·后主纪论》:“仁义利物而道远,嗜欲遂性而便身。” 唐 王毂 《赠苍溪王明府》诗:“水云真遂性,龟鹤足齐年。” ——《漢語大詞典》
休 xiū/xǔ《國語辭典》
休 [ xiū ]
動- 歇息。如:「休養」、「休憩」。《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息。」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行者休於樹。」
- 停歇、終止。如:「休會」、「休學」。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蕭·香冷金猊〉詞:「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水滸傳·第五一回》:「若孩兒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 辭退官職、工作。如:「退休」。唐·杜甫〈旅夜書懷〉詩:「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唐·白居易〈自問〉詩:「宦途氣味已諳盡,五十不休何日休?」
- 丈夫主動向妻子解除婚約。《水滸傳·第八回》:「我不曾有半些兒點汙,如何把我休了?」《紅樓夢·第六八回》:「如今指名提我,要休我。」
- 喜悅、快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休。」《新唐書·卷九六·杜如晦傳》:「休戚與我均,何所避?」
- 不要、不可。如:「休想」、「休問」。唐·杜甫〈戲贈友〉詩二首之二:「勸君休歎恨,未必不為福。」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這的是兜率宮,休猜做了離恨天。」
- 美好。如:「休兆」、「休德」。唐·柳宗元〈與邕州李域中丞論陸卓啟〉:「累仕所至,必有休聲。」
- 福祿、吉慶。《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以禮承天之休。」《戰國策·魏策四》:「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 姓。漢封楚元王之子為休侯,後以邑為氏。
- 用於句尾,相當於「罷」、「了」。宋·李清照〈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詞:「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宋·呂勝己〈南鄉子·斗笠棹扁舟〉詞:「笑道漁翁太拙休。」
休 [ xiǔ ]
- 參見「休屠 」條。
休 [ xǔ ]
動- 使溫暖。《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末,蹙於腦而休於氣。」通「煦」。
- 發出痛念、憐惜的聲音。《左傳·昭公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三國志·卷十四·魏書·蔣濟傳》:「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
称疾(稱疾)chēng jí
称病。《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今者 张唐 欲称疾不肯行, 甘罗 説而行之。”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至於 司马长卿 称疾避事,以著书为务。”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丁酉,吏部尚书平章事 郑珣瑜 称疾去位。” 严复 《戊戌八月感事》诗:“伏尸名士贱,称疾詔书哀。” ——《漢語大詞典》
子弟 zǐ dì
(1).子与弟。对父兄而言。亦泛指子侄辈。《左传·襄公八年》:“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孟子·梁惠王下》:“今 燕 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於水火之中也,簞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係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其后更用 主父偃 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 汉 为定制封号,輒别属 汉 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问诸子姪:‘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谁知他却生就一副聪明,人家请了先生教子弟读书,他在旁边听了,便都记得。”
(2).泛指年轻后辈。《荀子·非十二子》:“遇长则修子弟之义。”《史记·货殖列传》:“夫 吴 自 闔庐 、 春申 、 王濞 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 章山 之铜, 三江 、 五湖 之利,亦 江 东一都会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今闻其乃发军兴制,惊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皆非陛下之意也。” 唐 韩愈 《送何坚序》:“ 坚 道州 人, 道 之守 阳公 贤也…… 坚 为民, 坚 又贤也。 湖南 得 道 为属, 道 得 坚 为民。 坚 归唱其州之父老子弟服 阳公 之令。” 巴金 《秋》三:“全是这样的子弟,所谓诗礼人家、书香人家还有什么希望?”
(3).指从军者,兵丁。《史记·淮阴侯列传》:“且 三秦 王为 秦 将,将 秦 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汉书·韩安国传》:“今以陛下之威,海内为一,天下同任,又遣子弟乘边守塞,转粟輓输,以为之备,然 匈奴 侵盗不已者,无它,以不恐之故耳。” 唐 元稹 《授王播中书侍郎平章事兼盐铁使制》:“昔 萧何 用新造之 汉 ,而能调发子弟,完补败亡,使 关 东粮馈不絶者,以其尽得 秦 之图籍,而周知其众寡也。”《三国志平话》卷上:“ 长沙 子弟最为先, 长沙 太守 孙坚 先到关前。”
(4).谓风流子弟,多指嫖客。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我这门户人家,巴不得接着子弟,就是钱龙入门。”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相公,你不思进取功名,只要上花臺做子弟有什么好处?”《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常言道:‘妓爱俏,妈爱钞。’所以子弟行中,有了 潘安 般貌, 邓通 般钱,自然上和下睦。”
(5).旧指戏曲艺人。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 高力士 ,你快传旨排宴,梨园子弟奏乐,寡人消遣咱。”《金瓶梅词话》第三六回:“ 安进士 问:‘你们是那里子弟?’ 苟子孝 道:‘小的都是 苏州 人。’ 安进士 道:‘你等先粧扮了,来唱个我们听。’四个戏子下边粧扮去了。” 清 李渔 《比目鱼·荣发》:“此番去祭 晏公 ,也该做一本神戏。只怕乡村地面,叫不出子弟来,却怎么处?”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年轻后辈。《荀子·非十二子》:“遇长则修子弟之义。”《史记·货殖列传》:“夫 吴 自 闔庐 、 春申 、 王濞 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 章山 之铜, 三江 、 五湖 之利,亦 江 东一都会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今闻其乃发军兴制,惊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皆非陛下之意也。” 唐 韩愈 《送何坚序》:“ 坚 道州 人, 道 之守 阳公 贤也…… 坚 为民, 坚 又贤也。 湖南 得 道 为属, 道 得 坚 为民。 坚 归唱其州之父老子弟服 阳公 之令。” 巴金 《秋》三:“全是这样的子弟,所谓诗礼人家、书香人家还有什么希望?”
(3).指从军者,兵丁。《史记·淮阴侯列传》:“且 三秦 王为 秦 将,将 秦 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汉书·韩安国传》:“今以陛下之威,海内为一,天下同任,又遣子弟乘边守塞,转粟輓输,以为之备,然 匈奴 侵盗不已者,无它,以不恐之故耳。” 唐 元稹 《授王播中书侍郎平章事兼盐铁使制》:“昔 萧何 用新造之 汉 ,而能调发子弟,完补败亡,使 关 东粮馈不絶者,以其尽得 秦 之图籍,而周知其众寡也。”《三国志平话》卷上:“ 长沙 子弟最为先, 长沙 太守 孙坚 先到关前。”
(4).谓风流子弟,多指嫖客。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我这门户人家,巴不得接着子弟,就是钱龙入门。”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相公,你不思进取功名,只要上花臺做子弟有什么好处?”《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常言道:‘妓爱俏,妈爱钞。’所以子弟行中,有了 潘安 般貌, 邓通 般钱,自然上和下睦。”
(5).旧指戏曲艺人。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 高力士 ,你快传旨排宴,梨园子弟奏乐,寡人消遣咱。”《金瓶梅词话》第三六回:“ 安进士 问:‘你们是那里子弟?’ 苟子孝 道:‘小的都是 苏州 人。’ 安进士 道:‘你等先粧扮了,来唱个我们听。’四个戏子下边粧扮去了。” 清 李渔 《比目鱼·荣发》:“此番去祭 晏公 ,也该做一本神戏。只怕乡村地面,叫不出子弟来,却怎么处?” ——《漢語大詞典》
能官 néng guān
善于为官;能干的官。语出《国语·晋语四》:“ 先且居 之佐军也善,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 唐 岑参 《凤翔府行军送程使君赴成州》诗:“拜命时人羡,能官圣主闻。”《宋史·刘敞传》:“ 吴充 以典礼得罪, 冯京 救之,亦罢近职。 敞 因对极论之。帝曰:‘ 充 能官, 京 亦无他,中书恶其太直,不相容耳。’” ——《漢語大詞典》
各 gè/gě《國語辭典》
各 [ gè ]
代- 指代一定群体中的不同个体本身。如:「各自」。《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 每。如:「各个」。《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令外国客遍观各仓库府藏之积。」
受词(受詞)shòu cí
见“ 受辞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