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耸风俗,岂必效羁牵。
威凤翔紫气,孤云出寥天。奇采与幽姿,缥缈皆自然。
尝闻陶唐氏,亦有巢由全。以此耸风俗,岂必效羁牵。
大君遂群方,左史蹈前贤。振衣去朝市,赐告归林泉。
滑和固难久,循性得所便。有名皆畏途,无事乃真筌。
旧壑穷杳窕,新潭漾沦涟。岩花落又开,山月缺复圆。
轻策逗萝径,幅巾凌翠烟。机闲鱼鸟狎,体和芝朮鲜。
四皓本违难,二疏犹待年。况今寰海清,复此鬓发玄。
顾惭缨上尘,未绝区中缘。齐竽终自退,心寄嵩峰巅。
尝闻陶唐氏,亦有巢由全。以此耸风俗,岂必效羁牵。
大君遂群方,左史蹈前贤。振衣去朝市,赐告归林泉。
滑和固难久,循性得所便。有名皆畏途,无事乃真筌。
旧壑穷杳窕,新潭漾沦涟。岩花落又开,山月缺复圆。
轻策逗萝径,幅巾凌翠烟。机闲鱼鸟狎,体和芝朮鲜。
四皓本违难,二疏犹待年。况今寰海清,复此鬓发玄。
顾惭缨上尘,未绝区中缘。齐竽终自退,心寄嵩峰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以此 yǐ cǐ
(1).犹言用这,拿这。《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君因谓 武侯 曰:‘试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 刘大白 《小鸟之群》:“如果枷锁镣铐,是一种荣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骄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当是时,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刚为柔, 朱家 亦以此名闻当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 ——《漢語大詞典》
(2).因此。《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当是时,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刚为柔, 朱家 亦以此名闻当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 ——《漢語大詞典》
耸 ( 聳 ) sǒng
耸 [ sǒng ]
- 高起,直立:高~入云。~立。~拔。~峙。
- 惊动:~动。~人听闻。
- 聋:~昧(又聋又瞎,引申为昏聩)。
风俗(風俗)fēng sú
(1).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宋 司马光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献开府太师》之四:“ 洛阳 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 巴金 《灭亡》第八章:“她们问我 中国 底风俗,我也略略说了一点,又常常惹起她们发笑。”
(2).指民间歌谣。《史记·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漢語大詞典》
(2).指民间歌谣。《史记·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漢語大詞典》
岂必(豈必)qǐ bì
犹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清 顾樵 《秋夜柬顾茂伦》诗:“哀乐境所遇,岂必 雍门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岂必面目同员方!” ——《漢語大詞典》
效 xiào《國語辭典》
效 [ xiào ]
动- 摹仿。如:「东施效颦」、「上行下效」。唐·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 效穷途之哭?」
- 致送、奉献。如:「效劳」、「效力」、「效忠」。《韩非子·五蠹》:「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 功用。如:「功效」、「药效」、「见效」。《淮南子·修务》:「夫圣人之心,日夜不忘于欲利人,其泽之所及者,效亦大矣。」《红楼梦·第一一回》:「今日头眩的略好些,别的仍不见怎么样大见效。」
- 征验。《淮南子·修务》:「哭者,悲之效也。」汉·王充《论衡·雷虚》:「夫论雷之为火有五验,言雷为天怒无一效。」
羁牵(羈牽)jī qiān
羁绊牵制。《后汉书·申屠蟠传》:“今 潁川 荀爽 载病在道, 北海 郑玄 北面受署。彼岂乐羈牵哉,知时不可逸豫也。”《旧唐书·裴度传》:“恐臣统率诸道,或有成功,进退皆受羈牵,意见悉遭蔽塞。” 清 刘大櫆 《与左君书》:“即欲担囊往从之游,而事故羈牵,不获如志。”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