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夜夜愁君辽海外,

刘元淑唐代〕《杂曲歌辞。妾薄命

自从离别守空闺,遥闻征战起云梯。夜夜愁君辽海外,
年年弃妾渭桥西。阳春白日照空暖,紫燕衔花向庭满。
彩鸾琴里怨声多,飞鹊镜前妆梳断。谁家夫婿不从征,
应是渔阳别有情。莫道红颜燕地少,家家还似洛阳城。
且逐新人殊未归,还令秋至夜霜飞。北斗星前横度雁,
南楼月下捣寒衣。夜深闻雁肠欲绝,独坐缝衣灯又灭。
暗啼罗帐空自怜,梦度阳关向谁说。每怜容貌宛如神,
如何薄命不胜人。愿君朝夕燕山至,好作明年杨柳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夜夜辽海

夜夜 yè yè
每夜。例如:他和祖母夏天夜夜在这里纳凉;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例如:夜夜不得息。  ——《漢語大詞典》
愁 chóu《國語辭典》

愁 [ chóu ]

  1. 忧伤的心绪。如:「离愁」、「乡愁」。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 忧虑、悲伤。如:「不愁吃穿」。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忧伤的、惨淡的。如:「愁绪」、「愁眉苦脸」、「愁云惨雾」。唐·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诗:「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辽海(遼海)liáo hǎi
(1). 辽 东。泛指 辽河 以东沿海地区。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虽 园綺 之栖 商洛 , 管寧 之默 辽 海,方之於 秀 ( 譙秀 ),殆无以过。”《魏书·库莫奚传》:“及开 辽 海,置戍 和龙 ,诸夷震惧,各献方物。” 唐 贾至 《燕歌行》:“ 隋 家昔为天下宰,穷兵黷武征 辽海 。” 明 陈宗之 《汉道》诗:“ 管寧 栖 辽 海, 田畴 隐 无终 。”
(2).指 渤海 辽东湾 。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四:“云帆转 辽 海,稉稻来 东吴 。” 仇兆鳌 注:“《北史·来护儿传》:‘ 辽 东之役, 护儿 率楼船指沧海,入自 浿水 。’时 护儿 从 江都 进兵,则当出 成山 大洋,转 登莱 ,向 辽海 也。” 明 冯梦龙 《女丈夫·登楼沥酒》:“ 辽海 风涛,一片壮心回首,把前程缴付封侯。”  ——《漢語大詞典》
外 wài《國語辭典》

外 [ wài ]

  1. 不属于某一定的范围内均称为「外」。相对于「内」而言。如:「内外」、「门外」、「屋外」。
  2. 特指外国。如:「古今中外」、「对外贸易」。
  3. 戏曲中的脚色名称,多扮演老年男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出》:「外扮沈公宪,净扮张燕筑,小旦扮寇白门,丑扮郑妥娘同上。」也称为「老外」。
  1. 非自己所在或所属的。如:「外币」、「外地」、「外族」。
  2. 母亲、出嫁的姊妹、女儿家的亲戚称为「外」。如:「外祖父」、「外甥」、「外孙」。
  3. 别的、其他的。如:「外一章」、「外一首」。《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
  4. 不是正式的。如:「外号」、「外史」。
  1. 疏远。《易经·否卦·彖曰》:「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荀子·王霸》:「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
  2. 处于……之外。《国语·晋语六》:「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
  3. 背叛。《管子·版法》:「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