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闭在长门者,
李端〔唐代〕《杂曲歌辞。妾薄命三首》
忆妾初嫁君,花鬟如绿云。回灯入绮帐,对面脱罗裙。
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
一从失恩意,转觉身憔悴。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
新人莫恃新,秋至会无春。从来闭在长门者,
必是宫中第一人。
玉垒城边争走马,铜蹄市里共乘舟。鸣环动佩思无尽,
掩袖低巾泪不流。畴昔将歌邀客醉,如今欲舞对君羞。
忍怀贱妾平生曲,独上襄阳旧酒楼。
自从君弃妾,憔悴不羞人。惟馀坏粉泪,未免映衫匀。
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
一从失恩意,转觉身憔悴。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
新人莫恃新,秋至会无春。从来闭在长门者,
必是宫中第一人。
玉垒城边争走马,铜蹄市里共乘舟。鸣环动佩思无尽,
掩袖低巾泪不流。畴昔将歌邀客醉,如今欲舞对君羞。
忍怀贱妾平生曲,独上襄阳旧酒楼。
自从君弃妾,憔悴不羞人。惟馀坏粉泪,未免映衫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从来(從來)cóng lái
(1).亦作“ 从徠 ”。来路;由来;来源。《逸周书·大武》:“五虞:一鼓走疑,二备从来,三佐车举旗,四采虞人谋,五后动捻之。” 朱右曾 注:“备从来,防其断我归路。”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 佐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至再三,叟忽怒叱曰:‘年少子,乃敢相逼!吾岂盗贼椎埋者耶?何必知从来!’”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香山寺》:“ 来青轩 在佛殿东,所从来久,其匾额则今上宸翰也。” 鲁迅 《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一到 广州 ,我觉得比我所从来的 厦门 丰富得多的,是电影,而且大半是‘国片’,有古装的,有时装的。”
(2).历来;向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元氏 之世,在 洛京 时,有一才学重臣,新得《史记音》,而颇紕谬,误反‘顓頊’字,頊当为许録反,错作许缘反,遂为朝士言:‘从来谬音“专旭”,当音“专翾”耳。’” 明 张居正 《文华殿论奏》:“此地从来多荒少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至于两妻并立,则从来无一相得者,亦从来无一相安者。” 张天翼 《温柔制造者》:“我从来没对你随便过。”
(3).从前;原来。 唐 贾岛 《过京索先生坟》诗:“从来有恨君多哭,今日何人更哭君” 唐 归仁 《题楚庙》诗:“羞容难更返 江 东,谁问从来百战功?”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奴深谢公公,便相允诺,从来的深恩怎敢忘却?” ——《漢語大詞典》
(2).历来;向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元氏 之世,在 洛京 时,有一才学重臣,新得《史记音》,而颇紕谬,误反‘顓頊’字,頊当为许録反,错作许缘反,遂为朝士言:‘从来谬音“专旭”,当音“专翾”耳。’” 明 张居正 《文华殿论奏》:“此地从来多荒少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至于两妻并立,则从来无一相得者,亦从来无一相安者。” 张天翼 《温柔制造者》:“我从来没对你随便过。”
(3).从前;原来。 唐 贾岛 《过京索先生坟》诗:“从来有恨君多哭,今日何人更哭君” 唐 归仁 《题楚庙》诗:“羞容难更返 江 东,谁问从来百战功?”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奴深谢公公,便相允诺,从来的深恩怎敢忘却?” ——《漢語大詞典》
闭 ( 閉 ) bì
闭 [ bì ]
- 关,合:封~。~门。~合。~关锁国。~门思过。~月羞花。
- 结束,停止:~会。~幕。~市。
- 堵塞,不通:~气。~塞(sè)。
- 姓。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长门(長門)cháng mén
汉 宫名。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序:“ 孝武皇帝 陈皇后 时得幸,颇妒,别在 长门宫 ,愁闷悲思。闻 蜀郡 成都 司马相如 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 相如 、 文君 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 相如 为文以悟主上, 陈皇后 復得亲幸。”后以“长门”借指失宠女子居住的寂寥凄清的宫院。 唐 杜牧 《长安夜月》诗:“独有 长门 里,蛾眉对晓晴。” 宋 辛弃疾 《摸鱼儿·淳熙己亥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词:“ 长门 事,準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妬。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天雨花》第二一回:“你四人身入 长门 ,红颜薄命。”参见“ 长门怨 ”。 ——《漢語大詞典》
者 zhě《國語辭典》
者 [ zhě ]
代-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記者」、「作者」。《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 指示形容詞。同「這 」。多用於古詩詞中。宋·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詞:「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表比擬。相當於「的樣子」。《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已而相泣,旁 若無人者。」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