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三峰 sān fēng
(1).三山峰。指 华山 之 莲花 、 毛女 、 松桧 三山峰。 唐 陶翰 《望太华赠卢司仓》诗:“行吏到 西华 ,乃观三峰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泪添九曲 黄河 溢,恨压三峰 华岳 低。”
(2).三山峰。指 江苏 三茅山 之 大茅 、 中茅 、 小茅 三山峰。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二:“大小三峰次 九华 ,灵踪今尽属 何 家。”
(3). 华州 之代称。《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鑾驾在三峰,天同地不同。” 前蜀 韦庄 《秦妇吟》:“明朝晓至三峰路,百万人家无一户。” ——《漢語大詞典》
(2).三山峰。指 江苏 三茅山 之 大茅 、 中茅 、 小茅 三山峰。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二:“大小三峰次 九华 ,灵踪今尽属 何 家。”
(3). 华州 之代称。《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鑾驾在三峰,天同地不同。” 前蜀 韦庄 《秦妇吟》:“明朝晓至三峰路,百万人家无一户。” ——《漢語大詞典》
西面
唐 张籍 送韦评事归华阴 三峰西面住,出见世人稀。
唐 韦庄 夜雪泛舟游南溪 大江西面小溪斜,入竹穿松似若耶。 ——《骈字类编》
唐 韦庄 夜雪泛舟游南溪 大江西面小溪斜,入竹穿松似若耶。 ——《骈字类编》
住 zhù《國語辭典》
住 [ zhù ]
動- 長期居留。如:「我住在臺北市。」唐·崔顥〈長干曲〉四首之一:「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 歇宿。如:「借住一宿」。
- 停止。如:「住手」、「住口」。《紅樓夢·第七回》:「只見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圍棋。周瑞家的將花送上,說明緣故。他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謝。」
- 表示牢固或穩當。如:「記住」、「拿住」、「站住」。《紅樓夢·第三三回》:「賈政還欲打時,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
- 表示停頓或靜止。如:「愣住了」、「呆住了」。
出见(出見)chū jiàn
出现。《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夷》:“ 青蛉县 禺同山 有碧鷄金马,光景时时出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黿转入深渊,其后时时出见。”
出来相见。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竇仪 ﹞至 宋太祖 登极犹在翰林。忽一日宣召入禁闈中顾问事,行至屏障间,覘见 太祖 衩衣,潜身却退。中官谓曰:‘官家坐多时,请出见。’” ——《漢語大詞典》
出来相见。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竇仪 ﹞至 宋太祖 登极犹在翰林。忽一日宣召入禁闈中顾问事,行至屏障间,覘见 太祖 衩衣,潜身却退。中官谓曰:‘官家坐多时,请出见。’” ——《漢語大詞典》
世人 shì rén
(1).世间的人;一般的人。《楚辞·渔父》:“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唐 李颀 《古行路难》诗:“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隳肝惟恐后。”《红楼梦》第五二回:“世人都説,世人都信,独老祖宗不当説,不当信。”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 牛教授 若是肯就职,那就即使是出于不得已,也会被世人笑骂。”
(2).指未出家的世俗之人,与“僧侣”相对。《无量寿经》卷下:“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 ——《漢語大詞典》
(2).指未出家的世俗之人,与“僧侣”相对。《无量寿经》卷下:“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 ——《漢語大詞典》
稀 xī《國語辭典》
稀 [ xī ]
形- 疏、不密。如:「地廣人稀」。《文選·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 少、不多。如:「稀罕」、「稀有動物」。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不濃、不稠。如:「稀薄」、「稀飯」、「和稀泥」。宋·蘇軾〈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二絕〉之二:「火冷餳稀杏粥稠,青裙縞袂餉田頭。」
- 隱約、不清楚。唐·韓愈〈山石〉詩:「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 很、甚。如:「稀爛」、「稀鬆平常」。《老殘遊記·第八回》:「我這隻腳還是稀軟稀軟,立不起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那稀髒的,人家外國人的輪船肯裝麼?」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