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高楼夏亦寒,山重水阔接长安。
许浑〔唐代〕《和崔大夫新广北楼登眺》
北望高楼夏亦寒,山重水阔接长安。修梁暗换丹楹小,
疏牖全开彩槛宽。风卷浮云披睥睨,露凉明月坠阑干。
庾公恋阙怀乡处,目送归帆下远滩。
疏牖全开彩槛宽。风卷浮云披睥睨,露凉明月坠阑干。
庾公恋阙怀乡处,目送归帆下远滩。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北望
唐 杜甫 送裴五赴东川 东行应暂别,北望苦销魂。
唐 韦应物 行宽禅师院 北望极长廊,斜扉映丛竹。
唐 柳宗元 构法华寺西亭 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
宋 杨万里 晓过皂口岭 何时上到梅花岭,北望螺峰半点苍。
元 元淮 秋江远兴 移舟买酒近菰蒲,北望扬州有若无。
元 元好问 出京 春风不剪垂杨断,系尽行人北望心。 ——《骈字类编》
唐 韦应物 行宽禅师院 北望极长廊,斜扉映丛竹。
唐 柳宗元 构法华寺西亭 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
宋 杨万里 晓过皂口岭 何时上到梅花岭,北望螺峰半点苍。
元 元淮 秋江远兴 移舟买酒近菰蒲,北望扬州有若无。
元 元好问 出京 春风不剪垂杨断,系尽行人北望心。 ——《骈字类编》
高楼 gāo lóu
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整理自网络》
夏 xià《國語辭典》
夏 [ xià ]
名- 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农历指立夏至立秋的时期。一般而言气温较热,若以北半球气候而论,大概指从五月或六月至八月或九月的期间。如:「炎夏」、「盛夏」。
- 泛指中国。如:「华夏」。《书经·舜典》:「蛮夷猾夏。」
- 五彩的颜色。《周礼·天官·染人》:「秋染夏。」汉·郑玄·注:「染夏者,染五色。」
- 高大的房屋。《楚辞·王襃·九怀·陶壅》:「息阳城兮广夏,衰色罔兮中怠。」通「厦」。
- 朝代名。参见「夏朝 」条。
- 姓。如汉代有夏牟。
- 高大。《诗经·秦风·权舆》:「于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
夏 [ jiǎ ]
- 参见「夏楚 」条。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形-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山重
唐 雍陶 蜀中战后感事 蜀道英灵地,山重水又回。
唐 许浑 和崔大夫新广北楼登眺 北望高楼夏亦寒,山重水阔接长安。
金 高廷玉 道出平州寒食忆家 山重水复人千里,月苦风酸雁一声。 ——《骈字类编》
唐 许浑 和崔大夫新广北楼登眺 北望高楼夏亦寒,山重水阔接长安。
金 高廷玉 道出平州寒食忆家 山重水复人千里,月苦风酸雁一声。 ——《骈字类编》
水阔(水阔)
唐 王建 扬州寻张籍不见 西江水阔吴山远,却打船头向北行。
唐 李绅 过荆门 荆江水阔烟波转,荆门路绕山葱茜。
唐 雍陶 送客不及 水阔江天两不分,行人两处更相闻。
唐 杜牧 寄湘中友人 西陵水阔鱼难到,南国路遥书未回。
唐 司空图 自河西归山二首 其二 水阔风惊去路危,孤舟欲上更迟迟。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五首 其五 太和琴暖发南薰,水阔风高得细闻。 ——《骈字类编》
唐 李绅 过荆门 荆江水阔烟波转,荆门路绕山葱茜。
唐 雍陶 送客不及 水阔江天两不分,行人两处更相闻。
唐 杜牧 寄湘中友人 西陵水阔鱼难到,南国路遥书未回。
唐 司空图 自河西归山二首 其二 水阔风惊去路危,孤舟欲上更迟迟。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五首 其五 太和琴暖发南薰,水阔风高得细闻。 ——《骈字类编》
接 jiē《國語辭典》
接 [ jiē ]
动- 交合、相触。如:「交头接耳」、「短兵相接」、「四目相接」。《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交际、招待。如:「迎接」、「接待」。《孟子·万章下》:「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 收、受。如:「接纳」、「接电话」、「接到来信」。
- 承受、托住。如:「接招」、「接住他投来的球。」《三国演义·第一七回》:「遂自下马接土填坑。」
- 连续、连接。如:「接续」、「接骨」、「接枝」、「接电线」、「上气不接下气」。
- 替换使延续。如:「接替」、「接班」、「接棒」、「接力赛」。
- 姓。如汉代有接昕。
长安(長安)cháng ān
(1).古都城名。 汉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东汉 献帝 初、 西晋 愍帝 、 前赵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汉 末绿林、赤眉, 唐 末 黄巢 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汉 城筑于 惠帝 时,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时,号 大兴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东、南、西一带。 唐 末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晋 家南渡日,此地旧 长安 。”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淳熙八年》:“雪却甚好,但恐 长安 有贫者。” 清 龚自珍 《同年冯文江索诗赠行》:“ 冯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挟策 长安 游。” ——《漢語大詞典》
(2). 唐 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晋 家南渡日,此地旧 长安 。”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淳熙八年》:“雪却甚好,但恐 长安 有贫者。” 清 龚自珍 《同年冯文江索诗赠行》:“ 冯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挟策 长安 游。”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