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谩 ( 謾 ) mán
谩 [ mán ]
- ◎ 欺骗,欺诳,蒙蔽:~欺。~语。~诞。~天~地。
留 liú《國語辭典》
留 [ liú ]
动- 停止。《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可疾去矣,慎毋留!」《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北救赵,至安阳,留不进。」
- 不使离开。如:「慰留」。《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三国演义·第八二回》:「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
- 保存、保留。如:「留余地」、「留胡子」。《墨子·非儒下》:「于是厚其礼,留其封,敬见而不问其道。」
- 遗下。如:「遗留」、「祖先留下丰富的遗产。」
- 注意。如:「留心」、「留意」、「留神」。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莼鲈(莼鲈)
唐 殷文圭 玉仙道中 莼鲈方美别吴江,笔阵诗魔两未降。
宋 苏轼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宋 秦观 次韵答米元章 花鸟空撩我,莼鲈正属君。
宋 范成大 过平望 鸡犬各村落,莼鲈近江乡。
宋 刘克庄 送项使君季约二首 其二 琴鹤均为赘,莼鲈颇切身。
宋 薛季宣 读邸报二首 其二 不将魂梦到,反是忆莼鲈。
金 王元粹 襄阳七绝句 其二 江东莼鲈亦何好,能令张翰称达人。
金 朱自牧 和郭仲荣郡城秋望 回首客魂招不得,莼鲈归兴满江东。
元 卢琦 惠安道中 莼鲈频有梦,鸿雁久无书。
元 张养浩 田居自和二首 其一 托意莼鲈归故里,始知张翰是英雄。
元 安熙 冬日有怀忆故人 江上莼鲈君自适,山中泉石我徒劳。
元 马祖常 送史正翁经历之嘉兴 莼鲈随俸入,桑苧接田肥。
元 柳贯 三月十日观南安赵使君所藏书画古器物 梦载鸱夷浮浩渺,此兴初不缘莼鲈。
元 杨维桢 夜坐 候虫先报砧声近,不待莼鲈忆故乡。 ——《骈字类编》
宋 苏轼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宋 秦观 次韵答米元章 花鸟空撩我,莼鲈正属君。
宋 范成大 过平望 鸡犬各村落,莼鲈近江乡。
宋 刘克庄 送项使君季约二首 其二 琴鹤均为赘,莼鲈颇切身。
宋 薛季宣 读邸报二首 其二 不将魂梦到,反是忆莼鲈。
金 王元粹 襄阳七绝句 其二 江东莼鲈亦何好,能令张翰称达人。
金 朱自牧 和郭仲荣郡城秋望 回首客魂招不得,莼鲈归兴满江东。
元 卢琦 惠安道中 莼鲈频有梦,鸿雁久无书。
元 张养浩 田居自和二首 其一 托意莼鲈归故里,始知张翰是英雄。
元 安熙 冬日有怀忆故人 江上莼鲈君自适,山中泉石我徒劳。
元 马祖常 送史正翁经历之嘉兴 莼鲈随俸入,桑苧接田肥。
元 柳贯 三月十日观南安赵使君所藏书画古器物 梦载鸱夷浮浩渺,此兴初不缘莼鲈。
元 杨维桢 夜坐 候虫先报砧声近,不待莼鲈忆故乡。 ——《骈字类编》
依旧(依舊)yī jiù
照旧。《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 天监 元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时年幼,依旧居内。” 唐 赵璜 《题七夕图》诗:“明年七月重相见,依旧高悬织女图。” 清 孙枝蔚 《避乱赠刘二含哲》诗:“桂花依旧身无恙,听説 长安 血似池。” 茅盾 《色盲》:“虽然依旧是多事之秋,但空气是不热。”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