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密 mì《國語辭典》
密 [ mì ]
形- 不稀疏的。如:「稠密」、「綿密」、「濃密」。
- 不宣露的。如:「隱密」、「密函」、「密令」。《易經·繫辭上》:「幾事不密則害成。」
- 暱近的、親近的。如:「親密」、「密友」。
- 細微周到。如:「細密」、「周密」、「嚴密」。
- 隱藏不公開的事。如:「保密」、「祕密」、「機密」。
- 姓。如漢代有密忠。
- 暗中。如:「密報」、「密告」、「密訪」。
叶 ( 葉 ) yè/xié《國語辭典》
- 「協 」的異體字。
因 yīn《國語辭典》
因 [ yīn ]
动- 凭借、依据、利用。如:「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金史·卷七七·宗弼传》:「宗弼乃因老鹳河故道开三十里通秦淮,一日一夜而成。」
- 承袭、沿袭。如:「因袭」。《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 增添、积累。《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史记·卷三○·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 原由、缘故。如:「起因」、「诱因」、「原因」、「成因」、「事出有因」、「前因后果」。
- 经由、透过。《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 由于。如:「因公出差」、「因事请假」。唐·李白〈崔秋浦柳少府〉诗:「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
- 乘、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此天之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 于是、从而。《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镜花缘·第四八回》:「惜湮没无闻,而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
- 就、乃。《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裁 cái《國語辭典》
裁 [ cái ]
动- 用刀剪等把纸或布割裂、剪开。如:「裁布」、「裁纸」。《说文解字·衣部》:「裁,制衣也。」《南齐书·卷三二·张岱传》:「恕未闲从政,美锦不宜滥裁。」
- 缝制。《文选·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 削减。如:「裁军」、「裁员」。《红楼梦·第三六回》:「如今说因为袭人是宝玉 的人,裁了这一两银子,断乎使不得。」
- 决断、判断。如:「裁罪」。《左传·僖公十五年》:「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韩非子·初见秦》:「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
- 量度。唐·韩愈〈感春〉诗五首之二:「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 控制。如:「独裁」。《楚辞·贾谊·惜誓》:「神龙失水而陆居合,为蝼蚁之所裁。」
- 杀。《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
- 写作。唐·杜甫〈江亭〉诗:「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 体制、格式。如:「体裁」、「新裁」。《文选·张衡·西京赋》:「取殊裁于八都,岂启度于往旧?」
- 仅。《战国策·燕策一》:「虽大男子,裁如婴儿。」《汉书·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通「才」。
吐 tǔ/tù《國語辭典》
吐 [ tǔ ]
动- 使东西从口中出来。如:「吐痰」、「吐哺」。《水浒传·第六回》:「见洒家是个和尚,他道不利市,吐一口唾走入去了。」
- 发出、说出。如:「吐露」、「坚不吐实」、「一吐为快」。唐·白居易〈慈乌夜啼〉诗:「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 释放、放出。如:「窗外的夜来香吐放出浓郁的芳香。」
- 摒弃、抛弃。《左传·僖公五年》:「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 文词、言词。如:「吐属典雅」。《南史·卷五二·梁宗室传下·始兴忠武王憺传》:「暎弟晔字通明,美姿容,善谈吐。」
吐 [ tù ]
动- 由胃逆出。如:「吐血」、「呕吐」、「上吐下泻」。
- 把吞没的东西退还。如:「吐出赃款」、「归你的,自拿去;不归你的,请全数吐出来吧!」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形-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名-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 有花的。如:「花季」。
-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逐 zhú《國語辭典》
逐 [ zhú ]
动- 追赶。如:「追逐」、「随波逐流」。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之三:「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驱走。如:「驱逐出境」、「逐出家门」、「逐客令」。
- 追求、追寻。《国语·晋语四》:「餍迩逐远,远人入服,不为邮矣。」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 竞争、争夺。如:「角逐」。《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竞逐,迷惑千数。」
- 跟随。唐·杨发〈残花〉诗:「暖芳随日薄,残片逐风回。」
- 依次、按照顺序。如:「逐年增加」、「逐条说明」。
翦 jiǎn《國語辭典》
翦 [ jiǎn ]
动- 削减。《管子·任法》:「大臣能以其私附百姓,翦公财以禄私土。」
- 消灭、铲除。《诗经·鲁颂·闷宫》:「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此文王之所以止妖翦殃也。」
舒 shū《國語辭典》
舒 [ shū ]
动- 伸展。如:「舒手舒脚」、「舒眉弄眼」。
- 宣泄、抒发。如:「舒怀」。《楚辞·屈原·九章·思美人》:「申旦以舒中情兮,志忱菀而莫达。」《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 迟缓、从容不迫。《诗经·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唐·柳宗元〈游黄溪记〉:「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
- 安适、舒畅。如:「舒泰」、「舒服」。《文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 姓。如唐代有舒元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