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玉女 yù nǚ
(1).对他人之女的美称。《礼记·祭统》:“故国君取夫人之辞曰:‘请君之玉女,与寡人共有敝邑。’” 郑玄 注:“言玉女者,美言之也。君子於玉比德焉。”《史记·秦本纪》:“乃妻之 姚 姓之玉女。” 唐 张谔 《三日岐王宅》诗:“玉女贵妃生,嫛婗始发声。” 宋 黄庭坚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诗:“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2).美女。《吕氏春秋·贵直》:“ 惠公 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 高诱 注:“玉女,美女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一夕,悉化为玉女,惑其徒。”《宣和遗事》前集:“到晚后乘龙车凤輦,去三十六宫二十四苑闲游,有多少天仙玉女。”
(3).仙女。《神异经·东荒经》:“﹝ 东王公 ﹞恒与一玉女投壶。”《楚辞·贾谊〈惜誓〉》:“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於后车。” 朱熹 集注:“玉女, 青要 、 乘弋 等也。”《文选·张衡〈思玄赋〉》:“载 太华 之玉女兮,召 洛浦 之 虙妃 。” 刘良 注:“玉女, 太华 神女。” 唐 李商隐 《寄远》诗:“ 桓娥 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 清 龚自珍 《戒将归文》:“造亭亭之高宫兮,接玉女於云涯。”
(4).常与“金童”对举,指侍奉仙人的女童。《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一时仙乐数声,画阁开处,左有金童,右有玉女。”
(5).草名,即女萝。《尔雅·释草》:“蒙,玉女。” 郭璞 注:“蒙,即唐也,女萝别名。” ——《漢語大詞典》
(2).美女。《吕氏春秋·贵直》:“ 惠公 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 高诱 注:“玉女,美女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一夕,悉化为玉女,惑其徒。”《宣和遗事》前集:“到晚后乘龙车凤輦,去三十六宫二十四苑闲游,有多少天仙玉女。”
(3).仙女。《神异经·东荒经》:“﹝ 东王公 ﹞恒与一玉女投壶。”《楚辞·贾谊〈惜誓〉》:“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於后车。” 朱熹 集注:“玉女, 青要 、 乘弋 等也。”《文选·张衡〈思玄赋〉》:“载 太华 之玉女兮,召 洛浦 之 虙妃 。” 刘良 注:“玉女, 太华 神女。” 唐 李商隐 《寄远》诗:“ 桓娥 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 清 龚自珍 《戒将归文》:“造亭亭之高宫兮,接玉女於云涯。”
(4).常与“金童”对举,指侍奉仙人的女童。《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一时仙乐数声,画阁开处,左有金童,右有玉女。”
(5).草名,即女萝。《尔雅·释草》:“蒙,玉女。” 郭璞 注:“蒙,即唐也,女萝别名。” ——《漢語大詞典》
擎 qíng《國語辭典》
擎 [ qíng ]
动- 高举、支撑。如:「一柱擎天」。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一下·释诂》:「擎,举。」唐·张说〈姚文贞公神道碑〉:「八柱擎天,高明之位定。」
- 持、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婢擎金澡盘盛水,瑠璃碗盛澡豆。」唐·杜甫〈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诗:「药许邻人𣃁,书从稚子擎。」
- 承受、接受。如:「做事勤快点,不要老是想擎现成的。」
香 xiāng《國語辭典》
香 [ xiāng ]
名- 芬芳美好的气味。如:「花香」、「书香」、「粉香」。
- 用香料制成棒、线、球、饼的东西,可供拜祭鬼神或驱除蚊虫。如:「线香」、「檀香」、「烧香」、「蚊香」、「焚香操琴」。
- 比喻女子。如:「怜香惜玉」、「香消玉殒」。
- 姓。如战国时齐国有香居。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亲吻。如:「香一香脸」、「香一下好吗?」
- 气味美好。如:「香茗」、「香泉」、「这饭很香。」唐·杜甫〈古柏行〉:「香叶曾经宿鸾凤。」
- 与女性有关的。如:「香闺」、「香魂」、「香汗淋漓」。元·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曲:「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 酣畅。如:「吃得很香」、「睡得很香」。
金仙 jīn xiān
指佛。 唐 李白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诗:“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王琦 注:“金仙,谓佛。”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一折:“忽被閒情恼,徘徊夜未眠,月中乘兴去,还拟问金仙。” 清 姚鼐 《岳麓寺》诗:“试将万古怀,移问金仙术。” ——《漢語大詞典》
持 chí《國語辭典》
持 [ chí ]
动- 拿、握。如:「持枪」、「持笔」。
- 维护、坚守。如:「保持」、「坚持」、「持之以恒」。
- 对抗。如:「僵持」、「相持不下」。
- 支撑。如:「支持」。《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 扶助。如:「相互扶持」。《荀子·解蔽》:「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齐。」
- 主管、治理。如:「主持」、「操持家务」、「勤俭持家」。
送 sòng《國語辭典》
送 [ sòng ]
動- 遣去。《說文解字·辵部》:「送,遣也。」宋·文天祥〈正氣歌〉:「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 陪伴著走。如:「護送」、「送小弟弟回家」、「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唐·杜甫〈兵車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 告別。如:「送別」、「送舊迎新」、「送行」。
- 贈給。如:「贈送」、「他送我一本書。」
- 輸運。如:「送貨」、「送信」、「運送」。
- 供應。如:「送水」、「送電」。
- 傳遞。如:「送秋波」。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七:「去影忽不見,回風送天聲。」
- 犧牲。如:「送死」、「送命」。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您哥哥暑濕風寒縱較些,多被那煩惱憂愁上送了也。」
锦里(錦里)jǐn lǐ
即 锦官城 。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於 夷里桥 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 锦宫 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 锦里 也。”后即以 锦里 为 成都 之代称。 唐 李商隐 《筹笔驿》诗:“他年 锦里 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餘。” 明 何景明 《送杨太常归省》诗之二:“ 锦里 趋庭日,声华冠 蜀 都。”参见“ 锦官城 ”。 ——《漢語大詞典》
欢声(歡聲)huān shēng
喜乐之声;欢呼之声。《三国志·蜀志·黄忠传》:“金鼓振天,欢声动谷。” 宋 曾巩 《送程公辟使江西》诗:“遥知素誉在民口,已有欢声腾里社。”《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一时主客几个,眼界里无比乐境,耳轮中都是欢声。” 杨朔 《永定河纪行》:“水花飞上 天安门 ……一面好像发出欢声说:‘ 永定河 的水已经来到首都了!’” ——《漢語大詞典》
彻 ( 徹 ) chè
彻 [ chè ]
- 通,透:贯~。透~。~底。~骨。~悟。响~。
- 治,开发:“~田为粮”。
- 毁坏:“~我墙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