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佚名先秦〕《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桃之夭夭灼灼

桃之夭夭 táo zhī yāo yāo
(1).《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毛 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后以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天地会起义·劫富济贫》:“桃之夭夭,兄弟尽招。” 程英 注:“这里取其繁荣茂盛的意思,用来比喻革命队伍的发展壮大。”
(2).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那知 卢才 听见 钮成 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桃之夭夭,不在话下。” 明 无名氏 《飞丸记·代女捐生》:“老爷分付杀他,我生怕他桃之夭夭。” 郭沫若 《创造十年》八:“就这样在那儿住了有一个礼拜光景,工作丝毫也不能做,并连逼在近旁的 太湖 都不曾去过,又只好桃之夭夭了。”此义今多写作“逃之夭夭”。  ——《漢語大詞典》
灼灼 zhuó zhuó
(1).明亮貌。 晋 傅玄 《明月篇》:“皎皎明月光,灼灼朝日暉。” 唐 韩浚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灼灼千门晓,煇煇万井春。”《封神演义》第七五回:“ 余元 的寳剑,光华灼灼。” 鲁迅 《野草·腊叶》:“今夜他却黄蜡似的躺在我的眼前,那眸子也不复似去年一般灼灼。”
(2).鲜明貌。《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晋 陆机 《拟青青河畔草》诗:“粲粲妖容姿,灼灼美颜色。” 唐 杨衡 《寄赠田仓曹湾》诗:“芳兰媚庭除,灼灼红英舒。”《花月痕》第十三回:“隔水望芙蕖,芙渠红灼灼。”
(3).明白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祭》:“天下福若无可怪者,然所以久弗行者,非灼灼见其当而故弗行也。”《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咎败灼灼若此,岂可以忽哉!” 颜师古 注:“灼灼,明白貌也。”
(4).彰著貌。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英英夫子,灼灼其儁。” 唐 李贺 《公莫舞歌》序:“会中壮士,灼灼於人。” 叶葱奇 注:“昭昭在人耳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名藏书家,代有其人, 汉 则 刘向 桓谭 ……皆灼灼者。” 王闿运 《陆建瀛传》:“ 陆 之治江,灼灼有能。”
(5).盛烈貌。《文选·陆云〈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 ,灵武冠世。” 李周翰 注:“灼灼,盛烈貌。”
(6).炙热貌。《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上》:“热无灼灼,寒无沧沧。”
(7).思念殷切貌;热切貌。 晋 王羲之 《问慰诸帖上》:“足下晚各何以?恒灼灼。” 唐 乔知之 《定情篇》:“更忆娼家楼,夫婿事封侯,去时恩灼灼,去罢心悠悠。”
(8). 蜀 美女名。 前蜀 韦庄 《伤灼灼》诗:“尝闻 灼灼 丽於花,云髻盘时未破瓜。”旧注:“ 灼灼 , 蜀 之丽人也。”  ——《漢語大詞典》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1.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1.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1.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2.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3.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4.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1.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2.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1.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2.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3.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1.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1.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1.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华 ( 華 ) huá/huà/huā
华 [ huá ]
  1. 美丽而有光彩的:~丽。~艳。~彩。~贵。~章。~表(亦称“桓表”)。~盖。
  2. 精英:精~。含英咀(jǔ)~。
  3. 开花:~而不实。春~秋实。
  4. 繁盛:繁~。荣~富贵。
  5. 奢侈:浮~。奢~。
  6. 指中国或汉族:~夏。中~。~裔。~胄( ➊ 华夏的后裔; ➋ 贵族的后裔)。~工。
  7. 敬辞,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翰(称人书信)。~诞(称人生日)。~居(称人住宅)。
  8. 头发花白:~发(fà)。~颠(指年老)。
  9. 指时光:年~。韶~。
华 [ huà ]
  1. 〔~山〕山名,五岳中的西岳,在中国陕西省。
  2. 姓。
华 [ huā ]
  1. 同“花”,花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