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归根复太素,群动熙元和。

李白唐代〕《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吾祖吹橐籥,天人信森罗。
归根复太素,群动熙元和。
炎炎四真人,摛辩若涛波。
交流无时寂,杨墨日成科。
夫子闻洛诵,夸才才固多。
为金好踊跃,久客方蹉跎。
道可束卖之,五宝溢山河。
劝君还嵩丘,开酌盼庭柯。
三花如未落,乘兴一来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归根太素群动元和

归根(歸根)guī gēn
(1).归于本原。《老子》:“致虚极,守静篤,万物并作,吾以观復。夫物芸芸,各復归其根。归根曰静。” 王弼 注:“各返其所始也。”《庄子·知北游》:“今已为物也,欲復归根,不亦难乎!” 成玄英 疏:“道至於无为,而仁义之名可以不立,是之谓归根。” 宋 王安石 《寓言》诗之三:“未能达本且归根,真照无知岂待言。” 郭沫若 《战声集·诗歌国防》:“节奏的成分归根只有两样,或是先扬而后抑,或是先抑而后扬。”
(2).结局;归宿。 宋 苏辙 《守岁》诗:“来日日新无限事,归根一笑彼安知。”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四折:“或者有几句好言语点悟我,也是我的归根处了。”  ——《漢語大詞典》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1.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2. 同「復 」(一)​。

复 [ fòu ]

  1. 同「復 」(二)​。
太素 tài sù
(1).古代谓最原始的物质。《列子·天瑞》:“太素者,质之始也。” 汉 班固 《白虎通·天地》:“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陈书·高祖纪上》:“肇昔元胎剖判,太素氤氲。”
(2).引申为天地。 三国 魏 曹植 《神龟赋》:“忽万载而不恤,周无疆於太素。”
(3).朴素,质朴。《淮南子·俶真训》:“偃其聪明而抱其太素。” 汉 班固 《幽通赋》:“皓尔太素,曷渝色兮。” 汉 班固 《东都赋》:“昭节俭,示太素,去后宫之丽饰,损乘舆之服御。”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乃服》:“然既曰布衣,太素足矣。”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六:“被服太素中,何暇问紈綺。”  ——《漢語大詞典》
群动(羣動)qún dòng
(1).各种动物。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七:“日入羣动息,归鸟趋林鸣。” 梁启超 《论自由》:“人秉天地清淑之气以生,所以异於羣动者安在乎?”
(2).诸种活动。 唐 白居易 《宴坐闲吟》:“意气销磨羣动里,形骸变化百年中。” 宋 司马光 《不寐》诗:“四远寂然羣动收,只餘严鼓度坊楼。”
(3).泛指众人。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铨选》:“陛下有是名器,为鼓舞羣动之具。”   ——《漢語大詞典》
熙 xī《國語辭典》

熙 [ xī ]

  1. 光明。如:「熙明」、「光熙」。《晋书·卷七二·郭璞传》:「窟泉之潜不思云翚,熙冰之采不羡旭晞。」
  2. 和乐。《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天下咸服,以致雍熙。」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
  1. 兴起、兴盛。《后汉书·卷六九·窦武传》:「是以君臣并熙,名奋百世。」晋·卢谌〈赠刘琨诗〉:「濬哲惟皇,绍熙有晋。」
  2. 开拓、光大。《书经·舜典》:「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后汉书·卷四八·爰延传》:「使积善日熙,佞恶消殄,则干灾可除。」
  3. 嬉戏。《庄子·马蹄》:「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闲。」唐·李善·注:「熙,戏也。」通「嬉」。

熙 [ yí ]

  1. 姓。为帝喾时水正熙氏的后裔。
元和 yuán hé
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公元806—820年)例如:元和十年。——·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