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青龙(青龍)qīng lóng
(1).即苍龙。四灵之一。古时以为祥瑞之物。《淮南子·览冥训》:“凤皇翔於庭,麒麟游於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皁。”《宋书·符瑞志上》:“ 武王 没, 成王 少, 周公 旦 摄政七年……乃与 成王 观于 河 洛 ,沉璧,礼毕,王退俟,至于日昧,荣光并出幕 河 ,青云浮至,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坐之而去。礼于 洛 ,亦如之。”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五五:“青龙举步行千里,休道 蓬莱 归路长。”
(2).喻指长而虬曲的青色物。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诗:“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仇兆鳌 注:“青龙,用 费长房 竹杖事,切竹桥也。《楚辞》:‘麾蛟龙以津梁。’知桥可称龙。” 唐 李贺 《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诗:“官不来,官庭秋,老桐错干青龙愁。” 王琦 汇解:“桐老故有错节,其势夭矫翔舞,有若青龙之状。”
(3).指骏马。《吕氏春秋·本味》:“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 高诱 注:“匹,乘,皆马名。《周礼》:七尺以上为龙,行迅谓之遗风。”《陈书·程灵洗传》:“ 王琳 前军东下, 灵洗 於 南陵 破之,虏其兵士,并获青龙十餘乘。”
(4).东方七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的总称。《淮南子·兵略训》:“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高诱 注:“角、亢为青龙。”《太平御览》卷五三九引《古艳诗》:“青龙前铺席,白虎持榼壶。南斗工鼓琴(瑟),北斗吹笙竿(竽)。”
(5).太岁的别名。《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於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后汉书·律历志下》:“日周于天,一寒一暑,四时备成,万物毕改,摄提迁次,青龙移辰,谓之岁。” 唐 姚合 《赠终南山傅山人》诗:“白马时何晚,青龙岁欲终。”原注:“星纪躔次之义。” 清 龚自珍 《伪鼎行》:“皇帝七载,青龙丽於丁。”
(6).东方之神。 晋 葛洪 《抱朴子·感应》:“﹝ 老君 ﹞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元武。”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朱雀、元武、青龙、白虎为四方之神。”《云笈七籤》卷二五:“尊神千千万万,在吾左右;左有青龙名 孟章 ,右有白虎名 监兵 ,前有朱雀名 陵光 ,后有玄武名 执明 。” 洪深 《赵阎王》第八幕:“左青龙,右白虎,云凉佛前心,玄火神后心,先请天王将,后请黑煞神。”
(7).指左方。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水浒传》第五一回:“﹝ 雷横 ﹞入到里面,便去青龙头上第一位坐了。”
(8).赌局名目。玩押牌宝(赌博的一种)时,赌徒围在四方,做庄的人叫“庄家”,庄家对面称天门;右面称人,亦称白虎;左面是“地”,亦称青龙。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假使有钱,他便去押牌宝,一堆人蹲在地面上, 阿Q 即汗流满面的夹在这中间,声音他最响:‘青龙四百!’”参阅 鲁迅 《书信集·致山上正义》。
(9).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木德王者的瑞兆。《史记·封禅书》:“ 夏 得木德,青龙止於郊,草木畅茂。”《宋书·符瑞志上》:“ 夏 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
(10).常与“白虎”对举,用以表示一对相生相克的事物或概念。 明 王玉峰 《焚香记·折证》:“正是青龙共白虎同行,吉凶事全然未料。”
(11).指吉地。《天雨花》第十八回:“摆齐仪仗出门行,青龙吉地来转过。”
(12).传说 伏羲氏 时春官的名号。《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宓羲 龙师名官”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师者长也,以龙纪其官长,故为龙师。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
(13).即青龙车。《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青龙蚴蟉於东厢,象舆婉蝉於西清。” 吕向 注:“青龙、象舆,皆车也。” 唐 李白 《早望海霞边》诗:“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参见“ 青龙车 ”。
(14).指舰船。(1)战舰名。即青龙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排青龙之战舰,鬭飞燕之船楼。”《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 樊猛 与左卫将军 蒋元逊 将青龙八十艘於 白下 游弈,以御 六合 兵。”参见“ 青龙舰 ”。(2)用青色髹漆的龙舟。 唐 沈佺期 《三日梨园侍宴》诗:“画鷁中流动,青龙上苑来。”《花月痕》第九回:“却好亭外一条青龙,一条白龙,轰天振地的抢标。”
(15).饰青龙图像的军旗。《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陈澔 集说:“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以为旗章。”《吴子·治兵》:“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於下。”
(16).道教指炼丹之物丹砂汞之属。 唐 吕岩 《五言》之十四:“青龙精是汞,白虎水为铅。”《云笈七籤》卷六九:“丹砂者,是万灵之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而居清玄,緫御万灵,动之则离体,定之则乾成,能变化者,故号曰青龙。” 宋 苏轼 《赠陈守道》诗:“白虎化坎青龙离,锁禁姹女关婴儿。” 查慎行 注:“本集《寄子由龙虎坎离之説》:‘龙者,汞也,精也,血也。出於肾而肝藏之,坎之物也。虎者,铅也,气也,力也。出於心而肺生之,离之物也。’青龙属东,白虎属西,此其正也。”
(17).即龙章。指佛教经典。因梵文字形如龙之蟠曲,故称。 唐 章孝标 《蜀中赠广上人》诗:“疏讲青龙归禁苑,歌抄白雪乞梨园。”
(18). 唐 时所置九宫神坛的西北神坛名。《旧唐书·礼仪志四》:“请於京东朝日坛东,置九宫贵神坛……东南曰 招摇 ,正东曰 轩辕 ,东北曰 太阴 ,正南曰 天一 ,中央曰 天符 ,正北曰 太一 ,西南曰 摄提 ,正西曰 咸池 ,西北曰 青龙 。”
(19).剑名。 清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六·刀剑录缺》:“ 孙权 之六剑:白蛇、紫电、辟邪、流星、青龙、玄蛟。”
20.青菜的别名。 清 赵翼 《儒餐》诗:“儒餐自我穷奢处,白虎青龙一口吞。”自注:“俗以豆腐青菜为青龙白虎汤。”
21.山名。在今 南京市 东南。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 白鷺 映春洲, 青龙 见朝暾。” 仇兆鳌 注:“《江南通志》: 青龙山 ,在 江寧府 上元县 东三十里,山产石甚良,土人取为碑础。”
22.水名。在今 上海市 青浦县 北。 三国 吴 孙权 于此造青龙战舰,因名。近江有 青龙镇 , 宋 韩世宗 尝驻军于此,以御 金 兵。见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松江府》。 ——《漢語大詞典》
(2).喻指长而虬曲的青色物。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诗:“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仇兆鳌 注:“青龙,用 费长房 竹杖事,切竹桥也。《楚辞》:‘麾蛟龙以津梁。’知桥可称龙。” 唐 李贺 《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诗:“官不来,官庭秋,老桐错干青龙愁。” 王琦 汇解:“桐老故有错节,其势夭矫翔舞,有若青龙之状。”
(3).指骏马。《吕氏春秋·本味》:“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 高诱 注:“匹,乘,皆马名。《周礼》:七尺以上为龙,行迅谓之遗风。”《陈书·程灵洗传》:“ 王琳 前军东下, 灵洗 於 南陵 破之,虏其兵士,并获青龙十餘乘。”
(4).东方七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的总称。《淮南子·兵略训》:“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高诱 注:“角、亢为青龙。”《太平御览》卷五三九引《古艳诗》:“青龙前铺席,白虎持榼壶。南斗工鼓琴(瑟),北斗吹笙竿(竽)。”
(5).太岁的别名。《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於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后汉书·律历志下》:“日周于天,一寒一暑,四时备成,万物毕改,摄提迁次,青龙移辰,谓之岁。” 唐 姚合 《赠终南山傅山人》诗:“白马时何晚,青龙岁欲终。”原注:“星纪躔次之义。” 清 龚自珍 《伪鼎行》:“皇帝七载,青龙丽於丁。”
(6).东方之神。 晋 葛洪 《抱朴子·感应》:“﹝ 老君 ﹞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元武。”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朱雀、元武、青龙、白虎为四方之神。”《云笈七籤》卷二五:“尊神千千万万,在吾左右;左有青龙名 孟章 ,右有白虎名 监兵 ,前有朱雀名 陵光 ,后有玄武名 执明 。” 洪深 《赵阎王》第八幕:“左青龙,右白虎,云凉佛前心,玄火神后心,先请天王将,后请黑煞神。”
(7).指左方。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水浒传》第五一回:“﹝ 雷横 ﹞入到里面,便去青龙头上第一位坐了。”
(8).赌局名目。玩押牌宝(赌博的一种)时,赌徒围在四方,做庄的人叫“庄家”,庄家对面称天门;右面称人,亦称白虎;左面是“地”,亦称青龙。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假使有钱,他便去押牌宝,一堆人蹲在地面上, 阿Q 即汗流满面的夹在这中间,声音他最响:‘青龙四百!’”参阅 鲁迅 《书信集·致山上正义》。
(9).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木德王者的瑞兆。《史记·封禅书》:“ 夏 得木德,青龙止於郊,草木畅茂。”《宋书·符瑞志上》:“ 夏 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
(10).常与“白虎”对举,用以表示一对相生相克的事物或概念。 明 王玉峰 《焚香记·折证》:“正是青龙共白虎同行,吉凶事全然未料。”
(11).指吉地。《天雨花》第十八回:“摆齐仪仗出门行,青龙吉地来转过。”
(12).传说 伏羲氏 时春官的名号。《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宓羲 龙师名官”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师者长也,以龙纪其官长,故为龙师。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
(13).即青龙车。《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青龙蚴蟉於东厢,象舆婉蝉於西清。” 吕向 注:“青龙、象舆,皆车也。” 唐 李白 《早望海霞边》诗:“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参见“ 青龙车 ”。
(14).指舰船。(1)战舰名。即青龙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排青龙之战舰,鬭飞燕之船楼。”《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 樊猛 与左卫将军 蒋元逊 将青龙八十艘於 白下 游弈,以御 六合 兵。”参见“ 青龙舰 ”。(2)用青色髹漆的龙舟。 唐 沈佺期 《三日梨园侍宴》诗:“画鷁中流动,青龙上苑来。”《花月痕》第九回:“却好亭外一条青龙,一条白龙,轰天振地的抢标。”
(15).饰青龙图像的军旗。《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陈澔 集说:“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以为旗章。”《吴子·治兵》:“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於下。”
(16).道教指炼丹之物丹砂汞之属。 唐 吕岩 《五言》之十四:“青龙精是汞,白虎水为铅。”《云笈七籤》卷六九:“丹砂者,是万灵之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而居清玄,緫御万灵,动之则离体,定之则乾成,能变化者,故号曰青龙。” 宋 苏轼 《赠陈守道》诗:“白虎化坎青龙离,锁禁姹女关婴儿。” 查慎行 注:“本集《寄子由龙虎坎离之説》:‘龙者,汞也,精也,血也。出於肾而肝藏之,坎之物也。虎者,铅也,气也,力也。出於心而肺生之,离之物也。’青龙属东,白虎属西,此其正也。”
(17).即龙章。指佛教经典。因梵文字形如龙之蟠曲,故称。 唐 章孝标 《蜀中赠广上人》诗:“疏讲青龙归禁苑,歌抄白雪乞梨园。”
(18). 唐 时所置九宫神坛的西北神坛名。《旧唐书·礼仪志四》:“请於京东朝日坛东,置九宫贵神坛……东南曰 招摇 ,正东曰 轩辕 ,东北曰 太阴 ,正南曰 天一 ,中央曰 天符 ,正北曰 太一 ,西南曰 摄提 ,正西曰 咸池 ,西北曰 青龙 。”
(19).剑名。 清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六·刀剑录缺》:“ 孙权 之六剑:白蛇、紫电、辟邪、流星、青龙、玄蛟。”
20.青菜的别名。 清 赵翼 《儒餐》诗:“儒餐自我穷奢处,白虎青龙一口吞。”自注:“俗以豆腐青菜为青龙白虎汤。”
21.山名。在今 南京市 东南。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 白鷺 映春洲, 青龙 见朝暾。” 仇兆鳌 注:“《江南通志》: 青龙山 ,在 江寧府 上元县 东三十里,山产石甚良,土人取为碑础。”
22.水名。在今 上海市 青浦县 北。 三国 吴 孙权 于此造青龙战舰,因名。近江有 青龙镇 , 宋 韩世宗 尝驻军于此,以御 金 兵。见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松江府》。 ——《漢語大詞典》
山后(山后)
唐 王维 新晴野望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骈字类编》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名-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 季节。如:「春日」、「冬日」。
-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名-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早 zǎo《國語辭典》
早 [ zǎo ]
名- 天刚亮的时候。如:「一大早」、「大清早」、「从早到晚」。
- 参见「早安 」条。
- 姓。如晋代有早衍。
- 晨间的。如:「早饭」、「早操」、「早班」。
- 较原时间提前的,未到预定时间的。如:「早退」、「急什么,离开演的时间还早呢!」《左传·宣公二年》:「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 不晚。如:「天色还早,您多坐会儿吧!」
- 初时的、先时的。如:「早期」、「早稻」。
- 事情的发生离现在已有一段时间。如:「我们早说好了。」、「他早走了。」
- 已经。宋·秦观〈阮郎归·退花新绿渐团枝〉词:「怨春春怎知,日长早被酒禁持。」《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刘官人谢了又谢,……到得城中,天色却早晚了。」
- 还未到适当时间的。如:「早婚」、「早夭」、「早产」。
- 到达某一程度还有段距离的。如:「你想赶上他,还早得很呢!」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动-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到。如:「出席」、「出场」。
-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海云(海云)
唐 王维 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唐 岑参 送羽林长孙将军赴歙州 驿舫宿湖月,州城浸海云。
唐 杜甫 所思 为农山涧曲,卧病海云边。
唐 韦应物 广陵行 海云助兵气,宝货益军饶。
唐 刘禹锡 松江送处州奚使君 江草带烟暮,海云含雨秋。
唐 李绅 新楼诗二十首 其十二 橘园 朱实摘时天路近,素英飘处海云深。
唐 罗隐 寄窦泽处士二首 其一 兰亭醉客旧知闻,欲问平安隔海云。
元 程钜夫 重送戴道士 海云迎棹起,江月照人低。
元 马祖常 泉南孙氏园亭 海云春有态,闽雪夜无痕。
元 王逢 闻何上海子敬毁淫祠开乡校因寄四韵 风叶昼埋公馆静,霜钟寒度海云迟。 ——《骈字类编》
唐 岑参 送羽林长孙将军赴歙州 驿舫宿湖月,州城浸海云。
唐 杜甫 所思 为农山涧曲,卧病海云边。
唐 韦应物 广陵行 海云助兵气,宝货益军饶。
唐 刘禹锡 松江送处州奚使君 江草带烟暮,海云含雨秋。
唐 李绅 新楼诗二十首 其十二 橘园 朱实摘时天路近,素英飘处海云深。
唐 罗隐 寄窦泽处士二首 其一 兰亭醉客旧知闻,欲问平安隔海云。
元 程钜夫 重送戴道士 海云迎棹起,江月照人低。
元 马祖常 泉南孙氏园亭 海云春有态,闽雪夜无痕。
元 王逢 闻何上海子敬毁淫祠开乡校因寄四韵 风叶昼埋公馆静,霜钟寒度海云迟。 ——《骈字类编》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