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塞垣春枯积雪溜,沙砾盛怒黄云愁。

王安石宋代〕《奉使道中寄育王山长老常坦

道人少贾海上游,海舶破散身沈浮。
抱金满箧人所寄,吹簸偶得还中州。
臝身归金不受报,秖取斗酒相献酬。
欢娱慈母终一世,脱弃妻子藏岩幽。
苍烟寥寥池水漫,白玉菡萏吹高秋。
夜燃柏子煮山药,忆此东望无时休。
塞垣春枯积雪溜,沙砾盛怒黄云愁。
五更匹马随雁起,想见鄮郭花今稠。
百年夸夺终一丘,世上满眼真悠悠。
寄声万里心绸缪,莫道异趣无相求。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塞垣春枯积雪沙砾盛怒黄云

塞垣 sāi yuán
(1).本指 汉 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后亦指 长城 ;边关城墙。 汉 蔡邕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 秦 筑长城, 汉 起塞垣,所以别外内异殊俗也。”《文选·鲍照〈东武吟〉》:“始随 张校尉 ,占募到 河 源;后逐 李轻车 ,追虏穷塞垣。” 张铣 注:“塞垣, 长城 也。” 金 元好问 《发南楼度雁门关》诗之二:“总为古来征戍苦,宿云常傍塞垣低。” 明 何景明 《陇右行送徐少参》:“ 陇右 地, 长安 西行一千里, 秦 日 长城 号塞垣, 汉 时故郡称 天水 。”
(2).指北方边境地带。 前蜀 韦庄 《送人游并汾》诗:“风雨萧萧欲暮秋,独携孤剑塞垣游。” 宋 张元干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词:“两宫何处?塞垣祗隔 长江 ,唾壶空击悲歌缺。”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请於塞垣无事之时,抽调镇兵一枝两枝至京师,令大臣於教场閲视其果练与否而明詔严赏罚之。”  ——《漢語大詞典》
春枯 chūn kū
谓草木于春日凋残。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使春枯之条,更与秋兰垂芳。” 北周 庾信 《思旧铭》序:“雕残杀翮,无所假於风飇;零落春枯,不足烦於霜露。” 宋 欧阳修 《奉使道中寄坦师》诗:“塞垣春枯积雪溜,沙砾威怒黄云愁。”  ——《漢語大詞典》
积雪(積雪)jī xuě
(1).堆积如雪;堆积起来的雪。《楚辞·九歌·湘君》:“桂櫂兮兰枻,斲冰兮积雪。” 王逸 注:“言己乘船,遭天盛寒,举其櫂楫,斲斫冰冻,纷然如积雪。” 晋 陶潜 《咏贫士》之五:“ 袁安 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唐 皇甫冉 《送令狐明府》诗:“荒林藏积雪,乱石起惊湍。” 宋 徐铉 《木兰赋》:“伊庭中之奇树,有木兰之可悦。外烂烂以凝紫,内英英而积雪。” 巴金 《答井上靖先生》:“在那个寒冷的夜晚,您的庭院中积雪未化。”
(2).积久下雪。《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厅事前餘雪犹湿,於是以屑布地。”  ——《漢語大詞典》
溜 liū/liù《國語辭典》

溜 [ liù ]

  1. 水流。汉·杜笃〈首阳山赋〉:「青罗落漠而上覆,穴溜滴沥而下通。」唐·白居易〈溪中早春〉诗:「西涧冰已消,春溜含新碧。」
  2. 屋簷滴水的地方。《左传·宣公二年》:「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唐·孔颖达·正义:「溜谓簷下水溜之处。」
  3. 向下直潟的水。唐·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诗二五首之二○:「瀑溜晴疑雨,丛篁昼似昏。」
  4. 列。如:「这一溜有五栋房子。」
  1. 流利、顺畅、不结巴。如:「这名外籍生来台湾好几年了,国语说得很溜!」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皂头巾裹著额颅,斑竹篮提在手,叫歌声习演的腔儿溜。」

溜 [ liū ]

  1. 私自离开或进入。如:「溜课」、「溜回家」。《红楼梦·第九七回》:「一面想著,已溜到里间屋子门口,偷偷儿的瞧。」
  2. 滑动、滑落。如:「溜冰」、「溜滑梯」。
  3. 钻迎、卖弄、讨好。《红楼梦·第七一回》:「你想想你那老子娘,在那边管家爷们跟前比我们还更会溜呢!」
  4. 看、瞟。《红楼梦·第二六回》:「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红玉一溜。」
  5. 一种烹饪方法。用旺火沸油炒过或炸好食物,加糖或醋,勾芡后速炒成熟,汁液黏裹住食物。如:「醋溜白菜」。
  1. 形容词词尾,表示程度深。如:「乌溜溜」、「酸溜溜」、「光溜溜」。
沙砾(沙礫)shā lì
沙子和碎石。《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南史·隐逸传上·孔道徽》:“尝见山谷中有数百斛钱,视之如瓦石不异。采樵者竞取,入手即成沙砾。” 宋 晁补之 《和关彦远秋风吹我衣》:“但见 黄河 咆哮奔 碣石 ,秋风吹滩起沙砾。”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僵绝的冰流澌澌的溅裂,飞舞的沙砾阵阵的扫掠。”  ——《漢語大詞典》
盛怒 shèng nù
(1).大怒。《国语·鲁语上》:“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埸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於弊邑之野,敢犒舆师。”《史记·张丞相列传》:“ 昌 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会场搜检》:“ 李 以乙科起家, 叶 偶不记忆,遂触其盛怒,立命去衣痛笞二十。”
(2).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盛怒於土囊之口。”后因以“盛怒”指大风。 唐 杜甫 《北风》诗:“今晨非盛怒,便道即长驱。”  ——《漢語大詞典》
黄云(黄雲)huáng yún
(1).黄色的云气。(1)天子气。《古微书·洛书纬》:“ 黄帝 起,黄云扶日。”《宋书·符瑞志上》:“ 帝尧 之母曰 庆都 ,生於 斗维 之野,常有黄云覆护其上。”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 尧 之诞生,常有黄云垂覆; 舜 之御宇,常有黄云凝空。”(2)祥瑞之气。《汉书·郊祀志上》:“天子使验问巫得鼎无姦诈,乃以礼祠,迎鼎至 甘泉 ,从上行,荐之。至 中山 ,晏温,有黄云焉。”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一》:“ 沈佺期 《改年观赦》诗:‘六甲迎黄气,三元降紫泥。’《望气经》云:‘黄云四出,主赦。’黄气,黄云也。”(3)雪天之云。下雪天云特黄于常云,故称。 宋 曾巩 《咏雪》:“黄云半夜满千里,大雪平明深一尺。”
(2).黄尘;沙尘。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河洲多沙尘,风悲黄云起。” 唐 孟郊 《感怀》诗:“登高望寒原,黄云鬱峥嶸。” 明 王世贞 《立春前一日过尹汝渔副使饮》诗:“落日千门飞鴈去,黄云一骑按雕迴。”
(3).边塞之云。塞外沙漠地区黄沙飞扬,天空常呈黄色,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陇西行》之二:“洗兵逢骤雨,送阵出黄云。” 唐 杜甫 《佐还山后寄》诗之一:“山晚黄云合,归时恐路迷。” 仇兆鳌 注:“塞云多黄,故公诗云‘黄云高未动’,又云‘山晚黄云合’。” 明 李梦阳 《石将军战场歌》:“黄云落日古骨白,砂砾惨淡愁行人。”
(4).比喻成熟的稻麦。 宋 王安石 《同陈和叔游齐安院》诗:“繅成白雪桑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 明 高启 《看刈禾》诗:“黄云渐收尽,旷望空郊平。”  ——《漢語大詞典》
愁 chóu《國語辭典》

愁 [ chóu ]

  1. 忧伤的心绪。如:「离愁」、「乡愁」。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 忧虑、悲伤。如:「不愁吃穿」。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忧伤的、惨淡的。如:「愁绪」、「愁眉苦脸」、「愁云惨雾」。唐·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诗:「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