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柔荑腻滑明如雪。

沈谦清代〕《青玉案 美人手

柔荑腻滑明如雪。曾得见、湘帘揭。巧弄机关春意泄。

轻翻小镜,暗题密字,蓦把魂灵捏。

泪珠弹尽相思血。倦抵牙龈自微齧。绣带慵拈人代结。

玉筝弦断,翠奁脂冷,重杀针儿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柔荑

柔荑 róu tí
(1).柔软而白的茅草嫩芽。《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朱熹 集传:“茅之始生曰荑,言柔而白也。” 三国 魏 曹丕 《弹棋赋》:“局则 荆山 妙璞,发藻扬暉……平如砥礪,滑如柔荑。”
(2).泛指草木嫩芽。《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杂夭采於柔荑,乱嚶声於緜羽。” 张铣 注:“柔荑,初生木叶也。” 唐 欧阳詹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诗:“东风韶景至,垂柳御沟新……柔荑生女指,嫩叶长龙鳞。” 清 金农 《题汪六处士兰竹》诗之一:“柔荑駢穗多纤态,不数 金陵 马四娘 。”
(3).喻指女子柔嫩的手。 唐 李咸用 《塘上行》:“红綃撇水荡舟人,画橈掺掺柔荑白。” 宋 姜夔 《月下笛》词:“春衣都是柔荑翦,尚沾惹,残茸半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渠知君是惜花御史,故敢露此柔荑。” 郭沫若 《瓶》诗之七:“你是生了病吗?你那丰满的柔荑怎么会病到了不能写字?”  ——《漢語大詞典》
腻 ( 膩 ) nì
腻 [ nì ]
  1. 食物的油脂过多:油~。肥~。~人。
  2. 光滑,细致:细~。
  3. 烦,因过多而厌烦:~烦。~味。玩~了。
  4. 黏:~糊(“”读轻声)。
  5. 积污,污垢:尘~。
滑 huá《國語辭典》

滑 [ huá ]

  1. 顺溜、不凝滞。如:「光滑」。唐·杜甫〈水会渡〉诗:「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
  2. 狡诈、虚浮不实在。如:「滑头」。《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汉·王充《论衡·正说》:「后儒信前师之言,随旧述故,滑习辞语。」
  1. 在光溜的物体表面溜动。如:「滑冰」、「滑雪」、「滑了一跤」。
  1. 姓。如汉代有滑典。

滑 [ gǔ ]

  1. 参见「滑稽 」条。
明 míng《國語辭典》

明 [ míng ]

  1.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2.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3.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4.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1. 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2.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3.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4.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5.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6.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7.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8.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9.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1. 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2.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3. 神靈。如:「神明」。
  4.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5.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雪 xuě《國語辭典》

雪 [ xuě ]

  1. 水汽在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六角形白色晶体。如:「白雪」、「冰雪」、「下雪」、「积雪」。
  1. 下雪、降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于时始雪,五处俱贺。」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 擦拭。《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吴起雪泣而应之曰:『子弗识也。』」唐·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二首之一:「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3. 洗刷、洗清、清除。如:「雪耻」、「昭雪」、「洗雪冤情」。《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故雪殽之耻。」
  1. 如雪般白色的。如:「雪白」。隋·卢思道〈孤鸿赋〉:「振雪羽而临风,掩霜毛而候旭。」

雪 [ xuè ]

  1. 「雪白」的「雪」的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