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秋空
唐 张九龄 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 夜雨尘初灭,秋空月正悬。
唐 孟浩然 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唐 王维 汎前陂 秋空自明迥,况复远人间。
唐 戴叔伦 赠月溪羽士 更弄瑶笙罢,秋空鹤又鸣。 ——《骈字类编》
唐 孟浩然 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唐 王维 汎前陂 秋空自明迥,况复远人间。
唐 戴叔伦 赠月溪羽士 更弄瑶笙罢,秋空鹤又鸣。 ——《骈字类编》
拾 shí/shè《國語辭典》
拾 [ shí ]
动- 捡取、拿起。如:「拾穗」、「拾人牙慧」、「拾金不昧」。《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涂不拾遗。」
- 收集、收敛、整理。如:「把房间收拾干净。」
- 射鞲,古代射箭时所用的皮制护袖。《诗经·小雅·车攻》:「决拾既佽,弓矢既调。」汉·毛亨·传:「决,钩弦也。拾,遂也。」也称为「遂」。
- 十的大写。
拾 [ shī ]
- 参见「拾翻 」条。
拾 [ shè ]
- 参见「拾级 」条。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一团(一團)yī tuán
(1).表数量。用称一件圆形的东西。 唐 白居易 《能无愧》诗:“一团香絮枕,倚坐稳於人。” 宋 陆游 《岁暮》诗之四:“噉饭著衣常苦懒,为谁欲理一团丝。”
(2).表数量。一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马頷繫朱缨,栲栲来大一团火。”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 茅盾 《子夜》四:“﹝她﹞猛的在 阿金 肩头咬了一口,扭成一团打起来。”
(3).表数量。一片。 唐 戎昱 《闰春宴花溪严侍御庄》诗:“一团青翠色,云是 子陵 家。” 清 李渔 《凰求凤·媒间》:“我只説他替我娶亲,是一团好意。”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回想过去时代,凡是游览地方、公共场所,往往一片凌乱,一团肮脏。”
(4).表数量。一股。《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 张金凤 见 何玉凤 虽是在那里默坐不语,眉宇之间却露着一团怒气。”
(5).古代的一个地方居民组织。《隋书·食货志》:“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便近,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样定户上下。”《续通典·食货七》:“ 周世宗 显德 五年,詔诸道州府令团併乡村,大率以百户为一团,每团选三大户为耆长。”
(6).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历代不同。 隋 代骑兵以十队为一团,每队百人;步兵以二十队为一团。见《隋书·礼仪志三》。 清 末新军制直至解放前,团皆隶属于旅,而亦常有变化。今一般隶属于师,一团下辖若干营。 ——《漢語大詞典》
(2).表数量。一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马頷繫朱缨,栲栲来大一团火。”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 茅盾 《子夜》四:“﹝她﹞猛的在 阿金 肩头咬了一口,扭成一团打起来。”
(3).表数量。一片。 唐 戎昱 《闰春宴花溪严侍御庄》诗:“一团青翠色,云是 子陵 家。” 清 李渔 《凰求凤·媒间》:“我只説他替我娶亲,是一团好意。”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回想过去时代,凡是游览地方、公共场所,往往一片凌乱,一团肮脏。”
(4).表数量。一股。《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 张金凤 见 何玉凤 虽是在那里默坐不语,眉宇之间却露着一团怒气。”
(5).古代的一个地方居民组织。《隋书·食货志》:“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便近,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样定户上下。”《续通典·食货七》:“ 周世宗 显德 五年,詔诸道州府令团併乡村,大率以百户为一团,每团选三大户为耆长。”
(6).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历代不同。 隋 代骑兵以十队为一团,每队百人;步兵以二十队为一团。见《隋书·礼仪志三》。 清 末新军制直至解放前,团皆隶属于旅,而亦常有变化。今一般隶属于师,一团下辖若干营。 ——《漢語大詞典》
饼 ( 餅 ) bǐng
饼 [ bǐng ]
- 圆形薄片或扁圆形的面制食品:~干。烧~。烙~。月~。
- 像饼的东西:铁~。豆~。~银。
随手(隨手)suí shǒu
(1).随即;立刻。《史记·淮阴侯列传》:“若欲捕我以自媚於 汉 ,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 宋 苏轼 《答刘沔都曹书》:“ 軾 平生以言语文字见知於世,亦以此取疾於人……而习气宿业,未能尽去,亦谓随手云散鸟没矣。” 茅盾 《色盲》一:“ 李惠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随手将瓦片丢开。”
(2).顺手;顺便。《三国志·蜀志·姜维传》:“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文选·陆机〈文赋〉》:“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 李善 注:“言作之难也。文之随手变改,则不可以辞逮也。” 老舍 《骆驼祥子》一:“我们就先说 祥子 ,随手把骆驼与 祥子 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3).信手;随便。 唐 杜甫 《北征》诗:“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儒林外史》第三三回:“﹝ 杜少卿 ﹞叫 王鬍子 又去卖了一分田来,二千多银子,随手乱用。”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五十:“关于这一点,事实上的佐证多得很,随手拈来都是。” ——《漢語大詞典》
(2).顺手;顺便。《三国志·蜀志·姜维传》:“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文选·陆机〈文赋〉》:“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 李善 注:“言作之难也。文之随手变改,则不可以辞逮也。” 老舍 《骆驼祥子》一:“我们就先说 祥子 ,随手把骆驼与 祥子 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3).信手;随便。 唐 杜甫 《北征》诗:“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儒林外史》第三三回:“﹝ 杜少卿 ﹞叫 王鬍子 又去卖了一分田来,二千多银子,随手乱用。”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五十:“关于这一点,事实上的佐证多得很,随手拈来都是。” ——《漢語大詞典》
如何 rú hé
(1).怎样。《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何?’” 宋 苏轼 《赠包安静先生》诗之二:“ 建 茶三十斤,不审味如何。” 明 唐顺之 《游塘侯巡公》诗:“ 禰生 狂态復如何?一刺怀中半灭磨。” 刘大白 《割麦插禾》诗:“插禾虽多,割禾如何?”
(2).奈何。怎么办。《诗·秦风·晨风》:“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汉书·霍光传》:“ 光 曰:‘ 昌邑王 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 唐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诗:“ 上阳 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3).奈何。对付,处置。《易·小过》:“‘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高亨 注:“不可如何,无可奈何。” 郭沫若 《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母亲要这样教我们,当然不是我们主观上所能如何的事。”
(4).奈何。亦指对付、处置的办法。《汉书·曹参传》:“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患之,无如何,乃请 参 游后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阮惠 自为 泰德王 , 郑栋 自为 郑靖王 ,两竝抗, 黎王 无如何也。”
(5).怎么;为什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唐 韩愈 《宿龙宫滩》诗:“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宋 欧阳修 《荷叶》诗:“如何江上思,偏动 越 人悲?”
(6).表反诘。犹言那又是什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 晋 之乱而后作焉。寧将事之,非鼠如何?”《公羊传·宣公六年》:“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復国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
(7).传说中的树名。《神异经·南方经》:“南方大荒有树焉,名曰如何,三百岁作华,九百岁作实……金刀剖之则酸,籚刀剖之则辛。”《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 晋 顾恺之 《启蒙记》:“如何随刀而改味。” ——《漢語大詞典》
(2).奈何。怎么办。《诗·秦风·晨风》:“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汉书·霍光传》:“ 光 曰:‘ 昌邑王 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 唐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诗:“ 上阳 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3).奈何。对付,处置。《易·小过》:“‘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高亨 注:“不可如何,无可奈何。” 郭沫若 《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母亲要这样教我们,当然不是我们主观上所能如何的事。”
(4).奈何。亦指对付、处置的办法。《汉书·曹参传》:“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患之,无如何,乃请 参 游后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阮惠 自为 泰德王 , 郑栋 自为 郑靖王 ,两竝抗, 黎王 无如何也。”
(5).怎么;为什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唐 韩愈 《宿龙宫滩》诗:“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宋 欧阳修 《荷叶》诗:“如何江上思,偏动 越 人悲?”
(6).表反诘。犹言那又是什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 晋 之乱而后作焉。寧将事之,非鼠如何?”《公羊传·宣公六年》:“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復国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
(7).传说中的树名。《神异经·南方经》:“南方大荒有树焉,名曰如何,三百岁作华,九百岁作实……金刀剖之则酸,籚刀剖之则辛。”《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 晋 顾恺之 《启蒙记》:“如何随刀而改味。” ——《漢語大詞典》
失 shī《國語辭典》
失 [ shī ]
动- 丢掉、遗落。如:「丧失」、「遗失」、「失而复得」、「失魂落魄」。
- 错过、纵放。如:「错失良机」、「机不可失」。
- 找不到。如:「迷失方向」。《楚辞·屈原·九章·惜诵》:「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
- 违背、不合乎。如:「失常」、「失态」、「失礼」。
- 错误。如:「过失」、「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半边(半邊)bàn biān
(1).旁边,一边。《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 鲁华 ﹞颼的一拳去,早飞到 竹山 面门上,就把鼻子打歪在半边。”《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赵昂 依旧包好(银子),放在半边。”
(2).一半。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半边圣人》:“有一士夫性极贪……或讥其吝。答曰:‘一介不与,圣人之道也。’或曰:‘一介不取,君以为何如?’曰:‘学而未能。’曰:‘然则君只好学得半边圣人。’”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三:“ 中国 闹洋学已经闹了好几十年,一直到现在就连‘科学’的‘科’字都还说不上半边。” ——《漢語大詞典》
(2).一半。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半边圣人》:“有一士夫性极贪……或讥其吝。答曰:‘一介不与,圣人之道也。’或曰:‘一介不取,君以为何如?’曰:‘学而未能。’曰:‘然则君只好学得半边圣人。’”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三:“ 中国 闹洋学已经闹了好几十年,一直到现在就连‘科学’的‘科’字都还说不上半边。”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