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但 dàn《國語辭典》
但 [ dàn ]
副- 仅、只。如:「但愿如此」。唐·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 林间。」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只要。唐·王昌龄〈出塞〉诗二首之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
- 只有、唯有。宋·苏轼〈行香子·一叶舟轻〉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 凡、所有。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则见脂粉馨香,环佩丁当,藕丝嫩新织仙裳,但风流都在他身上。」
- 尽管。如:「但说无妨」。
- 不过、可是。如:「你虽然聪明,但也要努力才能成功。」
- 姓。如汉代有但钦。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故人 gù rén
(1).旧交;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綈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盃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在往常,开学的日子正像家庭中的节日,大家可以会见一个暑天未见面的故人。”
(2).古人;死者。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复员后 张季鸾 却成了故人了。”
(3).对门生故吏的自称。《后汉书·杨震传》:“故所举 荆州 茂才 王密 为 昌邑 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 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资治通鉴·汉桓帝建和三年》:“此咎由故人畏惮彊御。” 胡三省 注:“ 汉 人於门生故吏之前,率自称故人。”
(4).指前妻、前夫或旧日的情人。《玉台新咏·古诗〈上山采蘼芜〉》:“长跪问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南朝 梁 刘孝绰 《古意》诗:“故居尤可念,故人安可忘。” 唐 李白 《怨情》诗:“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犹来重。” 清 缪艮 《沈秀英传》:“曩者 李顺娘 死,病危时,恋恋故人,至有魂觅情缘之语。” ——《漢語大詞典》
(2).古人;死者。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复员后 张季鸾 却成了故人了。”
(3).对门生故吏的自称。《后汉书·杨震传》:“故所举 荆州 茂才 王密 为 昌邑 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 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资治通鉴·汉桓帝建和三年》:“此咎由故人畏惮彊御。” 胡三省 注:“ 汉 人於门生故吏之前,率自称故人。”
(4).指前妻、前夫或旧日的情人。《玉台新咏·古诗〈上山采蘼芜〉》:“长跪问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南朝 梁 刘孝绰 《古意》诗:“故居尤可念,故人安可忘。” 唐 李白 《怨情》诗:“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犹来重。” 清 缪艮 《沈秀英传》:“曩者 李顺娘 死,病危时,恋恋故人,至有魂觅情缘之语。” ——《漢語大詞典》
供 gōng/gòng《國語辭典》
供 [ gōng ]
动- 给予。如:「提供」、「供应」、「供给」。《文选·潘岳·藉田赋》:「故躬稼以供粢盛,所以致孝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主人辞不得,一日供他两番,而今多了,也供不起了。」
- 受审者陈述案情。如:「供认」、「供出」。《聊斋志异·卷八·局诈》:「司马怒,执下廷尉。始供其引见者之姓名。」
- 受审者所陈说的案情纪录。如:「口供」、「笔供」、「招供」。《红楼梦·第八四回》:「你说你亲眼见的,怎么今日的供不对?」
供 [ gòng ]
动- 陈设、放置。《说文解字·人部》:「供,设也。」《汉书·卷七一·疏广传》:「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警世通言·卷九·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桌上花瓶内供一枝碧桃花。」
- 贡献、奉祀。如:「供佛」。《红楼梦·第五三回》:「咱们哪怕用一万两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有体面。」
- 从事、操持。如:「供职」。宋·陆游〈浣花女〉诗:「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 祭品或供奉别人食用的菜肴。如:「果供」、「蜜供」。《晋书·卷三三·何曾传》:「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为限。」《西游记·第一六回》:「那院主献了茶,又安排斋供。」
禄米 lù mǐ
用作俸给的粟米。因古代俸给常以粟米计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仓无陈粟,府无餘财,官妇不御者出嫁之,七十受禄米。”《隋书·食货志》:“客皆注家籍。其课,丁男调布绢各二丈……租米二石,禄米二石。”《隋书·食货志》:“州郡县禄米、绢布、丝绵,当处输臺传仓库。” 唐 岑参 《题新乡王釜厅壁》诗:“禄米尝不足,俸钱供与人。”《文献通考·职官十九》:“国家依品制俸,官一品月俸三十千,职田禄米大约不过千石。”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这位‘主守’之所以能施行仁义,明显地是靠着多馀的禄米。” ——《漢語大詞典》
微躯(微軀)wēi qū
微贱的身躯。常用作谦词。 三国 魏 曹植 《叙愁赋》:“委微躯於帝室,充末列於椒房。”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躯,而负明约于天下,国之祸也。”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自笑微躯长碌碌,几时来此学无还。” 清 周亮工 《西禅寺留别》诗:“微躯未敢厌烽烟,祖帐羣公尽大贤。”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假使我们能救他们,便牺牲却一己底微躯,也正是人生底无上幸福。” ——《漢語大詞典》
此外 cǐ wài
除了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的。 唐 元稹 《初除浙东妻有阻色因以四韵晓之》:“我有主恩羞未报,君於此外更何求!”《儒林外史》第三二回:“ 杜少卿 道:‘只要一百二十两?此外可还再要?’” 毛泽东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求 qiú《國語辭典》
求 [ qiú ]
動- 找尋、探索、設法得到。如:「尋求」、「探求」、「實事求是」、「緣木求魚」。《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懇託、乞助。如:「求助」、「懇求」、「乞求」、「祈求」、「請求」。《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下·華佗傳》:「又有疾者,詣佗求療。」
- 要求。如:「苛求」、「求全責備」。《論語·微子》:「無求備於一人。」《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貪圖。《論語·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徐夤〈潤屋〉詩:「潤屋豐家莫妄求,眼看多是與身讎。」
- 招引。《易經·乾卦·文言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孟子·公孫丑上》:「今國家間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
- 姓。如漢代有求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