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当时二老自旷达,胸襟浩荡春波融。

邓雅元代〕《读姚子深寄娄良器诗因述古作者之意次韵

渊明家住浔阳口,篱下黄花门外柳。素琴挂壁本无弦,禄米何心求五斗。

五言家法信有传,日对青山题数联。平生所乐在杯酒,百亩春风耕秫田。

坡翁学陶得三尺,古澹中含温润色。昔年迁谪到罗浮,一日诗名播南国。

陶苏已矣遗高风,皎若寒蟾行太空。当时二老自旷达,胸襟浩荡春波融。

后来虞范金闺客,海内文章乃为伯。昆崙太华两相高,鹰隼飘飘势无敌。

彼犹千钟我一觚,奴仆命我从奔呼。作诗固是性所好,陶苏虞范难为徒。

姚君英才最超越,思入高唐更飘忽。乌丝阑上写春云,白玉杯中吸秋月。

别来去日急如飞,泽雁随阳梁燕归。人生乖隔每如此,宁不拊髀长歔欷。

七山南去二十里,不识兴居近何似。因赓妙句论古人,更写幽怀寄双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当时二老旷达胸襟浩荡春波

当时(當時)dāng shí
(1).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昔时。《韩诗外传》卷一:“臣先殿上絶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致。今幸得用於臣之义,尚可为王破 吴 而强 楚 。” 唐 曹唐 《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诗:“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近来怕説当时事,结徧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田汉 《江西杂咏·初访井冈山之四》:“龙潭日夜奔飞瀑,犹作当时怒吼声。”
(2).指当时的人们。《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秉理照物,动必研几,当时嗟服,若有神道。” 李周翰 注:“言既研几而为断决,则当时之人嗟叹而服之,若有神明之道也。”《新唐书·苏晋传》:“ 晋 与 齐澣 更典二都选,既糊名校判,而 晋 独事赏拔,当时誉之。”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 沈传师 ﹞亦为史官,及出领 湖南 、 江西 ,奉詔在镇修《宪宗实録》,当时荣之。”
(3).指在位的皇帝。《后汉书·邓彪传》:“ 永元 初, 竇氏 专权骄纵,朝廷多有諫争,而 彪 在位修身而已,不能有所匡正……故颇以此致讥,然当时宗其礼让。” 明 李贽 《书苏文忠公外纪后》:“ 苏长公 以文字故获罪当时,亦以文字故取信於朋友,流声於后世。”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试读檜枝词,掉舌刺当时。这根株深泉无曲处,分明是妬杀九重飞。”
(4).正当青春之时。 唐 长孙佐辅 《对镜吟》:“粧成持照尚当时,只畏愁多遽变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徐 氏 丹桂 ,年正当时,误了佳期,心中常怀不足。”《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看这姑娘年纪已在当时,情竇料也开了。”
(5).官名。《管子·五行》:“ 黄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蚩尤 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冢田虎 曰:“当时,官名。”
(1).适时。《荀子·解蔽》:“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汉书·严安传》:“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 欧阳山 《苦斗》六一:“如今 何 家又是官,又是富,正是当时得令,势大财雄。”
(2).就在那个时刻;即时。《海内十洲记·祖洲》:“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天有不测风雨,人有当时祸福。”  ——《漢語大詞典》
二老 èr lǎo
(1).尊称同时或异代齐名的长者二人。(1)指 伯夷 、 吕望 。《孟子·离娄上》:“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 汉 扬雄 《解嘲》:“昔三仁去而 殷 墟,二老归而 周 炽。”(2)指 伯夷 、 叔齐 。 晋 郭璞 《登百尺楼赋》:“揖 首阳 之二老,招 鬼谷 之隐士。” 唐 陈子昂 《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两 龚 不免於兰焚,二老不免於薇嘆。”(3)指 老子 、 老莱子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追 羲 农 之絶轨,躡二老之玄踪。” 李善 注:“二老, 老子 老莱子 也。”(4)指 力牧 、 太山稽 。 唐 刘复 《游仙》诗:“二老佐 轩辕 ,移戈戮 蚩尤 。”《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淮南子》:“ 黄帝 治天下,而 力牧 、 太山稽 辅之。”(5)指 李白 、 白居易 。 宋 辛弃疾 《念奴娇·余既为傅岩叟两梅赋》词:“我向东邻曾醉里,唤起诗家二老。” 邓广铭 笺注:“诗家二老即 李白 及 白居易 。”
(2).指父母。 北周 庾信 《王祥扣冰鱼跃赞》:“二老同膳,双鱼共浮。” 宋 张孝祥 《鹧鸪天·为老母寿》词:“同犬子,祝龟龄,天教二老鬢长青。”《秧歌剧选·宝山参军》:“ 刘金莲 :提起父母泪不干。 王宝山 :为什么提起二老泪涟涟。”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旷达(曠達)kuàng dá
开朗,豁达。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晋书·裴頠传》:“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亷操,谓之旷达。” 宋 叶适 《朝奉黄公墓志铭》:“天性旷达,不作疑吝;推己利人,不自封殖。”《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沈灿若 ﹞是 嘉兴 有名才子,容貌魁峨,胸襟旷达。”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家室索隐》:“ 李白 是那么旷达的人,为什么一说到子女便那么伤心?”  ——《漢語大詞典》
胸襟 xiōng jīn
亦作“ 胸衿 ”。
(1).犹胸境。指心情、志趣、抱负等。《艺文类聚》卷七引 晋 刘伶 《北芒客舍》诗:“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衿。”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道至人赋》:“超埃尘以贞观,何落落此胸襟。” 唐 李白 《赠崔侍御》诗:“ 洛阳 因 剧孟 ,託宿话胸襟。” 唐 顾况 《酬房杭州》:“故人牧 餘杭 ,留我披胸衿。”《封神演义》第四九回:“此人名为闲士,腹内必有胸襟。”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四章:“他们那种大公无私的品质,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开阔的胸襟,给了她很深的印象。”
(2).犹胸怀。指心里头。《南齐书·竟陵王子良等传论》:“情伪之事,不经耳目,忧惧之道,未涉胸衿。”《南史·文学传·颜协》:“而胸衿夷坦,有士君子之操焉。” 唐 杜甫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诗之三:“虚徐五株态,侧塞烦胸襟。”《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辅国贤相厥号 须达多 ,善几策於胸衿,洞时机於即代。”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旷充眼界惟观海,盪涤胸襟是听潮。” 丁玲 《韦护》第一章四:“自然的美景将她们的胸襟洗涤得不染一点尘浊。”
(3).犹臆测。《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此乃诗书所载,非擅胸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自 贺隐 物故,率由胸襟,加以骋辩陵人,又多矜伐,为识者所鄙。”
(4).人体或衣服上身前面的部分。 梁斌 《播火记》四十:“他用手紧紧按住胸襟,眼睛对着月光,射出一种焦躁的光芒。” 邹荻帆 《星汉灿烂·红花绿叶扶》:“体育馆好像一个穿着天青色春装的少女,把花枝佩带在胸襟。”  ——《漢語大詞典》
浩荡(浩蕩)hào dàng
(1).水壮阔貌。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二:“洪流何浩荡,脩芒鬱苕嶢。” 宋 司马光 《留别东郡诸僚友》诗:“津涯浩荡虽难测,不见惊澜曾覆舟。” 清 钱谦益 《彭城次坡韵》之四:“掉头终拟随公等,浩荡春波戏白鸥。”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觉悟》:“浩荡的江水奔到 鸡头山 下,碰到岩壁下,卷起巨大的漩涡。”
(2).广大旷远。《楚辞·九歌·河伯》:“登 崑崙 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唐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 仇兆鳌 注:“浩荡,旷远也。” 金 元好问 《西楼曲》:“去年与郎西入 关 ,春风浩荡随金鞍。”《红楼梦》第十八回:“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二:“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3).犹荒唐。《楚辞·离骚》:“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姜亮夫 校注:“浩荡,犹今言荒唐耳,一声之转也。”
(4).无常不定。 南朝 梁 何逊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年事以蹉跎,生平任浩荡。”  ——《漢語大詞典》
春波 chūn bō
(1).春水的波澜。 南朝 宋 谢灵运 《孝感赋》:“荑柔叶於枯木,起春波於寒川。” 唐 张泌 《春晚谣》:“ 萧关 梦断无寻处,万叠春波起南浦。”
(2).指春水。 唐 杜牧 《送张判官归兼谒鄂州大夫》诗:“江雨春波阔,园林客梦催。” 宋 王安石 《元珍送緑石砚》诗:“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冷庐杂识·瑀华妹》引 清 陆瑀华 《过蠡泽》诗:“桥边烟影淡无痕,桥外春波緑到门。”  ——《漢語大詞典》
融 róng《國語辭典》

融 [ róng ]

  1. 炊煮时,火气上升消散。《说文解字·鬲部》:「融,炊气上出也。」
  2. 消溶、溶化。唐·卢仝〈酬愿公雪中见寄〉诗:「梅柳意却活,园圃冰始融。」宋·王安石〈北山道人栽松〉诗:「阳坡风暖雪初融,度谷遥看积翠重。」
  3. 调和。如:「水乳交融」。
  4. 流通。如:「融通资金」。《文选·何晏·景福殿赋》:「云行雨施,品物咸融。」
  1. 和乐。如:「其乐融融」。
  2. 长久。《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
  1. 传说中的火神。即祝融。《墨子·非攻下》:「天命融隆火。」《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