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终古方书在,随时局面更。

洪咨夔宋代〕《送黎德升出守眉州

同是郾城客,对床如弟兄。
秋风双鬓改,落日寸心明。
终古方书在,随时局面更。
公余经济学,讲贯不嫌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终古方书随时局面

终古(終古)zhōng gǔ
(1).久远。《楚辞·离骚》:“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朱熹 集注:“终古者,古之所终,谓来日之无穷也。”《汉书·沟洫志》:“民歌之曰:‘ 鄴 有贤令兮为 史公 ,决 漳水 兮灌 鄴 旁,终古舄卤兮生稻粱。’” 清 顾炎武 《精卫》诗:“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鲁迅 《集外集·〈哀范君〉诗之三》:“此别成终古,从兹絶绪言。”
(2).往昔,自古以来。《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终古虽远,旷焉如面。” 唐 李白 《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诗:“惟君固 房陵 ,诚节贯终古。”
(3).经常。《周礼·考工记·轮人》:“轮已崇,则人不能登也。轮已庳,则於马终古登阤也。” 郑玄 注:“ 齐 人之言终古,犹言常也。”《庄子·大宗师》:“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
(4).复姓。相传为 夏桀 内史 终古 之后。见《通志·氏族四》。  ——《漢語大詞典》
方书(方書)fāng shū
(1).官府文书;案牍。《史记·张丞相列传》:“ 张丞相 苍 者, 阳武 人也。好书律历。 秦 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方,版也,谓书事在版上者也……或曰四方文书。”
(2).指史书,史册。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子曰:‘以貌取人,失之 子羽 ;以言取人,失之 宰我 。’ 光武 则受误於 庞萌 , 曹公 则见欺於 张邈 。事列在方书。”
(3).医书。《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阳庆 ﹞谓 意 曰:‘尽去而方书,非是也。’” 唐 白居易 《病中逢秋招客夜酌》诗:“合和新药草,寻检旧方书。” 宋 刘克庄 《西江月·腰痛旧传陈复斋名方岁久失之》词:“ 思邈 方书去失, 休文 老病来攻。” 清 唐孙华 《春日漫成》诗之二:“文籍撑肠仍乞食,方书满眼不医贫。”
(4).古代医术与方术同出一源,故亦指称方术之书。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或难曰:神仙方书,似是而非,将必好事者妄所造作,未必出 黄 老 之手,经 松 乔 之目也。” 唐 卢纶 《寻贾尊师》诗:“新传 左慈 诀,曾与 右军 鹅。井臼阴苔遍,方书古字多。”  ——《漢語大詞典》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随时(隨時)suí shí
(1).顺应时势;切合时宜。《易·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王弼 注:“得时,则天下随之矣。随之所施,唯在于时也;时异而不随,否之道也。”《国语·越语下》:“夫圣人随时以行,是为守时。” 韦昭 注:“随时:时行则行,时止则止。”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祖不得称皇考》:“好古之士,当随时变通,所谓礼从宜也。”
(2).任何时候;不拘何时。 唐 骆宾王 《与程将军书》:“随时任其舒卷,与物同其波流者矣。” 宋 张道洽 《岭梅》诗:“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巴金 《秋》四:“你高兴,随时可以来耍。”
(3).随着季节时令。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夏凉寒燠,随时取适。”
(4).跟随时俗。 明 张居正 《请戒谕群臣疏》:“毋持禄以养交,毋依阿淟涊以随时。”  ——《漢語大詞典》
局面 jú miàn
(1).指博戏中的形势、状况。 元 周德清 《斗鹌鹑·双陆》曲:“盘中排营寨城池,眼前无弓箭旌旗。心内有刀枪剑戟,局面儿几般形势。”
(2).指牌局、博局。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今天晚上我们有一个局面。”
(3).泛指一定时期内事物的形势、情景。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余玠》:“然 晦 才望既薄,局面又生, 蜀 土军民皆不安之。”《水浒传》第五十回:“ 扈成 见局面不好,投马落荒而走。”《老残游记》第十回:“十年之后,局面就大不同了。” 瞿秋白 《猪八戒》:“从当初漆黑一团,变到现在的局面,虽极不满意,却正好再变。”
(4).场面;规模格局。 宋 叶适 《答刘子至书》:“ 苏州 局面多,却儘应副得过,此亦他人所不能知也。其间曲折非纸上可尽。” 明 冯惟敏 《端正好·徐我亭归田》套曲:“山林识趣高,功名局面窄。” 清 顾炎武 《与原一公肃两甥》书:“关中侨寓,局面甚小。” 鲁迅 《书信集·致董永舒》:“这还不能算短篇小说,因为局面小。”
(5).犹计谋。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一折:“他那里应答的话语投,我这里笑谈的局面熟,准备着夜月携红袖,不觉的春风倒玉甌。”《水浒传》第四九回:“不想他这两个不识局面,正中了他的计策,分説不得。”
(6).指铺面。《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 西门庆 叫将 崔本 来,会 乔大户 那边,收拾房子卸货,修盖土库局面,择日开张举事。”《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铺子局面,都叫漆匠装新油漆。”
(7).指度量。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此子矜情作态,局面太小。”
(8).漂亮,体面。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寒由他自寒,不可坏了局面。”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三章:“偏不出去,为什么打扮得这么局面?”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1.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2.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3.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1.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1.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