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牡丹鼎盛汉川谱,行辈近许天彭俱。

洪咨夔宋代〕《范漕

西来一鹤山泽臞,春风六辔闲且都。公馀镜月昼阴寂,睡起手校群芳图。

海棠酣透燕王邸,豹血深染重氍毹。昌南别派更奇绝,丰容靓饰香生肤。

牡丹鼎盛汉川谱,行辈近许天彭俱。翠微㔩叶光照路,马上秦虢须人扶。

凤州杨柳足佳思,苒苒百尺青流苏。黎州菊华抱劲节,濯濯一丈黄襜褕。

老成典刑识菌桂,晚出姓字闻珊瑚。石蝉风味更清烈,比屋梓益梁夔巫。

丰年乐事与民共,浣花寻胜时骑驴。珍葩异卉价如玉,烂买西产归东吴。

云坡手种五色锦,遍地步障金谷无。花光深处澹容与,碧瞳如水霜髯须。

公家鸱夷老仙伯,功成始去浮江湖。中原赤子未奠枕,而忍独乐盟鸥凫。

湘江之西勒浯石,瀚海之北封狼胥。归来岸帻坐想雪,太白万里峨眉孤。

气平德全纪渻子,宇定光发南荣趎。不随造物共流转,玉立堂下松千株。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牡丹鼎盛汉川行辈天彭

牡丹 mǔ dān
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 唐 以后,但在 唐 前,已见于记载。至 唐 开元 中盛于 长安 ,至 宋 在 中州 以 洛阳 为冠,在 蜀 以 天彭 为冠。群花品中,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参阅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草木花果·牡丹》、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品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牡丹》。  ——《漢語大詞典》
鼎盛 dǐng shèng
(1).兴盛;昌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经典礼章,跨 周 轢 汉 , 唐 虞 之文,其鼎盛乎!”《红楼梦》第一一五回:“ 王夫人 道:‘现今府上復又出了差,将来不但復旧,必是比先前更要鼎盛起来。’” 朱自清 《那里走·我们的路》:“如大华饭店和云裳公司等处的生涯鼎盛。”
(2).正当壮年。《汉书·贾谊传》:“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南史·孔靖传》:“皇太子春秋鼎盛,圣德日躋,废立之事,臣不敢闻。”《明史·卢洪春传》:“陛下春秋鼎盛,诸症皆非所宜有。”  ——《漢語大詞典》
汉川(汉川)
左传斗卒与其弟巢以王奔随吴人从之谓随人曰周之子孙在汉川者楚实尽之天诱其衷致罚于楚而君又窜之周室何罪君若顾报周室施及寡人以奖天衷君之惠也汉阳之田君实有之 蜀志先主传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又诸葛亮传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秋魏征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 元史顺帝纪丁丑徐寿辉伪将倪文俊复陷沔阳府威顺王宽彻普化令王子报恩奴等同湖南元帅阿思蓝水陆并进讨之至汉川水浅文俊用火筏烧船报恩奴遇害 蜀录李特传元康中氐齐万年反关西扰乱天水洛阳扶国始平诸郡皆被兵频岁大饥流移就谷相与入汉川者数万家 水经汉水又东径西城县故城南注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以申仪为西城太守仪据郡降魏魏文帝改为魏兴郡治故西城县之故城也氏略汉川梁州私治于此兮明一统志汉川汉中府郡名王杨炯青苔赋渔父游 汉川曲歌沧浪兮濯吾足 维乐城岁日赠孟浩然诗更逄习凿齿言在汉川湄木刘禹锡和西川李尚书汉川微月游房太尉西湖诗 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斧苏轼筼筜谷诗汉川修竹贱如麻 斤何曾赦箨龙  ——《骈字类编》
谱 ( 譜 ) pǔ
谱 [ pǔ ]
  1. 依照事物的类别、系统制的表册:年~。家~。食~。菜~。~系(a.家谱上的系统;b.物种变化的系统)。
  2. 记录音乐、棋局等的符号或图形:歌~。乐(yuè)~。棋~。画~。~号。~表。
  3. 编写歌谱:~曲。~写。~制。
行辈(行輩)háng bèi
(1).辈分。 唐 韩翃 《送崔秀才赴上元兼省叔父》诗:“诗家行辈如君少,极目苦心怀 谢脁 。”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十:“近岁之俗不问行辈年齿,泛相称必曰丈,不知起自何人,而举世从之。” 清 刘大櫆 《祭左茧斋文》:“余与君世为姻戚,君丈人行,而折其行辈,以与余相頡亢。”
(2).同辈。《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一自干戈遽扰攘,几多行辈遄沦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小子初学涂鸦,勿以友故,行辈视之也。” 吴伯箫 《马》:“观众不少啊:閤村的祖伯叔,兄弟行辈,年老的太太,较小的邻舍侄妹,一凑就是近百的数目。”  ——《漢語大詞典》
近 jìn《國語辭典》

近 [ jìn ]

  1. 时间、地点、血统、关系等方面距离不远的。如:「近日」、「近郊」、「近亲」。《墨子·经说下》:「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
  2. 浅显明白、容易了解。如:「浅近」。《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也,善言也。」
  1. 相似、几乎一样。如:「近似」。《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2. 靠近、接近。如:「挨近」、「迫近」。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 亲密。如:「亲近」。《论语·阳货》:「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4. 合乎。如:「不近情理」。宋·苏洵〈辨奸论〉:「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许 ( 許 ) xǔ/hǔ
许 [ xǔ ]
  1. 应允,认可:~可。允~。特~。
  2. 承认其优点:赞~。嘉~。
  3. 预先答应给与:~诺。
  4.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5. 或者,可能:也~。或~。
  6. 处,地方:何~人。
  7.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
  8. 这样:如~。
  9.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10. 姓。
许 [ hǔ ]
  1. 〔~~〕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
天彭
唐 李商隐 井络 井络天彭一掌中,漫誇天设剑为峰。  ——《骈字类编》
俱 jù《國語辭典》

俱 [ jù ]

  1. 偕、同、一起。《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1. 皆、都、全。如:「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俱 [ ​jū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