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上元 shàng yuán
(1).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旧唐书·中宗纪》:“﹝ 景龙 四年﹞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水浒传》第六六回:“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放花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登高》:“岁上元夜,寺僧燃灯遶塔奏乐,金光明空,乐作天上矣。”
(2).古代历法名称之一。《史记·天官书》:“其纪上元。” 司马贞 索隐:“上元是古历之名。”《新五代史·司天考》:“布算积分,上求数千万岁之前,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月、五星皆会于子,谓之上元,以为历始。”
(3).旧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讲阴阳五行的人以三个甲子共一百八十年为一周,称其中的第一个甲子为“上元”。
(4).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名,即“上元夫人”。 唐 王勃 《七夕赋》:“ 上元 锦书传宝字, 王母 琼箱荐金约。”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西海宴 王母 ,北宫邀 上元 。”
(5).指上天、太空。 唐 《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炉》诗:“抗殿疏元首,高高接上元。”
(6).指帝王。 明 张居正 《寿严少师三十韵》:“握斗调元化,持衡佐上元。” ——《漢語大詞典》
(2).古代历法名称之一。《史记·天官书》:“其纪上元。” 司马贞 索隐:“上元是古历之名。”《新五代史·司天考》:“布算积分,上求数千万岁之前,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月、五星皆会于子,谓之上元,以为历始。”
(3).旧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讲阴阳五行的人以三个甲子共一百八十年为一周,称其中的第一个甲子为“上元”。
(4).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名,即“上元夫人”。 唐 王勃 《七夕赋》:“ 上元 锦书传宝字, 王母 琼箱荐金约。”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西海宴 王母 ,北宫邀 上元 。”
(5).指上天、太空。 唐 《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炉》诗:“抗殿疏元首,高高接上元。”
(6).指帝王。 明 张居正 《寿严少师三十韵》:“握斗调元化,持衡佐上元。” ——《漢語大詞典》
才 cái《國語辭典》
才 [ cái ]
名- 天赋的能力、禀性。《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 力量、智慧。《诗经·鲁颂·駉》:「思无期,思马斯才。」汉·王充《论衡·实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通「材」。
- 有才能、智慧的人。如:「天才」、「英才」、「干才」。《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
- 讽称某类的人。如:「蠢才」、「奴才」。
- 姓。如明代有才宽。
- 方、始。如:「刚才」、「方才」、「戏才开锣」、「呆了半晌,我才会意过来。」《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
- 仅。如:「他今年才五岁。」、「我身上才带五块钱。」
- 表示强调的语气。如:「我才不干呢!」、「他哪有累?我才累呢!」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 超出:~于。~度(dù)。~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 错误:~错。记~。
-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 姓。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动-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 姓。如汉代有去卑。
寻春(尋春)xún chūn
游赏春景。 唐 陈子昂 《晦日宴高氏林亭》诗:“寻春游上路,追宴入山家。” 宋 惠洪 《意行入古寺》诗:“清明雨过快晴天,古寺寻春亦偶然。”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下官就是 越国 上大夫 范蠡 ,寻春到此。” 清 徐元正 《广陵怀古》诗:“寻春易过佳风月,送老难忘好墓田。” ——《漢語大詞典》
红白(紅白)hóng bái
(1).红的和白的。形容色彩鲜明美丽。 唐 韩愈 《寒食日出游》诗:“邇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 唐 杜牧 《念昔游》诗:“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也没首饰铅华,自然没包弹。淡浄的衣服儿,扮得如法,天生更一段儿红白,便 周昉 的丹青怎画?”
(2).红事和白事。指嫁娶丧葬之事。《红楼梦》第五五回:“或有婚丧红白等事, 王夫人 贺弔迎送,应酬不暇。” 赵树理 《邪不压正》:“这地方的风俗,遇了红白大事,客人都吃两顿饭--第一顿是汤饭,第二顿是酒席。”
(3).象征革命的和反动的。 曹靖华 《飞花集·风雨六十年》:“那时,负责同志恳切叮嘱道:‘环境复杂,斗争严酷,红白难辨,凡事务必细心、沉着,机智而果决。’” ——《漢語大詞典》
(2).红事和白事。指嫁娶丧葬之事。《红楼梦》第五五回:“或有婚丧红白等事, 王夫人 贺弔迎送,应酬不暇。” 赵树理 《邪不压正》:“这地方的风俗,遇了红白大事,客人都吃两顿饭--第一顿是汤饭,第二顿是酒席。”
(3).象征革命的和反动的。 曹靖华 《飞花集·风雨六十年》:“那时,负责同志恳切叮嘱道:‘环境复杂,斗争严酷,红白难辨,凡事务必细心、沉着,机智而果决。’” ——《漢語大詞典》
山花 shān huā
(1).山间野花。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水流平涧下,山花满谷开。” 唐 杜甫 《早花》诗:“腊日 巴江 曲,山花已自开。” 金 赵秉文 《仿摩诘“独坐幽篁里”》诗:“石上多古苔,山花间红碧。” 陈毅 《枣园曲》:“喜四面山花无数, 延河 水伴秧歌唱,看诗词大国推盟主。”
(2).植物名。 唐 段公路 《北户录·山花燕支》:“山花,丛生。 端州 山崦间多有之。其叶类蓝。其花似蓼,抽穗长二三寸,作青白色。正月开。土人採含苞者卖之,用为燕支粉,或持染绢帛,其红不下蓝花。” ——《漢語大詞典》
(2).植物名。 唐 段公路 《北户录·山花燕支》:“山花,丛生。 端州 山崦间多有之。其叶类蓝。其花似蓼,抽穗长二三寸,作青白色。正月开。土人採含苞者卖之,用为燕支粉,或持染绢帛,其红不下蓝花。” ——《漢語大詞典》
粲粲 càn càn
(1).鲜明貌。《诗·小雅·大东》:“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朱熹 集传:“粲粲,鲜盛貌。”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暮春春服成,粲粲綺与紈。” 宋 贺铸 《踏莎行》词:“黄帘絳幕掩香风,当筵粲粲人如玉。”
(2).广阔貌。 清 龚自珍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粲粲中原,有削有吞,浩彼诸藩,岂无革沿?”
(3).笑貌。 宋 梅尧臣 《谢师厚归南阳·效阮步兵》诗:“解剑登北堂,幼妇笑粲粲。” 钟延豪 《华西街上》四:“ 阿牛 嘿的一声粲粲的仰头大笑。” ——《漢語大詞典》
(2).广阔貌。 清 龚自珍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粲粲中原,有削有吞,浩彼诸藩,岂无革沿?”
(3).笑貌。 宋 梅尧臣 《谢师厚归南阳·效阮步兵》诗:“解剑登北堂,幼妇笑粲粲。” 钟延豪 《华西街上》四:“ 阿牛 嘿的一声粲粲的仰头大笑。” ——《漢語大詞典》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形-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