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芳草 fāng cǎo
(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沈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漢語大詞典》
有情 yǒu qíng
(1).有情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卫洗马 初欲渡 江 ,形神惨顇,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復谁能遣此!’”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 咸阳 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2).有交情;有情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君在中朝,与 和长舆 齐名,那与佞人 刁协 有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恭 始与 王建武 甚有情,后遇 袁悦 之间,遂致疑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严蕊 见此人满面慽容,问知为着丧耦之故,晓得是个有情之人,关在心里。”
(3).指男女间互相有爱恋之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那 权翰林 自遇 桂娘 两下交口之后,时常相遇,便眉来眼去,彼此有情。”
(4).有情致。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董伯仁》:“动笔形似,画外有情。”
(5).佛教语。梵语sattva的意译。也译为众生。指人和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唐 慧能 《坛经·行由品》:“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证得菩提归浄土,又起慈悲化有情。” 许地山 《愿》:“我愿你作无边宝华盖,能普荫一切世间诸有情;愿你为如意净明珠,能普照一切世间诸有情。” ——《漢語大詞典》
(2).有交情;有情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君在中朝,与 和长舆 齐名,那与佞人 刁协 有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恭 始与 王建武 甚有情,后遇 袁悦 之间,遂致疑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严蕊 见此人满面慽容,问知为着丧耦之故,晓得是个有情之人,关在心里。”
(3).指男女间互相有爱恋之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那 权翰林 自遇 桂娘 两下交口之后,时常相遇,便眉来眼去,彼此有情。”
(4).有情致。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董伯仁》:“动笔形似,画外有情。”
(5).佛教语。梵语sattva的意译。也译为众生。指人和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唐 慧能 《坛经·行由品》:“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证得菩提归浄土,又起慈悲化有情。” 许地山 《愿》:“我愿你作无边宝华盖,能普荫一切世间诸有情;愿你为如意净明珠,能普照一切世间诸有情。” ——《漢語大詞典》
迷 mí《國語辭典》
迷 [ mí ]
动- 困惑、惑乱。如:「财迷心窍」。《易经·坤卦》:「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
- 媚惑。《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序》:「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
- 分不清方向。如:「迷路」。《左传·哀公二年》:「晋赵鞅纳卫大子于戚,宵迷。」
- 沉醉、陶醉。如:「著迷」、「入迷」、「沉迷」。
- 分辨不清、令人困惑的。如:「迷途」、「迷宫」。
- 心中昏乱、意识模糊。如:「意乱情迷」。
- 心醉于某种事物的人。如:「影迷」、「球迷」、「歌迷」。
谢客(謝客)xiè kè
(1).辞别朋友。《史记·魏公子列传》:“ 侯生 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2).送客。《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却説那日 安老爷 迎宾谢客,忙的半日不曾住脚,一直到下半日才得消停。”
(3).谢绝会客。 宋 苏轼 《东园》诗:“杜门谢客恐生谤,且作人间鹏鷃游。” 明 宗臣 《报刘一丈书》:“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 柳亚子 《怀念阿英先生》:“我在闭门谢客的环境中,偷偷地去看了一次,觉得很兴奋。”
(4).指酬谢刺客。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 洛阳 至有主谐合杀人者,谓之会任之家,受人十万,谢客数千。” 彭铎 校正:“主其事者,受人厚赂,遣客为之刺杀仇家。”
(5).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灵运 幼名 客儿 ,故称。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 谢客 为 元嘉 之雄。” 宋 林逋 《池上春日即事》诗:“已输 谢客 清吟了,未忍 山翁 烂醉归。” 清 赵翼 《庚午同年平姚海孙星士叶古渠陈受粢招饮于吴山丁仙阁姚海有诗即用其韵》:“步联 谢客 登山屐,醉湿 陶 家漉酒巾。” ——《漢語大詞典》
(2).送客。《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却説那日 安老爷 迎宾谢客,忙的半日不曾住脚,一直到下半日才得消停。”
(3).谢绝会客。 宋 苏轼 《东园》诗:“杜门谢客恐生谤,且作人间鹏鷃游。” 明 宗臣 《报刘一丈书》:“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 柳亚子 《怀念阿英先生》:“我在闭门谢客的环境中,偷偷地去看了一次,觉得很兴奋。”
(4).指酬谢刺客。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 洛阳 至有主谐合杀人者,谓之会任之家,受人十万,谢客数千。” 彭铎 校正:“主其事者,受人厚赂,遣客为之刺杀仇家。”
(5).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灵运 幼名 客儿 ,故称。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 谢客 为 元嘉 之雄。” 宋 林逋 《池上春日即事》诗:“已输 谢客 清吟了,未忍 山翁 烂醉归。” 清 赵翼 《庚午同年平姚海孙星士叶古渠陈受粢招饮于吴山丁仙阁姚海有诗即用其韵》:“步联 谢客 登山屐,醉湿 陶 家漉酒巾。” ——《漢語大詞典》
落 là/luò/lào《國語辭典》
落 [ luò ]
动- 脱落、凋坠。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四:「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宋·秦观〈一斛珠·碧云寥廓〉词:「江山满眼今非昨,纷纷木叶风中落。」
- 掉下、降低。如:「落泪」、「落价」。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陷入、掉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 除去。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 掉在后面。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 衰败。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
- 停留。如:「落脚」、「话音未落」。唐·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诗:「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 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迹」。
- 得到。《红楼梦·第三四回》:「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 归属。如:「重担落在谁身上?」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 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缤纷」。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余留的。《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只当做个老丫头,情愿以大作小,服事你终身。拾些残头落脚,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一举两得,可好么?」
- 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家贫,宾客益落。」
- 伶俐。如:「俐落」。
- 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 停留、停顿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 量词。计算成堆成叠物品的单位。如:「一落书」、「两落碗」。
- 姓。如汉代有落闳。
落 [ là ]
动- 遗漏、忘记。如:「丢三落四」、「我的皮匣子落在家里了。」
- 掉在后面、跟不上。如:「我们一伙人登山,他总是落在后头。」
落 [ lào ]
名- 参见「落子」、「莲花落」等条。
- 降落。如:「鸟儿落在树上。」
- (一)之又音。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名-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 有花的。如:「花季」。
-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无处(無處)wú chǔ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孟子·公孙丑下》:“若於 齐 ,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 注:“我在 齐 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餽之,是以货财取我。”
(2).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
(1).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 吕氏 今无处矣。” 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这样的苦闷却又无处可以告说。”
(2).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诗:“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漢語大詞典》
(2).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
(1).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 吕氏 今无处矣。” 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这样的苦闷却又无处可以告说。”
(2).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诗:“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漢語大詞典》
问 ( 問 ) wèn
问 [ wèn ]
-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 管,干预:概不过~。
-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 姓。
秦人 qín rén
秦 代统一全国,开展对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往往称 中国 人为“秦人”。直至 汉 晋 ,仍沿用此称。《史记·大宛列传》:“闻 宛 城中新得 秦 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汉书·匈奴传上》:“穿井筑城,治楼以藏穀,与 秦 人守之。” 颜师古 注:“ 秦 时有人亡入 匈奴 者,今其子孙尚号 秦 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汉人唐人秦人》:“ 马永卿 引《西域传》言:‘ 秦 人,我匄若马。’註:‘谓中国人为 秦 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