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学道戒怠情,成功在精勤。

王之道宋代〕《赠浮屠勤上人

隔宿不问道,此语幼所闻。
汩没尘土中,岁晚方得君。
学道戒怠情,成功在精勤。
勤哉勤道者,取名不徒云。
别来十二秋,东游遍温鄞。
持呪动至暮,坐禅常达昕。
寸阴古所惜,君今惜余分。
兢兢穷昼夜,直欲忘斋薰。
轩昂冲天鹤,那容混难群。
我老懒成癖,见君但欢欣。
茅斋无一物,坐对柏子焚。
忽然舍我去,翩若风中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学道成功精勤

学道(學道)xué dào
(1).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若 宪 ,贫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观四年作诗寄任因命舍弟同赋》:“学道一生凡几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之一:“学道频年慕屡空,支离犹堕语言中。”
(2).学习道行。指学仙或学佛。《汉书·张良传》:“廼学道,欲轻举。” 颜师古 注:“道谓仙道。” 宋 苏轼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从 左慈 学道,得九丹金液仙经。”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然而出来的题目就因此常常是难题,仍如飞剑一样,非上 武当山 寻师学道之后,决计没法办。”
(3).即学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 广东 学道。” 清 蒲松龄 《禳妒咒·入泮》:“酒色养的那脾胃娇,那厌气时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学道瞎,真是瞎学道。”《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据了他的学识,与他个学道,绰绰然做得过去,却不肯把学道与他,偏与他个巡道。”参见“ 学政 ”。  ——《漢語大詞典》
戒 jiè《國語辭典》

戒 [ jiè ]

  1. 防备。如:「戒备」。《说文解字·廾部》:「戒,警也。」《荀子·儒效》:「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戒。」
  2. 谨慎、慎重。如:「戒慎」。《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3. 警告、劝导。如:「劝戒」。《红楼梦·第二八回》:「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我都不灰心。」
  4. 告诉、告知。《仪礼·士冠礼》:「主人戒宾。」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
  5. 革除。如:「戒酒」、「戒赌」、「戒烟」、「戒毒」。
  1. 宗教上约束禁止某些行为的规条,或泛指禁止做的事。如:「十戒」、「破戒」、「戒律」。《西游记·第八回》:「菩萨方与他摩顶受戒。」
  2. 文体名。内容用以警戒自己或别人。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次则箴兴于补阙,戒出于弼匡。」
  3. 配戴于手指上的环状饰品。如:「钻戒」、「金戒」、「银戒」。
怠 dài《國語辭典》

怠 [ dài ]

  1. 松懈、懒惰。如:「怠惰」、「懈怠」。唐·韩愈〈原毁〉:「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2. 轻慢不庄重。如:「怠慢」。《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醴酒不设,王之意怠。」
  3. 疲倦、疲累。如:「倦怠」。
情 qíng《國語辭典》

情 [ qíng ]

  1. 心理上发于自然的意念,或因外界事物刺激所引发的心理状态。如:「感情」、「温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唐·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 两性间的爱。如:「爱情」、「痴情」、「谈情说爱」。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 友谊、情分。如:「交情」、「人情世故」。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面子。如:「情面」、「求情」、「说情」。
  5. 实际的状况、内容。如:「实情」、「病情」、「行情」。
  1. 有关男女恋情的。如:「情夫」、「情妇」、「情痴」。
  1. 分明、明明。《红楼梦·第四回》:「薛蟠见母亲如此说,情知扭不过的。」
成功 chéng gōng
(1).成就功业或事业。《书·禹贡》:“ 禹 锡玄圭,告厥成功。”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 黄帝 以战成功, 汤 武 以伐成孝。”《宣和遗事》后集:“ 汪伯彦 、 黄潜善 力主迁幸东南之议,忌 宗泽 成功,屡沮挠之。”《西游记》第六一回:“﹝ 罗刹 ﹞磕头礼拜道:‘望菩萨饶我夫妻之命,愿将此扇奉承 孙叔叔 成功去也。’”
(2).成就的功业,既成之功。《史记·秦始皇本纪》:“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於是二府文武之士,感 秦国 思 郑渠 之绩, 魏 人置 豹 祀之义,乃遐慕仁政,追述成功。”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玡王公河中生祠碑》:“大寇既逃,邻封共庆,遽求罢任,本切归寧,坚避成功,益彰杰操。”
(3).事情获得预期结果。 唐 顾况 《塞上曲》:“酣战祈成功,于焉罢边衅。”《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已知两路人马,都已成功,合兵回 杭州城 来。” 曹禺 《日出》第四幕:“这一次买成功了,我主张以后行里再也不冒这样的险。”
(4).成效。《国语·吴语》:“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宋 苏洵 《上皇帝书》:“此所谓用力少而成功多,法无便於此者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道光 二十二年, 河 决 开封 ,公奉命往治,驻工六閲月,糜帑少而成功速, 皖 豫 之民至今德之。”
(5).收获。《左传·襄公四年》:“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穡人成功。”《汉书·元帝纪》:“元元之民,劳於耕耘,又亡成功,困於饥饉,亡以相救。”  ——《漢語大詞典》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精勤 jīng qín
专心勤勉。《后汉书·冯勤传》:“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 郗愔 信道,甚精勤。”《西游记》第九六回:“三乘妙法甚精勤,一二沙门皆一样。”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