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 退还,不受:盛情难~。
-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 去掉:失~。了(liǎo)~。
笑 xiào《國語辭典》
笑 [ xiào ]
動-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如:「玩笑」、「嬉笑」、「微笑」。《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 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 致贈時,希望對方接受的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虚名 xū míng
(1).与实际不符的声誉。《鹖冠子·度万》:“虚名相高,精白为黑。” 汉 徐干 《中论·亡国》:“ 莽 之为人也,内实姦邪,外慕古义,亦聘求名儒,徵命术士……徒张设虚名以夸海内, 莽 亦卒以灭亡。” 宋 秦观 《财用上》:“ 晋 人 王衍 者,口不言钱而指以为阿堵物,臣窃笑之,以为此乃姦人故为矫亢,盗虚名於暗世也。” 茅盾 《八十自述》诗:“忽然已八十,始愿所未及。俯仰愧平生,虚名不副实。”
(2).没有实际内容或与实际内容不合的名称、名义等。《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卫君 入朝於 周 , 周 行人问其号,对曰:‘诸侯 辟疆 。’ 周 行人却之曰:‘诸侯不得与天子同号。’…… 仲尼 闻之曰:‘远哉禁偪,虚名不以借人,况实事乎!’”《文选·古诗〈明月皎夜光〉》:“良无盘石固,虚名復何益。” 吕延济 注:“言其心不固如磐石,虚有朋友之名,復何益也。” 宋 司马光 《论夏竦谥第二状》:“议者将以謚为虚名,何害借人。”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有实权而不能用,则不得窃皇帝之虚名也。”
(3).犹空言。《战国策·韩策一》:“ 公仲 曰:‘不可。夫以实告我者, 秦 也;以虚名救我者, 楚 也。恃 楚 之虚名,轻絶强 秦 之敌,必为天下笑矣。’”《吕氏春秋·审应》:“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 宋 苏轼 《淡轩铭》:“其自谓丛林之一害,岂虚名也哉。” 明 刘基 《郁离子·八骏》:“王内省而惭,慰而遣之,且命与天闲同其食,而廪粟不继,虚名而已。” ——《漢語大詞典》
(2).没有实际内容或与实际内容不合的名称、名义等。《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卫君 入朝於 周 , 周 行人问其号,对曰:‘诸侯 辟疆 。’ 周 行人却之曰:‘诸侯不得与天子同号。’…… 仲尼 闻之曰:‘远哉禁偪,虚名不以借人,况实事乎!’”《文选·古诗〈明月皎夜光〉》:“良无盘石固,虚名復何益。” 吕延济 注:“言其心不固如磐石,虚有朋友之名,復何益也。” 宋 司马光 《论夏竦谥第二状》:“议者将以謚为虚名,何害借人。”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有实权而不能用,则不得窃皇帝之虚名也。”
(3).犹空言。《战国策·韩策一》:“ 公仲 曰:‘不可。夫以实告我者, 秦 也;以虚名救我者, 楚 也。恃 楚 之虚名,轻絶强 秦 之敌,必为天下笑矣。’”《吕氏春秋·审应》:“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 宋 苏轼 《淡轩铭》:“其自谓丛林之一害,岂虚名也哉。” 明 刘基 《郁离子·八骏》:“王内省而惭,慰而遣之,且命与天闲同其食,而廪粟不继,虚名而已。” ——《漢語大詞典》
陆 ( 陸 ) lù
陆 [ lù ]
- 高出水面的土地:~地。大~。
- 随从的样子:~~续续。
- 跳跃:“……翘足而~,此马之真性也”。
- 〔~离〕❶色彩繁杂,如“斑驳~~”;❷长(cháng),如“带长铗之~~兮,冠切云之崔嵬”。
- 姓。
鸿渐(鴻漸)hóng jiàn
(1).《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六四,鸿渐于木”,“九五,鸿渐于陵”。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 晋 潘岳 《西征赋》:“振鷺于飞,鳬跃鸿渐,乘云頡頏,随波澹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夷饰》:“言必鹏运,气靡鸿渐。” 宋 契嵩 《〈坛经〉赞》:“若形影之无碍也,若鸿渐之有序也。”
(2).比喻仕宦的升迁。《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鸿,鸟也;渐,进也。言先人至 汉 十世,始进仕。” 南朝 宋 谢瞻 《于安城答灵运》诗:“鸿渐随事变,云臺与年峻。” 宋 陆游 《答发解进士启》:“将鸿渐於天廷,始龙驤於学海。”
(3).比喻仕进于朝的贤人。《后汉书·蔡邕传》:“君臣穆穆,守之以平,济济多士,端委縉綎,鸿渐盈阶,振鷺充庭。” 李贤 注:“喻君子仕进於朝。” ——《漢語大詞典》
(2).比喻仕宦的升迁。《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鸿,鸟也;渐,进也。言先人至 汉 十世,始进仕。” 南朝 宋 谢瞻 《于安城答灵运》诗:“鸿渐随事变,云臺与年峻。” 宋 陆游 《答发解进士启》:“将鸿渐於天廷,始龙驤於学海。”
(3).比喻仕进于朝的贤人。《后汉书·蔡邕传》:“君臣穆穆,守之以平,济济多士,端委縉綎,鸿渐盈阶,振鷺充庭。” 李贤 注:“喻君子仕进於朝。” ——《漢語大詞典》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副-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副-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贤相(賢相)xián xiàng
贤明的宰相。《荀子·富国》:“使百姓无冻餧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二:“贤相谢世运,远图因事止。” 明 焦竑 《玉堂丛语·文学》:“承上问而不蔽下臣之美,贤相之盛节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我们的学者也曾说过:要征服 中国 ,必须征服 中国 民族的心。其实, 中国 民族的心,有些是早给我们的圣君贤相武将帮闲之辈征服了的。” ——《漢語大詞典》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動-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 為、當。如:「認賊作父」。
-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名-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夸 ( 誇 ) kuā/kuà《國語辭典》
夸 [ kuā ]
名- 奢侈。《荀子·仲尼》:「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唐·杨倞·注:「夸,奢侈也。」
- 姓。如战国时有仙人夸蛾。
- 炫耀。《列子·杨朱》:「而欲尊礼义以夸人,矫情性以招名。」《史记·卷一○八·韩长孺传》:「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
- 称赞、赞美。唐·皮日休〈惜义鸟〉诗:「吾闻凤之贵,仁义亦足夸。」
- 骄矜自大。唐·韩愈〈乌氏庙碑铭〉:「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桓。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出不逊言。」
- 美好的。《淮南子·修务》:「曼颊皓齿,形夸骨佳,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说者,西施、阳文也。」
- 大。《文选·左思·吴都赋》:「横塘查下,邑屋隆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